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秘研究員

    作為老玩家,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個人知道的一些影響深遠的遊戲錯誤翻譯:

    “老頭捲軸”和“踢牙老奶奶”

    《上古卷軸》(The Elder Scrolls)和《無冬之夜》(Neverwinter Nights)這兩個當年知名的錯誤翻譯可謂是家喻戶曉,可是這種錯誤翻譯非但沒有讓玩家遺忘,反而成為玩家們調侃的話題。

    其實當年由於遊戲行業的翻譯不專業和缺失,導致很多發行商都直接用機器翻譯。於是就鬧出了這種誤會,不過對於玩家來說,玩遊戲之餘還能有這種樂趣也挺好的。

    《半條命》

    這個遊戲的名字恐怕是個玩家都聽說過,不過這個遊戲的翻譯確實是錯誤的。因為Valve在當年的官方解釋說,《Half-Life》的遊戲官方翻譯就是半衰期的意思,而遊戲的標誌LOGO就是粒子物理學的符號“λ”。

    但是,半條命這個名字,由於好記、醒目、又與遊戲內容相關被玩家們廣泛流傳。甚至到了衍生作品《反恐精英》的時候,還有的玩家叫做半條命,可見這個名字的影響力。

    《熱血無賴》

    其實嚴格按照翻譯的話,《Sleeping Dog》按照翻譯就是“睡狗”了。那麼我估計玩家聽到這個遊戲名字可能銷量會下跌一半。而發行商巧妙的將遊戲內容原本翻譯了出來,很直觀,而又切合《熱血無賴》的遊戲主題,這個翻譯錯誤其實值得一讚。

    《遠哭》Far Cry

    《孤島驚魂》系列的遊戲名字可以說是一波多折,首先我們肯定知道《Far Cry》翻譯成“遠哭”雖然正確,但是很沒有意境,而且也很差勁。“Far Cry”在美國俚語中的意思就是“處於危險、困境中”,與遊戲的主角經歷相符合。

    當然,《孤島驚魂》這個當年漢化組確實是將遊戲和名稱結合了起來,翻譯也沒有問題,而且玩家也很喜歡。但是問題是,這遊戲除了1代和3代,其他遊戲發生地都不在孤島上。

    不過這種尷尬被遊戲的精彩玩法逐漸沖淡,玩家並不介意這個翻譯錯誤。而且這種翻譯錯誤也有很多,比如《孤島危機》系列。

    結語

    其實遊戲的翻譯主要是透過遊戲的內容和玩法表達出來,能夠讓玩家聽到後就知道這個遊戲是個大概什麼樣子。對於遊戲來說,好的名字會起到銷量提升的作用(Steam資料分析結果)。

  • 2 # 任玩堂

    天人互動在引進《上古卷軸3:晨風》(The Elder Scrolls III:Morrowind)時,將遊戲名The Elder Scrolls神奇的翻譯為老頭捲軸,從此老滾這個稱呼家喻戶曉。到現在這個稱呼總在沿用至今。每到這個系列出新的遊戲,玩家都親切稱呼為老滾幾。

    非常經典的《紅色警戒2》,中盟軍的攻擊機英文叫Harrier=鷂,這是個完全引自現實世界的武器,非常明顯就是AV-8鷂式戰鬥機。然而神奇的臺灣翻譯的時候不知為什麼給改成了“入侵者戰機”然後我們引進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稱呼為入侵者戰鬥機。這個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經典。

    育碧遊戲《孤島驚魂》系列原本是FARCRY,直譯的話就是遙遠的哭聲,但可能因為第一部遊戲的背景在一片海岸上。所以就翻譯為孤島驚魂。但是這個遊戲的第二步就跑到了一片平原上。哪來的什麼孤島?這個遊戲最成功最經典的還是第三部。恰巧第三部的遊戲又回到了孤島上。所以說這個錯誤的翻譯就廣為人知了。

    還有神奇的半條命系列。這也是一個有深遠影響的錯誤翻譯。《Half-Life》的遊戲官方翻譯是半衰期的意思,而遊戲的標誌LOGO也是粒子物理學的符號“λ”。但正是因為這個錯誤翻譯。使得這個遊戲更快的在玩家群眾中流傳。

    還有就是十分經典的口袋妖怪系列了。充滿了錯誤的翻譯,但滿滿的都是童年的經典。比較知名的像快龍。肥大,悉尼出火焰車,等等但雖然充滿了錯誤的翻譯,但仍為我們童年所記憶,並且將這些錯誤的翻譯一一這麼叫下去。

    還有比較靈性的《Halo》(光環/光暈)翻譯作《最後一戰》遊戲劇情上倒是比較貼切可是halo的科幻氣息啊,你咋沒有體現出來呢?最主要的是你讓續作怎麼辦?《最後一戰2》《最後一戰3》《最後一戰4》每次都打最後一成?雖說他這個也是一個非常有靈性的翻譯。

  • 3 # 嚶嚶嚶花60

    那當然是英雄聯盟的“星空守護者”啦,在幾年前,擼啊擼的外服退推出來一系列面板,名叫“星空守護者”,但是企鵝爸爸在引入國內時,可能是為了噱頭吧,把星空守護者這個名號翻譯成了“魔法少女”,實際上做的也確實像魔法少女,高潮來了,在17年,拳頭公司推出來了這系列面板的新面板“星空守護者_伊澤瑞爾”好端端一個男英雄總不能叫魔法少女吧,最後企鵝爸爸只好把全套的魔法少女面板全改成了星空守護者面板,這在當時可是被廣大玩家嘲笑了好長一段時間

  • 4 # 遊戲碎碎念

    我就說個至今還在一錯再錯的“翻譯錯誤”吧——物理攻擊、物理傷害。

    “物理傷害”到底是什麼鬼?

    如今,無論是各種私下翻譯的大作,還是手遊作品,都將各種武器和武技技能記錄為“物理傷害”,這麼一個顯得有點奇妙的名詞。眾所周知,物理課是我們的必修課之一,或許“動能”和“力”和揮動武器沾點邊,然而,如果深究的話……電能以及熱能也屬於物理範疇嘛~那麼,為什麼會有“物理傷害、物理攻擊”這個名詞呢?

    “物理”、“身體的”、“結構的”

    其實,《暗黑破壞神2》的翻譯才是正確的,我們通通都錯了,錯了二十年。“物理攻擊”的概念恐怕來自Physical Attack,Physical這個詞的確有“物理”的解釋,然而應用在遊戲上,應該採用“實體的”這個解釋,也就是“實體攻擊”和“實體傷害”。然而,因為我們已經習慣錯誤了二十多年,廠商們也就“將錯就錯”下去了。

    這大概就是國內遊戲界最大的,以及沿用至今的翻譯錯誤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廳隔斷摺疊門該如何安裝客廳隔斷摺疊門有何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