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xdsl1

    1951年夏天,老舍到齊白石家做客,老舍從案頭拿起一本書,隨手翻到清代詩人查慎行一首詩《次實君溪邊步月韻》,有意從詩中選取一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用畫去表現聽覺器官感受到的東西。

    齊白石經過幾天的認真思考,根據老舍寫給齊白石的信件內容(蛙聲十里出山泉,蝌鬥四五,隨水搖曳,無蛙而蛙聲可想矣。)的“出山泉”三字得到了啟示,就在“泉”上作文章。齊白石憑藉幾十年的藝術修養,對藝術的真知灼見,經過深思熟慮,畫成了《蛙聲十里出山泉》。

    齊白石把“蛙聲”這一可聞而不可視的特定現象,透過筆墨表現出來。畫面上沒有蛙,而有如聞蛙聲之感,這是絕妙之至的構思。

    在四尺長的立軸上,用簡略的筆墨在一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隻蝌蚪在急流中搖曳著小尾巴順流而下,蝌蚪們不知道已離開了青蛙媽媽,還活潑地戲水玩耍。人們見到搖頭擺尾活靈活現的蝌蚪遊蕩在溪水的源頭,自然會想到蛙和蛙的叫聲。

    可以從稚嫩的蝌蚪聯想到畫外的蛙媽媽,因為失去蝌蚪,蛙媽媽還在大聲鳴叫,似乎那蛙聲隨著水聲由遠而近。

    雖然畫面上不見一隻青蛙,都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正和著奔騰的泉水聲,演奏出一首悅耳的樂章,連成蛙聲一片的效果。真是畫中有畫,畫外還有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聲情並茂,惜墨如金,使人產生無盡聯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們常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你在生活中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