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梯教育

    隋煬帝楊廣不缺乏能力和野心,這個人最大的弊端在於好大喜功,率軍滅掉陳朝的人就是他,在位期間還是有不少功績的,開科取士就是他所設立,也體現了他重視文化和人才的錄取。

    但是這個人好大喜功和表面功績的背後是無數黎民百姓流離失所,水深火熱。數不清的傜役和賦稅,楊廣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這種建設性的功績還行,黎民百姓也可以跟著沾光倒是還好。

    最關鍵的是這個人喜歡軍功,戰爭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需要無數的人力財力資源的支援,而且楊廣一言不合頻繁發動戰爭,壓根不顧及老百姓的壓力,而且都是遠征他國,這種戰爭就是想給自己臉上貼金,從後來的三徵高麗就可以看出,路途遙遠跋山涉水,無數的資源源源不斷的被大量低效消耗掉,軍隊也死傷無數,戰爭的結局也並未到達任何效果,反倒引起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給了無數諸侯以機會,唐朝李家把握時機,一舉改朝換代,隋朝滅亡。

    楊廣也是一個窮奢極欲的人,可能誤以為資源和錢財都是天下掉下來的,民力是取之不盡的,連年大肆動工和頻繁戰爭本來就使得國力憔悴,再加上自身奢侈無度,敗於這三項其中之一的的朝代數不勝數,況且湊齊了這三項怎有不敗之理。

  • 2 # 炎黃家譜古籍

    封建帝制時代,統治集團的制度體系與社會矛盾尖銳程度決定了其政權的穩定性,開挖大運河與出兵高麗只是急劇削弱了國家機器的中央集權控制力,加速了滅亡程序而已!

    千里之堤尚能毀於蟻穴,更何況隋煬帝之下這個危機四伏的帝國

  • 3 # 半城煙雨落雲渠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1.京杭大運河:其實我們稍微有點地理知識,就能夠知道,隋朝為何要修建京杭大運河了。首先從隋定都長安,從一個大一統王朝的角度來說,長安作為全國中心,對東南半壁的控制力是不夠的,而關隴集團的氏族勢力對於中樞的影響是絕對的。這也是為何楊廣得位不正後遷都洛陽,一方面想要減少關隴集團對朝廷的影響力,另外一方面,作為大一統王朝的中心,帝下之都,這樣一座煌煌巨城,對於糧食的需求可想而知,而長安和洛陽相比,離東南糧區更遠,京杭大運河的修建,一方面讓南方的糧食更便捷地運輸到國都,另外一方面也加強了朝廷對南方的控制,這是無可厚非的。而運河北至涿州,是為了徵高麗服務。

    2.三徵高麗:其實我們可以將楊廣和歷史上另外一個有類似經歷的皇帝做類比,大致就能明白楊廣的心態了。這個人是明成祖朱棣。同樣的得位不正,本身對於自身皇權的正統性有危機感,急需透過征服四夷來彰顯其赫赫武功,所以楊廣徵高麗,成祖徵安南,下西洋,從本質上出發點是一致的。從兩位皇帝本身而言,其實楊廣本身也是將才,隋滅江南陳朝就是他的手筆,然而他跟成祖最大的不同在於,王朝的中央集權度不同。隋朝門閥制度仍然盛行,士族高門,七宗五姓,家在國的前面。所以王朝的軍事行動,政策落實,都非常依賴門閥,而在王朝對外征戰一旦陷入不利時,門閥出於自身的自保訴求,往往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後面。成祖也曾讓大明陷入安南的泥塘中,但因為王朝的中央集權,所以沒有動亂。但即使是這樣。也讓大明國力吃緊。

    所以從皇帝的角度出發,其實楊廣的這兩個政治行動本身沒有錯誤,錯在對自身帝國掌控上的不瞭解。如果帝國的背景換一下,說不定楊廣是另一個明成祖呢

  • 4 # 泉湧古韻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本名楊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率軍消滅陳朝,陰謀奪嫡事宜。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三徵高句麗,大業七年(611年),楊廣下詔徵天下兵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軍出動一百一十三萬士兵,二百多位民夫,卻敗於遼東城(今遼寧遼陽)。次年再發兵圍攻遼東城。這時,在黎陽倉督運軍糧的楊玄感看到“百姓苦役,天下思亂”,便乘機起兵反隋。楊廣被迫從遼東撤軍。楊玄感敗亡後,楊廣下令追究,殺了三萬餘人,並且籍沒這些人的家人與財產。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冤殺的。楊廣還流徙六千餘人。楊玄感圍東都洛陽時,曾開倉賑給百姓。楊廣命人將接受米的人都坑殺在都城以南。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侗追諡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追諡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諡為閔皇帝

  • 5 # 雷諾Donald

    會的。

    開通大運河以及徵高麗要辯證的看。雖然對國力有損耗,但是完成之後對國力的恢復起很大作用。

    單獨看大運河,一直到近代還在使用,說明這是一個成功的工程。之所以把這個算到隋煬帝的暴政裡面,是因為隋史是唐代編寫的,這個你懂的。

    導致隋朝滅亡的最大原因,還是隋朝的一些政策,觸犯了世家的利益。比如科舉制的實行,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杜絕九品中正制世家對人才選拔的把持。這個政策也不是隋煬帝創立的,是他父親創立的,他只是在繼續執行而已,目的就是逐步削弱世家對帝國的掌控,真正實行中央集權。

    世家貴族是不會把到手的利益輕易拱手送出,除非有更大的損失,兩相其害選其輕的時候才會放手。唐朝建立後不也是執行的隋朝的制度嘛,為什麼世家這時候不出來反對了呢,一定程度上是朝代更替過程中,一些世家消亡了,剩餘的一些老牌世家也實力大損,對新生的唐王朝危害不大。在朝代更替過程中崛起的新貴族,他們的根本是新生的唐王朝,自然不會再反對。

    所謂的政治,無非就是利益和妥協。達到平衡點,政權自然穩定。不穩定的話,重新洗牌,在混亂中找平衡。

    大運河和徵高麗,不是隋王朝滅亡的主因,只是在隋王朝滅亡的路上,後來者加在前朝統治者身上的栽贓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歲月是把無情的刀,同樣身為90後的你們,臉上有沒有留下它的痕跡,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