回覆列表
  • 1 # 高山流水沏清茶

    詩,是簡約主義對生活片段的淬鍊、熔鑄和寫意。在我看來,只要詞情達意、韻律齊整、朗朗上口、雅潔不俗就是好詩。至於格式,真心沒必要墨守陳規、泥古不化,被舊體詩的套路深深桎梏。

    隨附自創無律歪詩幾首,以博諸君一笑,並請各位大神多多指教

    【人生如棋】

    人生百變如博弈,

    遍尋千古無同局。

    難解難分難捨棄,

    無怨無悔無窮極。

    【浴火重生】

    曾經命懸一線間,

    無常小鬼把魂牽。

    閻王殿前震天吼,

    我命在我不在天!

    災消難滿辭孟婆,

    劫盡魂還返人間。

    浴火重生念親恩,

    返璞歸真惜萬緣。

    【觀音 * 明性】

    色空空色人皆知,

    取捨舍取誰能持。

    善老供娃盡人事,

    菩薩不應貪嗔痴。

    【浮生囈語】

    樂效無名掃地僧,

    勤習老莊拂心塵。

    日吟歪詩三兩首,

    遍尋真經百千卷。

  • 2 # 默金cc

    平仄朗讀本為內容服務,若將格律凌駕於意境之上,就是本末倒置了。

    此種審美觀,暴露出了某些人對形式的偏執嗜好太過極端,以致把詩歌的“上檔次,更高階”看做是用沒用格律。須知格律詩的平仄韻律雖然推敲不易,但不等於對平仄的定調就比寫一首好詩更難。不信你在詩詞網站找一找,看看那一首首中規中矩的格律詩,平仄韻律比之古人更一絲不苟。

    可具備了一方方“至尊至美”的格律形式,卻不見一首首是內容獨絕的好詩,於是就成為了一架架徒具形式的空殼。就如魚缸裡五彩斑斕的貝殼雖則很美,但內容是空的,缺少肉體和靈魂。

    詩歌用了格律,莫非就像被皇上賜了一件黃馬褂?雜言古詩等“下里巴人”見了衣裳視同見了皇上,對格律詩等“陽春白雪”高山仰止嗎

    除了這種詩歌用格律比古風雜言等高大上的言說外,當今又出現了另一種形式PK形式的論調。都知道今天的格律詩創作,在古今用韻上已是雙軌執行。即作者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選擇古韻,也可以採用新韻。兩者本沒有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也同樣都可以用來包裝好詩或者偽詩和爛詩。但硬有少數詩人就要認為,寫古韻格律詩比新韻格律詩更加正宗,更加高階和上檔次。這可以稱是超級形式主義者了。他們除了拿形式和內容較量,還拿形式和形式較勁。一笑。

    一首毫無意境徒有平仄的格律詩,會如東施學了西施皺眉的樣子,非但難扮西施之美,反而更顯東施醜陋。

    以聲韻美為由,後世打造出了對詩歌平仄韻律的嚴格要求。但不少人將之本末倒置後,讓詩歌的形式美大於內容的意境美,這還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復古派評判一流好詩的標準,把格律詩的形式捧上了神壇,成為高級別,上檔次的獨特象徵。

    歷代眾多古體詩成為經典,已經證明了詩歌的最高標準,必須是內容為王。

    詩仙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難》就是散文化的雜言詩。不知這首詩歌水平應在格律詩之上?還是在格律詩之下?崔浩的天下第一律《黃鶴樓》中“黃鶴一去不復返”句,平水韻是平仄仄仄仄仄仄,連用了六個入聲字。不知此詩是意境在格律之上,還是意境在格律之下,才會如此被舉世公認?

  • 3 # 鐵騎無聲

    這是近年來,隨著網路發展,流行起來的,一種浮淺的認識。無論從藝術、還是從邏輯角度,都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詩,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棵技繁葉荗的大樹。每一個枝杈,都是大樹的有機構成。中國雖然歷史悠久、文化浩瀚,堪稱詩文淵藪。也只能算是這棵大樹的一條主枝而已。在這條茁壯的枝幹上,還要分古體詩、現代詩兩大分枝。而古體詩中就有上古的詩經、楚辭,樂府、古風、近體、詞、曲等十數種風格迥異的體裁。每一種題材都是精品堆疊、星光璀璨。而強調格律的“近體詩”只是這些“枝枒”中的、並不突出的一枝。

    說格律詩比其它體裁“更上檔次”,是一種狹隘的、糊塗的見解。從邏輯上都說不通!作為文學作品一首詩是不是“上擋次”、夠不夠“高階”完全是由它的內容決定的。是看詩的內容在思想性,藝術性,文學性…是否具有較高的水準?和它使用哪種體裁沒有任何關係。試問,今天哪一位作者寫的格律詩,敢說比李白的《關山月》、《將近酒》…更“高階”、更“上擋次”?!

