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這個地名概由“高涼郡”演變而來。一說高涼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鎮銀塘的高涼嶺而得名。《讀史方輿紀要》載:“高涼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涼。”高州為南朝梁代正式命名。 【唐堯虞舜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至公元前21世紀初,今高州境屬南交。 【夏、商、周至秦時期】 約公元前21世紀初至公元前256年,今高州境屬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高州境屬桂林郡。 【漢至晉時期】秦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取桂林、象郡,稱南越 高州火車站
武王,及至西漢前期,今高州境屬南越國。 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漢滅南越國,分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高州境屬合浦郡高涼縣。 公元147年(東漢,建和元年)合浦郡分立高興郡;168年(東漢,建寧元年)改高興郡為高涼郡,旋廢;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分高涼縣立高涼郡治思平縣,吳又立高興郡治廣化縣,俱屬廣州,今高州境屬廣州高興郡地(高興郡領廣化、莫陽、海安、西平、化平五縣;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右下見圖冊),廣化在今陽西境,莫陽在今陽春境,海安在今恩平或台山境,西平、化平均未知所在;今高州不知具體屬高興郡何縣)。 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滅吳,高涼、高興二郡仍吳制。
歷史地圖(前十幅摘自《中國歷史地圖集》)(13張) 太康中,撤高興郡併入高涼郡。 【南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宋,今高州境大部屬高涼郡(當時高涼郡領思平、安寧、莫陽、羅州、西鞏、平定、禽鄉七縣;思平在今恩平境,安寧在今陽江境,莫陽在今陽春境,羅州在今化州境,西鞏疑在今陽春境,平定、禽鄉未知所在;今高州尚未知具體屬何縣,疑西部、西南部屬羅州縣);東北部屬海昌郡。 齊,除西南隅屬越州高興或永寧郡外,其餘同宋制。 梁大通中(公元528年),梁平俚洞置高州,州治在今陽西縣。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電白郡,郡治在今高州長坡舊城,屬高州;同時在今化州升羅州縣為羅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屬羅州高興郡;北部屬瀧州梁德郡;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及海昌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 陳永定二年(558)
,置務德縣(隋改稱良德),縣治今高州東岸鎮良德墟旁,轄今高州北部,隸瀧州梁德郡。至此,今高州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屬羅州石龍郡,北部及東北部屬瀧州梁德郡務德縣及高州海昌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電白郡、海昌二郡置電白縣,廢連江、南巴二郡置連江縣、南巴縣,隸高州,高州治所仍在高涼縣(今陽江西)。開皇十年(590),廢高興郡置石龍、吳川、茂名三縣(一說開皇十八年增設茂名縣),三縣均隸羅州。今高州市中部、東部屬電白縣、南部屬南巴縣、西部屬茂名縣、北部良德縣。隋大業三年(607)高州、羅州被廢,復置高涼郡,治所在高涼縣(今陽江西),廢瀧州為永熙郡。當時電白縣(今高州中部、東部屬之)、南巴縣(今高州南部屬之)、茂名縣(今高州西部屬之)屬高涼郡,良德縣(今高州北部屬之)屬永熙郡。 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 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742年)改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 後梁開平元年(907)茂名縣更名為越裳縣,龍德三年(923)復茂名縣,屬南漢。 【宋、元、明、清時期】宋開寶五年(872年)州廢,以縣屬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屬竇州。三年(1006年)還屬高州。 元復屬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來治(茂名縣)。 清代沿明制此時高州府轄有化州、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廉江等一州五縣,屬高陽雷道,府治茂名縣。由於高州轄地較大,地理位置又處於戰略要衝地帶,因此便把高州府稱為廣東下四府之首府。
