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朝代的
一、他們的關係不錯。
二、解讀:
在赤壁及至以後的一系列事件中,諸葛亮運用最多的卻不是關羽、張飛,而是趙雲。前往拜風臺帶趙雲,是看中他武藝超群帶來的威懾力;選派陪同劉備去東吳相親,是因為趙雲謹慎小心,能依計行事;就連最後從孫夫人那裡奪回阿斗,諸葛亮還是用了趙雲,因為他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
諸葛亮多用趙雲,一方面是趙雲不計較得失,樂於服從安排,又才華橫溢。另一方面,儘管劉備多聽從諸葛亮建議,但畢竟眾人是效忠劉備。尤其在劉備的核心團隊中,張飛雖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諸葛亮,但關羽卻自視甚高,並不容易輕易調遣。在劉備為數不多的大將中,諸葛亮能夠自如調動的大將,其實只有趙雲。
但即便是諸葛亮,同樣未在劉備面前極力提攜趙雲。當龐統嫌官小而抱怨,諸葛亮馬上向劉備反映,劉備立刻將其升官。但趙雲一則從無埋怨,諸葛亮也從不主動進言提攜。
這位名將直到70歲時仍得自告奮勇,請求隨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衝殺在作戰第一線。在孟達被殺、街亭已失的頹敗局面中,趙雲再次被任命斷後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他不但圓滿完成任務,還不損失一兵一卒。可嘆他一生追隨劉備,卻從未有機會獨當一方。在三國中人才最為匱乏的蜀國,這是趙雲的悲劇,何嘗不是劉備的失誤。
三、人物簡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建興七年(229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
是一個朝代的
一、他們的關係不錯。
二、解讀:
在赤壁及至以後的一系列事件中,諸葛亮運用最多的卻不是關羽、張飛,而是趙雲。前往拜風臺帶趙雲,是看中他武藝超群帶來的威懾力;選派陪同劉備去東吳相親,是因為趙雲謹慎小心,能依計行事;就連最後從孫夫人那裡奪回阿斗,諸葛亮還是用了趙雲,因為他原則性強,不怕得罪人。
諸葛亮多用趙雲,一方面是趙雲不計較得失,樂於服從安排,又才華橫溢。另一方面,儘管劉備多聽從諸葛亮建議,但畢竟眾人是效忠劉備。尤其在劉備的核心團隊中,張飛雖然敬重士人,非常尊重諸葛亮,但關羽卻自視甚高,並不容易輕易調遣。在劉備為數不多的大將中,諸葛亮能夠自如調動的大將,其實只有趙雲。
但即便是諸葛亮,同樣未在劉備面前極力提攜趙雲。當龐統嫌官小而抱怨,諸葛亮馬上向劉備反映,劉備立刻將其升官。但趙雲一則從無埋怨,諸葛亮也從不主動進言提攜。
這位名將直到70歲時仍得自告奮勇,請求隨諸葛亮一出祁山北伐,衝殺在作戰第一線。在孟達被殺、街亭已失的頹敗局面中,趙雲再次被任命斷後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他不但圓滿完成任務,還不損失一兵一卒。可嘆他一生追隨劉備,卻從未有機會獨當一方。在三國中人才最為匱乏的蜀國,這是趙雲的悲劇,何嘗不是劉備的失誤。
三、人物簡介: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建興七年(229年)壽終正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雲為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