    唐詩,是中國古典詩的巔峰。這是任何一個稍有文學常識的人,都俯首認同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干文人,是千古公認的詩壇聖手、巨匠。但是在這些詩壇“泰山北斗”級巨人的詩歌作品中。佔極大比重的都是古體詩。我們認識李白,他之所以稱為“詩仙”,就是通過他的:《將進酒》、《關山月》、《蜀道難》、《廬山謠》、《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等大批視角奇特,風格浪漫,言辭瑰麗的古體詩。誰能告訴我:李白有多少首比上述作品更高“上擋次”、更為“高階”的格律詩?

    李白如此。杜功部、白樂天莫不如是。杜甫的《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他現實主義“詩聖”的、核心思想的完美展示!至於白樂天,更是為古人稱為:長歌巨匠。他的《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是世代公認的千古絕唱!

    還有一篇被後代某些文人奉為“孤篇蓋全唐…”、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顛峰中的顛峰…的《春江花月夜》也是一篇樂府詩。縱觀格律詩形成至今,還沒有一首,能夠獲得上述作品的影響力。

    總體來講。唐詩中,絕大部分膾炙人口,文學性,藝術性極高、對後世影響巨大的作品,都是樂府、古風等古體詩。把格律詩說成“更有擋次、更高階…”是近幾年,隨著網路盛行,而滋生的一種錯誤觀念。如同有些網路寫手,把平水韻捧成什麼文化瑰寶?不準人們進行改革一樣。都是對“詩文化”理解不深的緣故。

  • 4 # 久有凌雲志

    平仄格律是古人玩文字遊戲展示才華的方式,是以古代通用語言為基礎發展而來的,現代人大多不熟悉古代語言,即使熟悉,用古代語言反應現代思想也侷限很大。

    古今語言變化大,古人玩的這種文字遊戲在今天已經沒有了語言基礎,如果硬要寫格律詩還得查什麼平水韻中華新韻之類的書,這樣表達思想很不方便。

    我認為寫詩是為了更形象生動更有意境地表達思想,方便快捷準確地表達思想的方式才是最適應現實需要的,所謂的格律平仄都是一種寫詩的形式,並且是一種沒有現代語言基礎的形式。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我們表達的思想適合格律詩的形式可以寫一點,如果要表達的思想不適合格律詩這種形式,就不要強行遵守,否則寫出的東西只是附庸風雅的空洞之作,毫無意義。

    古體詩跟格律詩表面結構大致相同,不講什麼格律平仄,我認為更適合在現代語言的基礎上表達思想,格律詩並不比古體詩高大上,就看作者當時表達思想使用的語言適合什麼形式,適合的才最好的,不適合格律平仄這種形式表達,你硬要整的符合格律平仄,那寫出的東西就不自然,表達的思想就不準確。

    有些思想的表達,古體詩格律詩都不適合,還得用現代新詩這種形式上更自由的方式才行,這都是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的必然要求,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寫詩千萬不要為了適應某種形式需要而寫詩,應該為了表達思想的需要而創作,只有這樣才能寫出超越古人之作。

  • 5 # 路上有長生果

    這樣的認識讓宋詞情何以堪?讓元曲站在哪裡?

    一直說文學家作為啟蒙具備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作為解決問題和看問題的眼光,那差的不是不是一個馬拉松!

    雖然特別得罪人,但真相殘酷,唯有曝光。

    不管是什麼理論,平仄就是格律的閱讀性。古人的文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了很多虛詞,知乎者也等。於是詩經,到古風體,再到律體。即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從詞尾的韻律到逐句的平仄要求,完全是符合古人方便吟誦和歌唱。可是詩詞就是詩詞,如孔子說,不過一個字,思無邪。可以想象的是平仄加韻律加意境的要求就算用排列組合又能寫出來多少?我記得這樣絕美的律詩公認的不過三兩首。你可以去查。因此這樣的要求就是文化的八股文。

    唯有改變自己,宋人就聰明瞭,玩歌唱,就是詞牌的由來,也就是宋詞。這就是發展的思路。

    總之文化的表達意思唯有思無邪,而不論什麼裁體。比如我就認為所有的文章都是散文。

    故唯有脫離了時代的限制,找到時代的脈絡,才是時代的文化表達方式。比如現代的通俗歌詞,比如大家喜歡的小視訊,只要有了心血在裡面,它就是時代最強音。而不是在特定的高峰尾隨。

    古人一天到晚就那點事,我們追不上,沒必要,還有幹正事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是吹牛!