高州境域的變遷
高州地處粵西山區,隋朝設茂名縣,唐設潘州,宋朝並潘州入高州,北宋開寶五年(972),廢潘州及南巴,潘水2縣入茂名縣。當時的茂名縣地域寬闊,南部東到麻崗鎮東,西至梅菉。南頻南海。後逐縮減地域。 明朝成化三年(1467)電白縣從舊城遷治神電衛(今電城)時,把縣治舊城的附郭及懷德等六鄉劃歸茂名縣,茂名縣則把下博鄉即原南巴縣地(霞洞、林頭、大衙、麻崗等今電白西面)劃給了電白縣。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23日改為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9~10月,將茂名縣南部的原公館鄉和袂花鄉、鰲頭鄉的部分地域(今金塘、公館、新 高州市中山路商業街的日出
坡、高山、鎮盛、鰲頭、袂花等7個鎮,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和河東、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官渡、站前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給茂名工礦區市(1959年5月9日更名為茂名市);將原小良鄉(今茂名市茂港區小良鎮)劃入電白縣;將原石鼓鄉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區域性,下同)、鰲頭鄉的蘭石和龍首鄉劃入化州縣;1961年化州、吳川分縣後,蘭石、龍首等劃給吳川縣,南盛劃給化州縣。 1958年11月茂名、信宜兩縣合併為茂信縣(未發印信),後正式定名為高州縣。縣治高州鎮。1961年4月1日起分為高州、信宜兩縣。原信宜縣除古丁、馬貴、深鎮三個公社劃歸高州外,全部劃歸信宜縣;原屬茂名縣的其餘地區和古丁、馬貴、深鎮為高州縣(見1984年《高州文史》第三期)。故在此之前,上文所討論的高州歷史沿革均當不含此三鎮。 1987年,根據群眾的要求和上級批准,將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傑、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成立山閣公社,現為山閣鎮。(見1984年《高州文史》第3期) 經國務院批准,1993年6月8日,高州縣升格為高州市。
“高州”這個地名概由“高涼郡”演變而來。一說高涼郡以今高州市曹江鎮銀塘的高涼嶺而得名。《讀史方輿紀要》載:“高涼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涼。”高州為南朝梁代正式命名。 【唐堯虞舜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初至公元前21世紀初,今高州境屬南交。 【夏、商、周至秦時期】 約公元前21世紀初至公元前256年,今高州境屬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高州境屬桂林郡。 【漢至晉時期】秦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取桂林、象郡,稱南越 高州火車站
武王,及至西漢前期,今高州境屬南越國。 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漢滅南越國,分其地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高州境屬合浦郡高涼縣。 公元147年(東漢,建和元年)合浦郡分立高興郡;168年(東漢,建寧元年)改高興郡為高涼郡,旋廢;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分高涼縣立高涼郡治思平縣,吳又立高興郡治廣化縣,俱屬廣州,今高州境屬廣州高興郡地(高興郡領廣化、莫陽、海安、西平、化平五縣;參照《中國歷史地圖集》(右下見圖冊),廣化在今陽西境,莫陽在今陽春境,海安在今恩平或台山境,西平、化平均未知所在;今高州不知具體屬高興郡何縣)。 280年(西晉,太康元年)滅吳,高涼、高興二郡仍吳制。
