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墨狐

    很多家庭,還是處於嚴重重男輕女中。

    前次同事來辦公室,一臉懊惱,問她怎麼了?她說和她媽媽吵架了。和媽媽吵架?忙讓她坐下來喝茶,細問怎麼回事。她說弟弟家正在裝修,都已為人夫為人父的弟弟太依賴別人,不僅裝修的錢一分不出,都是他媽媽從買房開始到裝修就東家借西家借,所有裝修事項都還指望別人完成。那一天她媽媽打電話給同事,聊到弟弟家裝修,她勸媽媽說:你得適當放手,讓他自己操作,他都已經為人丈夫和父親了,不要太寵著他!話也沒錯,說完事電話也就掛了,誰知過了五分鐘,她媽媽又打過來,開口便罵:我越想越不對你的話是什麼意思?我就寵他怎麼了?他是我家傳香火的男孩,我做牛做馬就是為他乾的,難道把錢給你?把房子給你?你對弟弟好是應該的,你對他付出也是應該的,以後我不指望女兒女婿養老,我有兒子,沒飯吃也不上你家門,你就不要偷窺我的財產了……把個同事氣半死,她說我哪裡有半點說搶他財產的意圖了?只是勸她適當放手,心疼她六七十幾歲了,還給人打工,每天給人洗碗到夜裡一點,生病了又衝幾個女兒哇哇叫說自己太辛苦,為了給兒子在城市裡買套找房子,欠人一屁股債,估計還到八十歲也還不完的,還事無鉅細地插手,讓他弟弟越來越依賴……

    同事越說越氣,我表示很理解,這樣的父母實在是屬於奇葩而且不懂事的一類人了,你有兒子沒錯,但她家房子也還是幾個女兒外出打工掙錢才建起來的,把話說得太滿,說話不考慮長遠呢,當她老了老了,講難聽點,癱了或失去意識了或久病無自理能力了,萬一兒子媳婦不孝順,就算兒子媳婦還行,她們能天天近前服侍嗎?那時說真的,大部分還是女兒靠前的,但不管女兒兒子,這位媽媽的話太傷人,一把年紀了考慮問題就不深遠,她說自己一輩子會健康的,不需要靠女兒的,這樣的話,要留著百年之際才好說的。人食五穀雜糧,誰能說自己一輩子就不會生病?!中國還沒有安樂死,萬一到時有個什麼,兒子媳婦不看你時,女兒能放棄不顧?!到那時她媽媽不能動,看著女兒服侍自己,不知還能不能想起當初說的狠話?!

    因為了同事的勸,她媽媽罵完她掛了電話轉身給其他幾個女兒繼續同樣的話,又哭又鬧地,同事無辜且無奈,重男輕女到這種程度,是誰的悲哀?!

  • 2 # 天山雪蓮12

    我最不服氣的就是重男輕女,不論幾個孩子是男是女都要一事同人,我就兩個小孩,大的是女兒,小的是男孩,相差三歲,我就對她他們一視同仁,平時會單獨對女兒說要愛護弟弟,單獨對兒子說要尊重姐姐,他們大一點的時候在飯桌上我會讓兒子讓著姐姐吃飯,兒子問我為什麼,我會告訴他因為他是男孩,要尊重女性讓著女性,再就是姐姐吃的少,好東西要先讓姐姐吃,長大了也是永遠讓著女性,當一男子漢

  • 3 # 摳腳老爸

    男人面子問題。生兒子覺得有面子,生女兒相應會感覺被人撮脊樑骨,有一種說法是生兒子的比較陽剛,而生女兒的會比較溫文爾雅,華人對於男子的既定影像就是陽剛頂天立地,所以生女兒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種形象的建立。

    生理因素。中國有史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幹農活是一種較耗體力的活動,而女性在這方面明顯較於男性弱,所以都希望生一個兒子來幫忙幹農活而不是生女兒來幫忙吃飯的。

    養兒防老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大概意思就是養個兒子將來老了以後會有人照顧不能勞動的自己,能給自己養老,而有災有難的時候也能讓自己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最重要的就是能給自己送宗,很多傳統習俗都是不允許女子上場的,而送宗這個行為也是男子的專屬。

