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孤騰
-
2 # 悅讀會
說來奇怪,在唐僧師徒四人中,論對付妖怪的本領,最差的就是唐僧了。他幾乎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遇到妖怪只能乖乖投降,等著妖怪煮自己吃。但是無論是孫悟空也好,還是豬八戒也罷,他們都曾動過要離開放棄取經的念頭,可是唯有唐僧他從沒有這樣的想法 ,哪怕剛開始他差點被老虎吃掉,他也是拍拍衣袖接著趕路。
為什麼唐僧能這麼堅定呢?
表面上看唐僧他是得道高僧,雖說一路堅辛但對於他來講只不過修行。所以他肯定是不會放棄。
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唐僧只能往前沒有回頭路可走了。
豬八戒不去取經,他可以回到高老莊去,老婆孩子熱坑頭地過日子,這也是為什麼豬八戒為啥一有情緒不要鬧回家的原因。
再說啥話也沒說的沙僧,他不去取經也可以再回到流沙河去,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妖怪,無拘無束的。
可是唐僧他不行啊。他要回去,估計李世民第一個會要他的命,唐僧這次取經可是奉旨取經,任務沒完成,他是不敢回去的。重要的是唐僧他是如來的徒弟轉世,雖說他身上已沒有了從前的記性, 但是嚮往迴歸靈山總是會出現在他的潛意識裡。那這次如來親派觀音,讓他透過取經的方式迴歸,如果唐僧放棄了這次機會,估計他可能永遠的被如來除名了,他再也沒有成佛的可能了。
一個沒有退路的人,哪怕前面再多艱辛,再多苦難,他都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當然了,其實唐僧他們去取經雖說這路上是危險不斷,妖怪們也是輪番上場,可對於唐僧來講,他並沒有啥風險。明著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人在保護他,暗中考慮周全的如來還派了人保護,可以說取經看似兇險異常,可實則只不過是相當於旅行觀光一般的輕鬆。
綜合上述種種因素,唐僧他有什麼理由不堅定取經呢?
-
3 # 大隱秋水長天
因為唐僧前世是佛祖的弟子金蟬子,意志不堅定,所以佛祖把他貶下凡間,一出生就身遭大難,被僧人收留,從小心地善良,身許佛門,這也是因前世的緣,才有今生的果,他牢記在佛前發下的宏誓大願和觀音菩薩的教悔,又肩負著唐王的使命,意志堅定,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完成了前生的夙願。
-
4 # 大業哥哥i
首先像金蟬子這種身份的神仙,被貶下凡間只是暫時的,早晚還得回到如來佛祖的身邊,但他想重新回到如來身邊,就得在凡間吃一點苦,幹出一點業績!否則如來也沒有理由提拔他回靈山。金蟬子在貶下凡間以後就被賦予了西天取經的重任!剛開始對於取經的人選如來並沒有直說要金蟬子去,但是觀音菩薩明白如來的意思,直接就選中了投胎轉世的金蟬子(唐僧)
唐僧去取經很明顯是如來安排好的,取經路上被妖怪抓走N次的唐僧肯定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了,也明白自己不完成如來交代的任務,肯定回不了靈山!所以取經路上不管多麼辛苦,多麼難他都得堅持走下去。其實唐僧心裡知道,取經必然會成功!因為這只是自己返回靈山的一種形式,他知道如來,觀音不會讓妖怪真正吃掉他的,所以他一路弘揚佛法,這一切只是做給如來看的而已!
-
5 # 卡卡169386255
這個問題是不對的,唐僧多次要跑路,唐僧在西遊記原著中品德及其低下,對於八十一難的描寫唐僧是殺死親爹獲得如來的認可而且唐僧知道這是親爹。
再者,在西遊記世界觀中,神仙是不能投胎的,西遊記原著描寫神仙經歷了三皇五帝的治理形成的西遊世界的倫理制度,有投胎轉世的話還有如來玉帝什麼事?還有神仙長生不是永生,是有壽命的,500年。500年不死就是天地的負擔然後天降三災,十死無生。神仙是透過外物獲得壽命的,但早期的神仙不是。
-
6 # 暮有文化
趣味解讀文化,品質成就快樂。我是北暮。
看完西遊記,我們不僅會有一個疑問,唐三藏為什麼能夠,堅定不移的走完取經之路?
難道真的是因為他一心向佛嗎?並不完全是,而是因為他迫不得已,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讓北暮告訴你答案吧。
唐王所託,迫不得已大家都知道,整個取經的行動,都是如來佛祖策劃的。而如來佛祖首先搞定的就是唐王。
他製造出了一系列的假象,比如說唐王遊地府,宮門鬧鬼,魏徵夢斬涇河龍王。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為了讓唐王相信鬼神之事。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這才讓唐王對於鬼神之事深信不疑。因此,當觀音菩薩說西天有三藏真經可以渡人渡鬼修成正果的時候,唐王才會迫不及待的讓人去取這個真經。
唐王根本不考慮事情是真是假,因為在他看來,他連陰曹地府都下去過,觀音菩薩說的一定是真的。因此他才會讓別人去取個真經,那麼讓誰去呢?
