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野阿十
-
2 # 末農
通稻3號水稻是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用通育308水稻為母本和吉林0112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
在2012年已經透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具有產量高,抗性好,米質優等特點。 目前在吉林省晚熟稻區推廣,播種與插秧、施肥、田間管理和其它水稻更容易管理,基於在通道308和吉1125雜交的基礎上提高了抗害蟲病及大米口感品質提升。
cm× 20.0 cm>30.0 cm× 13.3 cm ,拋秧盤育苗在 3種密度條件下的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是 30.0 cm× 26.7 cm>30.0 cm× 20.0 cm>30.0 cm× 13.3 cm ,密度 30.0 cm× 13.3 cm 的處理將最高分櫱期提前了5d 左右; 旱育苗平均葉齡高於秧盤育秧 0.2 片; 盤育苗方式在 30.0 cm × 13.3 cm和 30.0 cm× 26.7 cm 插秧密度下,葉齡表現較小,旱育苗在 30.0 cm× 20.0 cm 插秧密度下葉齡表現最高( 15.3 片葉);2 種育苗方式下, 3 種栽培密度的株高增長量均呈 30.0 cm× 26.7 cm>30.0 cm× 20.0 cm>30.0 cm× 13.3 cm ,且密度越大株高越低。關鍵詞水稻;通稻 3 號;精量栽培;生長動態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 ( 2015 ) 13-0035-01 為實現吉林省委、省政府增產 500 萬t 糧食工程的戰略目標, 2011 年通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稻所承擔了吉林省科技廳的《糧食安全生產高效栽培配套技術》的科技發展專案, 水稻精量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就是該專案研究內容中重要的一部分。針對通稻 3 號在精量栽培模式下, 採用 2 種育苗方式和 3 種插秧密度,研究其田間的生長動態變化情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試驗在吉林省通化市農科院試驗田進行。供試水稻品種為吉林省中晚熟粳型通稻 3 號。 1.2 試驗設計試驗採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 二因素分別為 2 種育苗方式, 即旱育苗( A1)、拋秧盤育苗( A2); 每個因素設 3 種插秧密度,即 30.0 cm× 13.3 cm、1株/穴( B1), 30.0 cm× 20.0 cm、1株/穴( B2), 30.0 cm× 26.7 cm、 2株/ 穴( B3)。3 次重複,小區面積 25.2 m2。 1.3 試驗方法試驗用種用比重 1.13 的鹽水選出成熟飽滿的籽粒。4月4 日浸種 7d, 4月 11 日在 28~ 32℃溫室內催芽。種子破胸露芽後,於 4月 15 日播催芽溼種密度為 2 000 粒/m2 ,約 50 g/m2 。5月 29 日移栽,移栽葉齡為 6.2 葉。試驗區施純 N 165 kg/hm2 、 P2O5 69 kg/hm2 、 K2O 75 kg/hm2 [1-3] 。底肥(耙地前)施氮肥 50% 、磷肥 100% 、鉀肥 60% ,第 1 次追肥( 6月20 日) 施入氮肥 30% ,第2 次追肥(7月5日) 施入氮肥 20% 、鉀肥 40%[4-6] 。 1.4 調查內容及方法每次重複定調查點 10 穴, 6月5 日至 7月 20 日每隔 5d 調查株高、葉齡和莖數。用 Excel 2003 進行資料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水稻的莖數增長動態分析由通稻 3 號各處理的分櫱動態可見(圖 1),2 種育苗方式 30.0 cm× 20.0 cm 密度下, 莖數變化上差異明顯。處理 A1B2 的每穴有效穗數為 23. 9 穗,比拋秧盤育苗高出 5.2 穗,也僅比處理 A1B3 、 A2B3 的每穴有效穗數分別少 1.4 、 1.8 穗, 而另外 2 種插秧密度, 不同育苗方式之間相差不大, 處理 A1B1 與處理 A2B1 相差 0.2 穗,處理 A1B3 、 A2B3 之間相差 0.4 穗。旱育苗在 3 種密度條件下的單位面積的有效穗數 30.0 cm× 26.7 cm>30.0 cm× 20.0 cm>30.0 cm× 13.3 cm ,而拋秧盤育苗在 3 種密度條件下的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是 30.0 cm× 26.7 cm>30.0 cm× 20.0 cm>30.0 cm× 13.3 cm。從分櫱各時期來看,密度為 30.0 cm× 13.3 cm和 30.0 cm× 26.7 cm 的有效分櫱終止期均在 6月 25― 30 日,而最高分櫱期分別是在 7月5 日和 7 月 10 日前後, 30.0 cm× 20.0 cm 的有效分櫱期終止期在 6月 30 日至 7月 5 日,最高分櫱期在 7月 10 日左右。 2.2 不同處理水稻的葉齡增長動態分析由圖 2 可知,從 6月 30 日開始,各處理的葉齡增長才出現較大的差異,之前的葉齡差異很小。 7月 20 日的葉齡最小的是處理 A2B3 ,為 14. 9 葉,最高的為處理 A1B2 ,為 15.3 葉。從不同育苗方式上看,旱育苗平均葉齡為 15.2 葉,拋秧盤育苗的葉齡為 15.0 葉,相差 0.2 葉。 2.3 不同處理水稻的株高動態分析由圖 3 可知,通稻 3 號在 6月 25 日、 6月 30 日、 7月5日3 個時間點內各處理間株高的極差都是 3.0 cm,7月 20 日達到最小,為 2.9 cm, 該數值的最高點出現在 6月 15日,為 5.8 cm, 其次是 6月 10 日的 5.7 cm。 6月5 日和 7月 20 日旱育苗的平均株高分別為 28.7 cm和 85.2 cm ;拋秧盤育苗的平均株高分別為 31.5 cm和 85.7 cm ,插秧後株高相差 2.8 cm, 而抽穗前僅相差了 0.5 cm 。從 6月5 日至 7月 20 日這段時間來看,各處理的株高增長量表現為處理 A1B3 ( 58.5 cm)>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