  • 6 # 萬物皆明

    格律詩為什麼感覺比古體詩更上檔次,作為一個設計師,我想先請大家看兩張圖,看完大家就能明白古體詩和格律詩之間的差異了。

    我們很容易看出來兩張圖的不同,第一張圖,裡面的內容雜亂無章,隨意擺放,沒有一個重心,總之就是一個亂。

    第二張圖,整整齊齊,該大的大,該小的小,整整齊齊,沒一張圖都有各自的位置,文字也有屬於自己的位置,看起來很整齊,相較於第一張圖來說視覺方面更舒服。

    其實兩張圖裡面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給出的資訊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價值一樣,只不過其中一個因為有了規矩,讓人看起來很舒服,更喜歡,自然顯得更有檔次一些。

    古體詩並不是全部都很亂,比如說《蒹葭》和《關雎》這兩首詩就很整齊,詩經裡面的很多詩其實都很整齊,尤其是4字詩。我們說它亂是因為古體詩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律,形式太多,所以才會顯得亂,並不是說單一某一首詩亂,而是整體亂。

    格律詩只是在古體詩的基礎上的一種進步,因為它有規律(韻律)的要求,不但是對於字數還是對於格式、押韻、平仄、對仗等等,要求很嚴格,所以格律詩比古體詩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但是要說檔次的話就沒必要了,語言畢竟和視覺有所不同,但是格律詩相對於古體詩更讓人喜歡,更容易接受和傳播這是肯定的。

  • 7 # 花落滿肩A

    格律詩屬於近體詩或今體詩。出現在盛唐以後,中唐以後格律詩逐漸有了統一的固定形式,絕句詩句必須押平水韻,句中還得注意平仄變化。至於律詩,除了上述絕句兩個要求外,頸頷聯還得對仗,律詩通常是八句,常見的有五律和七律。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排律。

    至於詞,押韻按照詞林正韻即可。當然,每個詞牌名下的詞,有字數的規定和限制,寫詞還得注意平仄,之所以說填詞,就是按照詞牌名規定的字數和句數,句中平仄等規定填寫內容。

    至於近體詩(唐朝以前)之前的詩歌,要求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對於詩歌字數,行數,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

    當然也有押韻要求的,可押平聲韻和仄音韻。

    由於近體詩自中唐以後,逐漸有了固定形式和要求,因此,宋、明清等朝代,入仕考試對詩歌的要求,就是近體詩的要求。任何不注重平仄和押錯韻的詩歌,都當做不及格來處理。

    如果你要作近體詩,當然得按照要求去作詩,至於你所說的格律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我個人看法未必。詩經、楚辭就不是格律詩,難道就低端了嗎?

  • 8 # 暢言1298

    有誰能以"黃鶴樓"為題目,寫一首合平仄格律的七律詩,超過崔顥的"黃鶴樓"詩,我就認同平仄格律詩比古風詩高階。

  • 9 # 敬翔通俗文化

    不存在檔次高低的問題。

    我們做任一種產品甚至美食,都有它的特定做法。例如,漢堡包就是一層面包一層餡的樣子,肉菜包就是把餡裝進包子裡面的樣子,不存在誰比誰好吃,喜歡肉菜包的認為肉菜包好吃,喜歡漢堡包的認為漢堡包好吃。但是,你不能把一層面包一層餡的做法叫做肉菜包,也不能把把餡包在裡面的叫做漢堡包!

    我們今天很多人就是不懂對聯的規則,把兩句口號當對聯,這就不對了。口號是口號,對聯是對聯。你既然要寫對聯,那就按聯律去寫,平仄、詞性、片語結構一樣不能少。也就是說,你可以做肉菜包,但不能說那就是漢堡包!

  • 10 # 一一奧查一一

    詩詞歌賦的格式本來是有規則的,這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格式不是一般的三言五言等,乃是多如牛毛。例如李白的賦秦娥、將進酒等等,賞識與各人的愛好有關,沒有統一的標準,正所謂一娘生九子,九子九般心。也許有人說詩詞沒有平仄不高階或是不懂平仄,其實很簡單,只要用筆把平仄記下來然後去填上平仄音的字就可以了,不會吟詩作賦的一年級學生都可以照抄。由於平仄音的漢字太多記不了它們總是離不開一個黑殼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婆跟老公關係很好,經常會有親暱動作,你會不會吃醋或者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