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鳥5573
-
2 # 明史看點
重農抑商
中國古代統治者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商人不事生產,專門投機取巧,是對社會無用的人。
商業上升資產階級會謀求更多政治權利
對統治者來說 一個集團擁有大量的資本,會讓他們有造反的基礎以及個人更多政治需求。
穩定需要
只有農業才能鎖住老百姓 老實幹活
這樣就沒有時間和精力 金錢去造反
-
3 # 質躍
經濟基礎模式決定的。
在古代,排斥工商業的,那基本上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他們的經濟基礎是小農經濟模式,皇帝、國王等這些最高統治者代表的就是地主階級的利益,根本上是依賴小農經濟模式的。
手工商業是影響和破壞農業結構模式的,破壞和影響統治基礎的穩固。
有人說是重農抑商的思想所導致,其實,這不是根本原因。是一個主要原因。只是經濟政治階級利益的反映而已。若說重農抑商思想所致,那麼當製鹽、冶鐵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不但不是抑制而是收歸國有、國營,皇家官家的經營的鹽商、鐵商就不是商人了嘛?當然是了,所抑制的只不過是民間的私營手工商業。防止自由資本力量的形成,衝擊封建政權穩固而已。
-
4 # 流浪的雲999
國家屬於王權是私人的。。。不容許資本家,大地主,買辦大量剝削魚肉人民。。。所以王權就要打壓 資本,讓所有人民儘量的有飯吃有衣穿。。。國泰民安王權是想統治一千年。。。一萬年!商人是想賺天下人民的錢。。。不顧老百姓死活!現在就是誰能夠忽悠賺錢就是王道。。 這不就是禍國殃民嗎。。。誰是誰非。。。歷史會銘記今天這一刻 。。。!
-
5 # 沙中土大溪水
泛泛而談,好像得出來真理。其實似是而非。具體的事具體說,具體的朝代具體說。
簡單的說 西漢漢武帝時大辯論鹽鐵論,就是開始限制商人這一問題的出發點。鹽鐵論時漢武帝就已經察覺大工商業主對其統治的干擾。從此以後的歷朝歷代對工商業宗旨都是限制和國有。但實際上朝廷管工商業的辦法最大問題效率太低,最後往往只能放任。而且政府管企業往往帶來的是腐敗和效率低下,不符合商業基本原則。
對商人最大限制是明朝,最大原因就是元朝,對商人放任不管,並且某種意義上,稅收都交由商人辦理承包。這帶來就商人急功近利,橫徵暴斂,再這一點深深刺激了貧窮朱元璋,明朝建立後有元朝的教訓,所以將其列為賤民不準考科舉。但最後實際執行也就那回事,誰也不會嫌錢多,最後還弄出個資本主義萌芽。
清承明制,也是這樣對待商人,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撲滅太平天國運動,山西票號是立了大功的。
-
6 # 放棄的回憶
這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個問題的古代,指的實際上是大陸擴張時代。也就是已經被教科書給否定了的封建社會,在中國是指從戰國時期開始,直到清朝這個漫長的時間。在西方,指的是從羅馬帝國開始,直到西班牙大航海時期這個漫長的時間。
其次,不是有些統治者,而是所有的統治者都會抑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因為工商業不僅無助於國家的發展,反而會削弱國家的力量,使得社會貧困、人口減少,國家崩潰。大陸性帝國所需要的鹽鐵茶酒布匹糧食,這些都是關乎到一個帝國生存強大根本的東西,在沒有現代先進的生產力之前,都是靠長期生產累積於倉庫才有的,如果被工商業所消耗,那是一場災難。如糧食,如果不加節制地允許工商業介入,最終的結果是糧食都變成了酒,一旦遭遇自然災害和戰爭,那麼等待著百姓的是饑荒和人口銳減。想一想古代糧食產量可沒有現在的畝產幾千斤。
再次,工商業不等於貿易,不是說貿易繁榮,就是工商業發達。在大陸擴張時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統治者都十分重視貿易,不過這個貿易不是工商業貿易,而是奢侈品貿易。仔細看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清兩朝,即便閉關鎖國,對外的奢侈品貿易的規模也是十分大的,白銀貶值和長期入超。而第一個海上殖民帝國西班牙在無敵艦隊覆滅之前,它也是抑制工商業發展的,大量從事工商業的人都被從西班牙驅趕出去。
最後,要說明的是西方,真正的工商業貿易是在邁入海洋貿易時代之後,也就是說真正的工商業貿易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上面所說四點,可以自己去尋找更多的歷史例項,這裡就不過多說明。畢竟就算解答正確,也得自己去領悟。任何貶低古代中國的答案都是近代西方入侵後,我們很多人被西方毒化的結果。對於歷史來說,存在就有它存在的意義,任何帶有好壞優劣的點評,都是帶有政治目的的,畢竟每個人都有具體的政治社會屬性。
-
7 # 滇南武痴徐沛峰
古代社會商品種類不多,而且以農業為主,交通又不發達,發展商業對社會生產力沒有多少好處,相反會帶來壟斷,哄抬物價此類民生危機,所以就當時的歷史時期而言是合理的。
回覆列表
也不算完全抑制工商業。只是工商業在古代地位很低。
主要原因是中國是個農業國家,以農耕為主。另外統治階層大多以文人為主,讀聖賢書以求至仕。孔聖人就瞧不起經商的,所以它的徒子徒孫們也就有相同的認識了,覺得商人唯利是圖。
我覺得還有三個原因:
一個是官僚不懂商業,沒有建立完整的商業稅收體系,無法體現商業活動對國家的貢獻。明朝的張居正看到了這點,但可惜他的改革因為他的早死而夭折。
二是中國的官本位思想導致官商勾結,這種官商勾結雖然全世界都存在,但是中國的官商勾結破壞力更大。因為權力不受制衡,一旦官商同盟形成,就會隻手遮天、民不聊生。這也導致中國的商業是在畸形發展。而商人投資權力也讓世人厭惡。
三中國很多動亂都與商人有關,而由商人建立的王朝幾乎沒有。這個最有意思,啟兵造反的是衣食無憂的人,如果說他們心懷天下,但做出來的事情又自私自利。
其實發展商業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製造業,從而帶動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商人是一個橋樑,他能讓產品擁有真實的價值。但如果商人壓榨製造業,又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那必然造成社會動盪。
就像現在,農民坐在田裡哭,市民買不起菜。這中間的商人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嗎?當權者肯定要收拾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