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3456198709

    皇帝是封建時代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的家族和親戚,也有享受榮華富貴的特權。

    第一、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簡稱上皇;皇帝的母親稱皇太后,簡稱太后。皇帝的岳父稱國丈。

    第二、皇帝的正妻稱皇后,別稱中宮、椒房。其他老婆稱為妃、嬪,還有的稱為才人、答應、常在。

    第三、皇帝的兒子稱皇子或阿哥。繼承皇位的兒子稱為太子,又稱東宮。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女婿稱為駙馬。

    第四、皇帝的兄弟稱為皇兄或皇弟;皇帝的姐妹稱為長公主;皇帝的大小舅子稱為國舅。

    第五、皇帝的叔叔稱為皇叔;舅舅也稱為國舅。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

    第六、特殊情況下,皇帝的奶奶還在,就成為太皇太后。皇帝的孫子稱為皇孫。

    第七、皇帝的老師稱為太師、太傅、太保。

  • 2 # bull46453056

    拿清朝來說,皇帝的兄弟被稱為王爺,例如,咸豐皇帝的弟弟奕,他就是恭親王。而皇帝的兒子中,將來要做皇帝的叫做太子,他即位之後就叫做皇帝,其他那些皇子就是將來的王爺。住在自己的王爺府裡的。

    清朝皇帝的“子”分“宗室”和“覺羅”,什麼叫“宗室”?什麼叫“覺羅”?是努爾哈赤的父親,以下就是努爾哈赤的兄弟,跟他的子孫,叫“宗室”,他們系黃帶,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以下,子孫叫“覺羅”,繫著紅帶子,這個是不能混的。

    在清朝,系黃帶子就是黃帶子,系紅帶子就是紅帶子,不能混淆,個別有例外,這是“宗室”和“覺羅”。“宗室”它也分級,這個爵位分級,分十二級,頭四級就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這是四級,每一級都是等級森嚴的。

    後面五、六、七、八還是四級,後面四等就是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八分”就是八份。當年在關外打仗的時候,努爾哈赤打仗的時候,打勝了之後,把那些東西分八份,一個旗一份,不入,那不夠八份,就別參加。

    後來就變成一個固定名詞,“入八分”,不入八分,就是八份,這是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就是奉國將軍,奉恩將軍,鎮國將軍,輔國將軍,也是四個,合一塊是十二等。

    皇帝的皇子一般是15歲,大體上15歲就成年了,就是指婚,結婚,分府,親王就是親王府,郡王就是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分府,就搬出皇宮住了。但是有例外,個別的也可以住在皇宮。

    親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再往下封是貝勒,貝勒兒子是貝子,一代一代往下降。因為當時他考慮到大清王朝億萬斯年,要萬歲,一萬年,這一萬年,他這個王就不得了,所以要往下降,降到最後,叫閒散宗室,就沒有爵位了,這是一般情況。

    有的例外,叫做世襲罔替,八個不降。這八個,就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郎,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還有敬謹親王尼堪,還有兩個郡王;

    一個是克勤郡王嶽託,還有一個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就是六個親王,兩個郡王當年開國的時候,他們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他們就是世襲罔替,就是親王有一個人繼承,還是親王,一直到清朝末年,始終是親王,這八個世襲罔替的親王和郡王,俗稱“鐵帽子王”,這麼來的。

    另外四個親王世襲罔替,一個是怡親王允祥,就是幫助雍正取得皇位那個,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這四個親王世襲罔替,所以清朝世襲罔替的王,前面是六個親王,兩個郡王,後面是四個親王,一共是12個王,世襲罔替,就是他們有一個兒子可以繼承親王,其他的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世紀文學家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