歷史地圖(前十幅摘自《中國歷史地圖集》)(13張) 太康中,撤高興郡併入高涼郡。 【南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宋,今高州境大部屬高涼郡(當時高涼郡領思平、安寧、莫陽、羅州、西鞏、平定、禽鄉七縣;思平在今恩平境,安寧在今陽江境,莫陽在今陽春境,羅州在今化州境,西鞏疑在今陽春境,平定、禽鄉未知所在;今高州尚未知具體屬何縣,疑西部、西南部屬羅州縣);東北部屬海昌郡。 齊,除西南隅屬越州高興或永寧郡外,其餘同宋制。 梁大通中(公元528年),梁平俚洞置高州,州治在今陽西縣。南朝梁大通中(公元530年),置電白郡,郡治在今高州長坡舊城,屬高州;同時在今化州升羅州縣為羅州,今高州市西部、西南部屬羅州高興郡;北部屬瀧州梁德郡;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及海昌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 陳永定二年(558)
,置務德縣(隋改稱良德),縣治今高州東岸鎮良德墟旁,轄今高州北部,隸瀧州梁德郡。至此,今高州中部、東部屬高州電白郡,南部屬高州南巴郡,西南部、西部屬羅州石龍郡,北部及東北部屬瀧州梁德郡務德縣及高州海昌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電白郡、海昌二郡置電白縣,廢連江、南巴二郡置連江縣、南巴縣,隸高州,高州治所仍在高涼縣(今陽江西)。開皇十年(590),廢高興郡置石龍、吳川、茂名三縣(一說開皇十八年增設茂名縣),三縣均隸羅州。今高州市中部、東部屬電白縣、南部屬南巴縣、西部屬茂名縣、北部良德縣。隋大業三年(607)高州、羅州被廢,復置高涼郡,治所在高涼縣(今陽江西),廢瀧州為永熙郡。當時電白縣(今高州中部、東部屬之)、南巴縣(今高州南部屬之)、茂名縣(今高州西部屬之)屬高涼郡,良德縣(今高州北部屬之)屬永熙郡。 唐初屬高州,貞觀八年(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648年)又陡置高 州始治高涼移治良德。天寶初(742年)改高州曰高涼郡,潘州曰南潘郡。 後梁開平元年(907)茂名縣更名為越裳縣,龍德三年(923)復茂名縣,屬南漢。 【宋、元、明、清時期】宋開寶五年(872年)州廢,以縣屬高州。景德元年(1004年)屬竇州。三年(1006年)還屬高州。 元復屬高州,大德八年(1304年)徒高州路來治(茂名縣)。 清代沿明制此時高州府轄有化州、茂名、信宜、電白、吳川、廉江等一州五縣,屬高陽雷道,府治茂名縣。由於高州轄地較大,地理位置又處於戰略要衝地帶,因此便把高州府稱為廣東下四府之首府。
高州境域的變遷
高州地處粵西山區,隋朝設茂名縣,唐設潘州,宋朝並潘州入高州,北宋開寶五年(972),廢潘州及南巴,潘水2縣入茂名縣。當時的茂名縣地域寬闊,南部東到麻崗鎮東,西至梅菉。南頻南海。後逐縮減地域。 明朝成化三年(1467)電白縣從舊城遷治神電衛(今電城)時,把縣治舊城的附郭及懷德等六鄉劃歸茂名縣,茂名縣則把下博鄉即原南巴縣地(霞洞、林頭、大衙、麻崗等今電白西面)劃給了電白縣。 1958年5月12日,成立茂名市政籌備處。23日改為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9~10月,將茂名縣南部的原公館鄉和袂花鄉、鰲頭鄉的部分地域(今金塘、公館、新 高州市中山路商業街的日出
坡、高山、鎮盛、鰲頭、袂花等7個鎮,茂南城郊經濟開發試驗區和河東、河西、紅旗、新華、露天礦、官渡、站前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給茂名工礦區市(1959年5月9日更名為茂名市);將原小良鄉(今茂名市茂港區小良鎮)劃入電白縣;將原石鼓鄉的南盛(今化州市南盛街道區域性,下同)、鰲頭鄉的蘭石和龍首鄉劃入化州縣;1961年化州、吳川分縣後,蘭石、龍首等劃給吳川縣,南盛劃給化州縣。 1958年11月茂名、信宜兩縣合併為茂信縣(未發印信),後正式定名為高州縣。縣治高州鎮。1961年4月1日起分為高州、信宜兩縣。原信宜縣除古丁、馬貴、深鎮三個公社劃歸高州外,全部劃歸信宜縣;原屬茂名縣的其餘地區和古丁、馬貴、深鎮為高州縣(見1984年《高州文史》第三期)。故在此之前,上文所討論的高州歷史沿革均當不含此三鎮。 1987年,根據群眾的要求和上級批准,將分界公社的山閣、燒酒、霞池、黃傑、祿村、合益、金塘嶺、福居等八個大隊劃歸茂名市,成立山閣公社,現為山閣鎮。(見1984年《高州文史》第3期) 經國務院批准,1993年6月8日,高州縣升格為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