    女孩子都是別人家的人的觀念。有句話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生女兒的人家在古代不僅出生的時候就不開心,而在嫁女兒的時候一定程度上也會像是在與那些聘禮交換一樣。女兒回孃家有的時候成了一種奢望,這大概就是這種觀念在作祟。

    傳統的生兒貴、生女賤的習性。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使這種惡習更加肆意的蔓延,生兒的身份貴重而生女的身份卑賤,所以讓那些大院裡的女子們紛紛想要靠自己的肚子生個帶把的從而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男子漢和女強人,從來對於男子漢都是鼓掌大拇指,而對於女強人大家都是有一絲的畏懼和不解,這樣的大環境一定程度上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男人應該比女人強,女人即使再強也是沒有用的。

    姓氏的傳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傳統的一句老話,之所以無後那麼嚴重,興許就是某天我們都會老矣,能留下的也就是姓氏而已,而中國的傳統是,下一代的姓氏是跟隨父親的,而母親的姓氏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跟的,所以為了家族的壯大,子孫的繁衍,也會一定程度上導致重男輕女。

    最後我來和你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驗:我們家南南現在開始識字了,但是我也沒有時間一直在他身邊教他識字,因為我家小孩比較排斥紙質書籍,我開始在網路上尋找合適的方式來引導寶寶,網上都在建議透過動畫來學習,於是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還沒看出孩子學習成果就開始收費,後來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可積累識字量,學習程度看得見,我寶寶現在讀中班已經能認800個字呢。

  • 4 # 阿昌知乎

    為什麼有些媽媽對男孩格外愛護和關照?

    過去七八十年代,農村重男輕女,因此,媽媽對男孩相對於女孩更加的愛護和關照。

    現在已不同以往,因此可能是你的錯覺,我認為有些媽媽的關照出於以下幾點:

    1.雖然二胎政策放開,只生一個的獨生子女仍然很多,就一個孩子是男是女都會很愛護。

    2.如果家中二個孩子,二胎是男孩,格外關照和愛護是因為小一點需要媽媽。

    3.在媽媽輩中,女多男少,對男孩有性別偏愛。個人觀點!

    4.孩子是媽媽身上的肉,分娩期身體分泌產生母性護子本能的激素,愛犢護子的母愛更利於身體和精神的康復。

    5.男孩幼兒期抵抗力比女孩弱,更易感昌和發燒。因此格外需要照顧和愛護。男孩調皮和比女孩生理更為方便,不是格外關照的理由。

    孩子是家庭快樂的源泉,母愛是最古老、最原始、最無私、最偉的愛!孩子人生第一份體驗就是母乳之愛。母愛從來不曾偏愛,所恩施於孩子的愛,一生已無以償還。

  • 5 # 執著的風聲h

    那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怪,我的鄰居王媽也是這樣一個女人。

    王媽到底有多重男輕女呢?

    王媽的女兒小米今年三十歲,還未出嫁,原因是高不成低不就,待業在家,每天以手機為伴。

    少年時期的小米好學上進,因為天資聰明漂亮,她有一個想當演員的夢想,那時王媽家經濟條件還可以,受老觀念思想影響,覺得一個女孩家當什麼演員,女孩早晚是別人家的人,別浪費那個錢去培養。

    要強的小米為此事整天悶悶不樂,從此破罐子破摔,在家也不出去工作,對找物件也沒興趣,日子得過且過,聽說小米的精神現在也出問題了,時而清醒,時而恍恍惚惚,村莊裡有人說是王媽把女兒害了!

    再說王媽的兒子,今天也有二十八歲,也是單著,小夥子長得眉清目秀,國字臉,一米八幾的身高,挺聰明的一個男孩,硬是讓王媽給培養成了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媽寶男。

    王媽兒子每天的任務就是玩手機,睡覺。每天早上王媽把早飯做好,早點一般是肉餅湯,肉絲炒粉外加一個荷包蛋,做好端到兒子床前,就差王媽沒有親手喂他了。

    兒子的一日三餐都是王媽做好並親自送到兒子床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媽已為兒子送了二十八的飯。

    在王媽眼裡,兒子永遠都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

    面對兒子的婚事王媽從不著急,覺得自己孩子還少,不急於成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星座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