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打罵不行!聽從她任性下去嗎?會害了她自己?
7
回覆列表
  • 1 # 古韻小才女

    改變“任性”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坦誠溝通,用愛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所謂的“任性,叛逆”的孩子,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面“鏡子”,說明家庭教育中出了問題,這種性格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

    長此以往會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傷害,也會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應該換一種方式來愛孩子。 不要指責打罵,有壓迫就會有反抗!

    不要打罵指責,要坦誠接納,放下身段用愛的方式來跟孩子溝通交流。比如:“孩子,看到你這個樣子,媽媽真的很擔心……”,“我知道你肯定有其他原因,所以才會變成這樣……需要我怎樣配合你呢?……”慢慢的融入到孩子的心裡,在用全心全意的愛來開導他。

    總之,先要同理、接納、包容孩子!改變自己以往的溝通方式,經常跟跟孩子做一下“親情連結”,比如擁抱、親情對視一分鐘……等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動作。

    所謂的“任性,叛逆…”等都是缺少關愛的表現,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

    慢慢的融入到孩子的心裡,並且做出正確引導,“融進去,再出來!”

    還要正確引導孩子,比如“你這樣做,讓我感到很傷心,很無助!……你是我的唯一……”等等,用愛來感召孩子變成他本來的樣子,引領孩子迴歸自然成長的軌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堅持引導,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

  • 2 # 鄉村微荷

    所謂任性,是指個人對需求、願望不加剋制,由著秉性行事,一味地放縱自己;拒絕、抵制、不服從別人的管束,或者陽奉陰違。

    任性行為大多發生在孩子“少不更事”時。他們的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的具體表現,是孩子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時段。在這個時段裡,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

    孩子的任性顯現在生活中,有這麼幾點:

    1,你讓他往東,他偏往西;你讓他攆狗,他就偏趕雞。

    2,脾氣上來攔都攔不住,稍微惹著他,便給父母嗆著來。

    3,愛尥蹶子,突發性發怒、暴躁。

    4,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

    這些只是具有代表性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他們的任性還會花樣翻新,讓人束手無策。

    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條:

    1,基因遺傳。個別父母的偏執性格在遺傳因素影響下,孩子也會比較任性。

    2,教養方式不當。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任性與後天培養環境有密切關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缺乏行為規範和自我約束意識的。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反常表現聽之任之、視若無睹或者無計可施,甚至害怕委屈了孩子而無條件的滿足他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有所“覺悟”:原來哭鬧、撒潑、生悶氣可以達成願望啊!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這種習慣往往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的頑皮不懂事而不在意,等到長大了卻變本加厲習以為常,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

    3,形單影隻缺少玩伴兒。孩子需要多與同齡人互動、融合、交流,才能消除孩子的冷漠、自私、不願分享的毛病。所以,家長應該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機會,讓他與同伴兒共生情感、和諧相處。

    那麼,任性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家長應該怎麼辦呢?不敢說是為您支招,只能說給您提供點建議作為參考:

    一,說理教育。孩子還小不明事理、沒有是非觀念,這一點我們是清楚的。在孩子每一次任性發作時,都不要忘記給他講清道理,用他能聽懂的語言和對話方式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對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做才是對的。雖然有時他聽得似懂非懂也沒關係,這些“小鬼頭”從你的神情、肢體和語氣中還是能感受到一點“教育”的。

    二,暫且擱置,不予理睬。在孩子撒潑打滾、躺地不起或哭鬧不休時,不要急著去拉、去哄、去憐惜,更不能與她有任何無厘頭的交易。可以裝作不聞不問的樣子,暫時躲避(但是必須讓她在自己的視線或隱性視線之內,沒有任何危險的情況下)。一旦發現無人關注、沒人理睬時,她自然就會感覺無趣而消停。

    三,分散注意力。跟幼小孩子相處久了的人會發現,孩子很難把精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是幼兒的天性。那我們就想方設法,把她從聚焦的事物上,轉移到另一件新奇而有趣的東西或事情上去。

    四,事前先宣告。時間長了我們會發現,孩子的任性行為是有一定指向性的。譬如逛超市,孩子總是看見什麼要什麼,不給就哭鬧。可以在出門之前就鄭重宣告:今天去超市要乖,不準亂要東西,想要也必須經過媽媽的同意,不準哭鬧,不然的話,媽媽就不再帶你出去了!

    五,激勵孩子。小孩子都喜歡誇獎,還不服輸,受到鼓勵就會激發起她的好勝心理。譬如摔倒時,孩子會眼巴巴的望著媽媽,等待施救,這時候媽媽這樣說:我兒子(女兒)是最棒的,肯定能自己爬起來的!加油,兒子(女兒)!

    六,適當採取一點懲罰手段。年齡太小的孩子,光憑說教是看不到效果的,倒是適當的懲罰會有驚喜。譬如孩子任性只顧擺弄玩具就不吃飯,爸媽無需多言,吃飯時間一過立馬全部撤掉。等孩子想吃的時候,再給孩子說教:到點兒了不吃飯就得捱餓,這就是貪玩不吃飯的後果。也沒必要有心疼的感覺,因為餓她個一頓兩頓也影響不了她的健康發育。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一點:在扭轉她任性行為的過程中,爸媽要步調一致,忌諱一個唱黑臉兒一個唱白臉兒,因為這樣做只會助長她的任性,對糾偏正行百害而無一利。

    另外,還有一處誤區需要提醒年輕爸媽:任性不等於個性。

    個性——是指有主見而不屈服、不盲從,遇到問題堅守自己的正確觀點與合理行為,不妥協、不退讓。

    而任性呢?它雖然也是在堅守自己的觀點和行為,但是它堅守的是荒謬的、畸形的觀點和行為。

    綜上所述,家長應該領會到:對待孩子的任性不可等閒視之,更不能任其發展。一定要慎重處理,防患於未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04年的華語樂壇十大經典,為何到現在依舊首首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