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呀搏啦汗窮絲
-
2 # 漫步科學
目前科學研究並未發現黑洞有質量上限,如果有的話,可能會爆炸。
黑洞質量科學研究發現,任何質量的黑洞都是有可能出現的,只要其密度足夠大就行,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黑洞,其史瓦西半徑大約9毫米左右。目前天文學家發現的質量最大的黑洞是距離我們104億光年遠位於北天極附近獵犬座中的Ton618,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660億倍,其史瓦西半徑達到了1920億千米。天文學家認為肯定還有比Ton618更大的黑洞,只是尚未發現而已。
關於黑洞質量上限我們知道黑洞通常是由大質量恆星演化到後期形成的,如果黑洞有充足的“食物”來源,也會變的越來越大,我們假設有一個超級黑洞遊蕩在宇宙間,透過不停的吞噬變的越來越大,有一天把整個宇宙中的物質全部吞完了,那麼它的質量也就無法再增加了,從這個觀點看黑洞的質量上限也就是宇宙的總質量了。
黑洞質量“到達上限”之後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比較開放,畢竟科學家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種較為科學的觀點表明,黑洞把宇宙中所有物質都吞噬完之後可能會爆炸。目前科學研究認為宇宙誕生於奇點大爆炸,而黑洞中心就是一種奇點,如果某個黑洞將宇宙間所有物質吞噬,那麼理論上這個黑洞的奇點也就等價於當初的宇宙奇點,巧合的是當把宇宙質量透過黑洞史瓦西半徑公式計算後發現,這種黑洞和我們現在的宇宙在許多方面都是驚人的相似,比如其尺寸都會超過現在的可觀測宇宙。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當黑洞質量達到宇宙質量後可能會發生奇點爆炸,產生新的宇宙。
-
3 # 戰時燈火
先直接說結論:
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黑洞質量要是過大,會直接導致吸積盤坍縮成恆星,破壞吸積盤的穩定,使得吸積過程無法繼續。所以500億倍太陽質量是透過吸積作用形成的黑洞質量的極限,和宇宙年齡無關。
當然目前來說,不排除黑洞可以透過吸收其它的黑洞等其它方式來獲得質量。
往常的一個找尋超大質量黑洞的方法是找活動星系核,活動星系核是指星系中心核區顯得很活躍的一類現象,中心有活動星系核的星系叫做該活動星系核的 寄/宿主星系,說的好像不是親生的一樣,活動星系核的觀測可以用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吸積模型來解釋。很亮的活動星系核有很大的黑洞,具體的解釋是黑洞吸積周圍的物質,形成吸積盤,釋放引力能為輻射,能量釋放效率很高,顯得吸積盤很亮,有時候比星系都亮。
產生強烈輻射的黑洞吸積盤半徑較大的地方會有自引力不穩定性,盤星系也有這種不穩定性:由於氣體自己收到的附近氣體的引力已經強於黑洞的引力,氣體有點不想再一起圍著黑洞轉了,在某個半徑的地方表現為吸積盤從一個連續轉動的流體變成一些雲塊
既然是轉動,就要說角動量,如果圍著黑洞轉動並且沒有角動量損失,就不會掉到黑洞裡,比如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時間不會一頭扎進去,圍著黑洞轉圈也是,只要有角動量,就很安全,然而吸積盤是氣體組成的,氣體不同半徑氣體轉動不一樣快,相互摩擦會產生一些角動量改變,導致氣體內流,但是如果吸積盤碎成一個個的雲塊,還是自引力的雲塊,這種雲塊受自身引力收縮成一些雲蛋蛋,並且有可能恆星形成,恆星圍著黑洞轉圈,恆星附近可能還有行星,行星也圍著黑洞轉圈,行星上可能還有生命,每天看著吸積盤光輝燦爛,但就是都很難再轉移角動量,排隊往黑洞裡掉了。
這樣以來,黑洞吸積盤有個最大半徑,再大的半徑就不像吸積盤,而像是個恆星盤了。
另一個對吸積盤的限制來自最小穩定圓軌道 (ISCO):黑洞畢竟是黑洞,視介面附近的引力場和牛頓力學的引力場略有差別,經過一番並不複雜的計算,會得到一個半徑,叫做最小穩定圓軌道,也就是想圍著黑洞轉圓圈的,最小的半徑,量級上是不到10個史瓦西半徑,物體出現在這個半徑內的時候,按照引力勢算下來的軌道顯示,這時候的確不好轉圈,所以猜測這就是吸積盤最小半徑了吧,再小的話,是不是配不上吸積盤這個名分。
於是,把剛才估計的最大半徑和這個最小半徑做一個比較,兩個量差不多的時候,吸積結束,黑洞更大質量的黑洞的 最小穩定圓軌道半徑 將會超過吸積盤的最外半徑,沒有吸積盤,再好的戲也出不來,黑洞質量可以增加,只是再也不會亮了。
另外有一個概念叫愛丁頓極限:這是個很老的概念了,最初是用來理解恆星過程的,黑洞吸積領域經常提到的愛丁頓極限是這樣一個影象:黑洞在吸積物質的過程中,物質的一部分引力能轉化成輻射釋放掉的話,這個輻射將會有可能阻止後面即將被吸積入黑洞的物質。
黑洞的吸積率,也就是單位時間黑洞質量的增加,越大,引力能越多,會有越多的引力能轉化成輻射,這個吸積流的輻射會越強烈,最終輻射壓把後面還等著掉進黑洞的東西吹跑了,也就是說黑洞吸積物質的速度是有極限的,吸的太快就嗆著了,之後要消停一會,再吸。
這個極限要有三個假設:
0,黑洞吸積的東西都是等離子體;
1:黑洞是各項同性吸積;
2,吸積過程產生的輻射是各項同性釋放的,各項同性的反饋才能無死角擋住所有後面的物質。
還要有一個引數,叫做引力能釋放為輻射的效率,簡稱輻射效率,輻射效率是個很重要的引數,如果真的是球吸積,這個效率大約萬分之一,球吸積後來也叫Bondi吸積,(Bondi et al. 1952),儘管模型簡單,球吸積模型已經初步展示了吸積過程的一些現象,直到現在偶爾還會有人算著玩。
好了有了這些概念就能有個初步的印象:黑洞吸積本身就可能是有極限的,即使黑洞周圍的物質很多,一個黑洞的吸積率也不是想多大就多大,即使從有宇宙那年開始吸積,也得不到大於某個上限的黑洞質量。
回覆列表
已知的觀測結果都是支援黑洞具有質量的,但是黑洞巨大的質量和極小的視界範圍有可能無法支撐常規的基本粒子存在,也就是說黑洞不一定是物質組成的了,只能推測是某種天文現象,不一定是物質也有可能是能量或者別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