這時候唐僧站了出來,因為唐王之前把袈裟和禪杖都給了他,唐僧站出來是迫於無奈,畢竟拿人家的東西手軟。
唐僧想的是取經不成,我們到時候再拐回來。可是唐王順勢將唐僧認為御弟,這時候唐僧就完全沒有退路了。
所以,站在唐王的角度來看,唐僧取經確實是迫於無奈。
唐僧早已經知道自己金蟬子的身份,所以他不得不取經如果說剛開始的取經行動完全是唐僧為了幫助唐王去西天取經的話,那麼後來隨著西行之路越走越遠,唐僧的取經之路完全就是為了給如來佛祖取經,以恢復自己如來二弟子的地位。
而且我們從很多方面來看,唐僧是知道自己金蟬子身份的。所以作為如來二弟子,他理所當然的,需要幫助如來佛祖去西天取經,以此來擴大佛教的影響範圍。
唐僧知道自己是金蟬子轉世,知道自己是如來二弟子,知道自己遲早會回到西天,所以這才一路上堅定不渝的去往西天取經。
不管是妖魔鬼怪還是榮華富貴,絲毫沒有誘惑住唐僧。因為唐僧知道自己將來的地位要遠遠比現在顯赫得多,因此他才能抵擋住所有的誘惑!
不過說什麼唐僧也是一介凡人,他沒有金蟬子的記憶,他面對女兒國國王的榮華富貴他也動心了,可是他知道自己將來的路要怎麼走。
他看到那些妖魔鬼怪把他抓了一次又一次,個個都想把它吃肉,他也害怕了。可是這些比起他如來二弟子的身份,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所以他才能夠一路堅持不懈最終取得真經。
回覆列表
正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這恰似一個人身上的蝴蝶效應,當你感覺人生充滿美好的時候,那麼你接下來所做的任何事情可能都是美好的,而當你感覺人生灰暗沒有愛只有恨的時候,那麼你接下來所做的事情很可能就都是邪惡的,佛與魔的距離,或許本就是一場境遇所造成的兩種不同結局。
確確來講,每個人都曾走到成佛和成魔的雙叉路,多數人沒有得到任何幫助,亦沒有收到來自上天的任何提醒,只能靠自己去抉擇,於是結局也就迥然不同,但事實上,十個人之中必然會有兩個人在面臨佛與魔雙叉路的時候有所感應,一種身背巨大業障略顯不幸,雖然有點相信因果,有些畏懼天道,想要走一條善性之路,奈何一次次的阻礙使他棄善從惡,入了魔道,另外一種則是帶著大造化三界欽敬,他要麼通往光明之路順順利利,要麼就是一路多災多難但路途中總有貴人相助,老一輩的爺爺們常說,做壞人很危險但很容易,而要做個好人,甚至是一生做好人的話,沒有前世造化還真是很困難,說得正是這麼個理。
顯然,唐僧就屬於那種有造化,且是累世造化的至德至善之人,堪稱功德無量,所以他最終成佛是一種必然結果,而支撐著他成佛之路一路走下來始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的是什麼?想來主要有以下這幾點。
一、一個理想
每個人其實本性都是好的,但有時因為慾望無法滿足而誤入歧途,不擇手段,無法自拔,說白了就是對錢色利益的追求沒有底線,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有了這些卻又幻想更多,但唐僧不一樣,他看見美女不過是瞅見了畫著一張皮的一堆白骨,看到大房子覺得睡裡面反倒沒有安全感,看到成堆的金銀財寶覺得那是累贅,他對塵世無絲毫眷戀。
《心經》中說,五蘊皆空,認為一切不過眼雲煙,如同泡沫,反倒為此束縛了一個人的靈魂和自由,唐僧十世修行,自然深韻心經要旨,對於人間的那點破事絲毫提不起興趣,他想成佛,想過上悠然自在乾淨灑脫的生活,為此只能凝視遠方,匍匐前進。
二、一片慈悲
唐僧最初決定西去西天取經,乃是得到觀音菩薩的指點,說在大雷音寺那兒有無量佛經,可以度化在悽苦中摸打滾爬痛苦不堪的眾生,這符合他心中的慈悲願景,他同情人世間那些因為種種業障而活的痛苦不堪的人們,想要竭盡所能去度化他們,事實上這也是每一個大成佛菩薩心中必然都有一個慈悲願景,正如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一樣。
而欲救眾生疾苦,須先親歷眾生疾苦,欲要慈悲眾生,須先自己成佛,他沒有退路。
三、一個諾言
唐僧決定去西天取經是因為慈悲使然,但是全力支援他去西天取經的卻是唐王李世民。
為了支援唐僧西去,唐王曾自降身價和唐僧結義為兄弟,並在唐僧西行之時不惜身份尊貴跪別唐僧,就因為唐王的情義和信任,縱使前方鬼魅橫生,唐僧也絕對不會退縮。
總得來講,唐僧西行之路的確充滿坎坷,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西天取經的大業,更加不會像豬八戒那樣動不動就要分行李散夥,為什麼沒有任何法力的唐僧反倒會成為取經四人組之中最堅定的那一個呢?毫無疑問是因為累世的修行,累世修行的過程中他早已經沒有任何不良習氣,僅剩慈悲濟世的胸懷,心境澄明,初心不退,風雨無阻。
詩人說,一個酒壺,一雙鞋,一把雨傘,幾多稿酬,就可以堅定不移遠走天涯。
唐僧則是,一個理想,一片慈悲,一個諾言,幾個徒弟,就可以西天取經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