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姚小道
-
2 # 坦兒tt
文化中心主義,是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常有的一種傾向,即易於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認為是最好的,是優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
比如中國古代認為四方諸國為四夷,我們是中央王國,我們的文化是最好的。
再比如,近幾百年來,西方的科技超過了其他地方,西方就忘乎所以地提出了西方中心論,認為西方的文化是最好的,非西方的文化是落後的、野蠻的。
那麼,文化中心主義有什麼害處和好處呢?
它的害處有:產生偏見,使文化僵化,從而造成不能適應時代變遷;由於國家內部存在多民族差異而引起團體間的衝突;維持某些階級的即得現狀;容易造成被孤立的情境。
它的好處有:增進自我群體的概念和團結,引起成員的忠誠和士氣,從而減少群體內的衝突;促進文化的穩定和一致,維持社會秩序;避免產生失範和無根的感覺。
我們中華文化雖然也不可避免地有文化中心主義的傾向,但向來是非常包容的,是很容易接受和吸收其他文化的。特別是近一百年來,我們對於西方文化的滲透,一直在“體”和“用”之間爭論不休:體,就是把我們自己的文化拋棄掉,全盤接受西方文化。曾經我們差一點把文字都改掉了。用,就是在保留我們自己的文化的基礎上,借鑑吸收西方文化優秀的部分學以致用。
現在,這個爭論有了結論,我們最終選擇了後者,明確提出了文化自信。
現在,我們民間也過情人節、聖誕節、母親節等西方節日,這說明我們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是很強的,根本不用杞人憂天地,刻意地倡導如何克服文化中心主義。
倒是西方,可能由於他們是一神論信仰吧,他們現在還抱著西方中心論不放,總想著把自己的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道德規範、人生價值觀等強加給別人,如此下去,以西方為主導的時代終究會結束的。
-
3 # 教育反思者
不被洗腦,搞清楚什麼是文化,以及文化對於族群生存發展的作用,就能夠冷靜地比較各種文化元素對自己是否適用,就不會犯“文化中心主義”這種低智商錯誤了。
尤其不要在自己已經處於工商業時代,不思文化更新,還在留戀小農經濟文化。這就還不是低智商錯誤,是無腦走回頭路。
-
4 # 草民879
歷史說,妄自尊大、浮誇虛榮、蕭規曹隨、固步自封、抱殘守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以朝貢體系和儒釋道為核心的農耕文明的致命弱點。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中華農耕文明較之同時代的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古希臘海洋文明,誰更具有生命力?歷史已經做出了回答:
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歐洲的商人們要求恢復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和藝術,因此催生了近代工業文明。其實,今天的西方世界,其人文精神與國家制度,就是古代希臘與羅馬時代的繼承與發展。眾所周知,西方世界是世界近現代工業文明和當代知識文明的建立者與引領者。
一直以來,許多華人沉迷於所謂“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農耕文明不曾中斷”的妄自尊大之中難以自拔。歷史說,中華農耕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與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無關。中華農耕文明得以薪火相傳的唯一原因是: 在人口眾多和分佈地域遼闊的漢民族聚居區無處不在的宗祠文化與鄉紳文化。無論是戰亂頻仍,還是外患猖獗,即使是在異族統治最為殘酷的元朝,漢人的宗祠文化與鄉紳文化的開蒙教育和成人教育還是千年不變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儒、釋、道……
其實,以朝貢體系和儒釋道為核心的中華農耕文明曾經中斷過:在那個不長的時代,延續幾千年的宗祠文化和鄉紳文化被連根拔起,掃地出門,代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那時,華人的精神面貌因此而煥然一新……
正是因為以朝貢體系和儒釋道為核心的中華農耕文明在那個不長的時代曾經中斷過,所以,才有一眾于丹們在近幾十年賣弄似是而非的儒學,欺世盜名。
所謂“文化中心主義”就是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看成是最先進的,是優於其他人的。至於何謂先進文化?人類的共識是:引領世界潮流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那麼,問題來了,傳統的中華農耕文化能夠引領世界潮流嗎?
回覆列表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文化中心主義,百度百科: 也叫種族中心主義,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常有的一種傾向,即易於將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看成是最好的,是優於其他人的。
文化中心這個詞應是ethnocentrism,雖然ethnocentrism字面上看是“民族中心主義”,但其實可以賦予更廣泛的定義。在Adornoetal的經典《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中,便曾給本詞賦予最廣泛的涵義。 Ethnocentrism應該是研究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係的。成員在心理上認同於他們所屬的社會群體,同一群體有近似的社會特徵,如價值觀念、態度、習俗、傳統、生活方式等。
其次,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來看,所謂文化中心主義是有兩面性或者多面性的。這要已發展觀和矛盾論相結合來綜合的整體評價。沒有形成經濟基礎的文化形態無從談起,沒有穩固的社會形態文化不可能有中心只說。也就是說有了經濟基礎和穩固的社會形態文化中心是必然的產物,當然也還有其他決定因素,不做詳說。文化中心是社會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
那麼為什麼還要避免它呢?隨著生產工具和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自有空間(或國土空間)越來越密集越接近,互動性越來越強。但發展速度與方向多不相同,這就給群體間相互認知和協同帶來了困境。協同與獨樂之間的選擇也有其歷史性和地域性。
最後,破除它有兩種主流辦法,一是具有先進經濟形態和生產力的群體以強力推行自有文化中心主義到與其產生關係的群體中,使弱小群體的文化消亡,自然文化壁壘和中心論就不復存在了。二是,實力均衡的群體之間在利益與征伐下的互通契約,保持在各自文化中心不被消減的情況下相互容忍和互助。達到綜合的制衡下的無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