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語歷史

    斧,是由一根長木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組成的。用於砍削,利用槓桿原理。早期斧用石頭製作的,後來演變成兵器,有長斧短斧,斧頭教厚重,威力比戚大很多,劈木開,剁骨斷之稱。

    鉞,由一根長棍把手接著一塊梯形刀片組成,刀片上刻不同的圖案。不過鉞更多用於儀仗隊使用。在西方是權利的象徵物,又叫權杖。鉞演變多種形式,玄鉞,黃鉞,斧鉞,子午鴛鴦鉞等。木棍一頭接的刀片不一樣。不適合作戰使用。多用於執行刑具。後來改為大將使用兵器,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戚,俗稱小斧子,別稱斧鉞,外形比較窄小。鉞刃略成弧形,因為刀刃較長,常用於斬首的刑具,有時候用作儀仗用。有時候用作樂舞的道具。不適合作戰。

  • 2 # 奮鬥店小二

    大家知道在中國武術界有十八般武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耙,當然還有其他的說法。其中斧、鉞在不同的版本中都有提及,這兩種武器比較常見,而戚是古代兵器,離現代比較久遠,這些兵器都適用於冷兵器時代,下面具體說說區別。

    一、斧:斧最常見的就是作為家庭砍東西的工具,由頭和柄兩部分組成。古代也有作為兵器。家庭用的比較小巧,而作為兵器的話殺傷力比較大。比如黑旋風李逵的雙板斧,程咬金的八卦宣花斧。 斧

    二、鉞:外形上比較像斧,但是比斧要大的多,由頭和柄組成。古代的鉞有兩種,一種是鉞頭由青銅製作,手柄由特殊的木頭和藤條製作,這種多用於作戰。另一種鉞頭由玉製作,這種多用於祭祀。鉞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用的比較多,後來隨著冶煉技術提高,這種兵器後來用的不多,因為太笨重,不利於作戰。 鉞

    三、戚:外形比較像斧,但是比斧小,所以又叫小斧,又和鉞差不多,但是比較窄小,古代也作為兵器,有時也作為歌舞時的用具。戚也由戚頭與柄組成,頭多為青銅製作,作為兵器較少。 戚

    總之,三種兵器外形相似,但也有各自的區別

  • 3 # Hellossn

    斧,鉞,戚。其實都是屬於斧的一種,其中鉞最大,斧次之,戚最小。鉞常作為古代儀仗兵器;斧,應用範圍最廣,不僅是兵器,也作為日常生活用具之一;戚,由於外形太小,一般作為軍法執行器具。

    1.斧。斧是一種用於砍削的工具或者兵器。分有兩個部分組成:斧頭和斧柄。斧在人類歷史早期——原始時期,就出現了,石斧出現。這是早期人類發明的工具之一對於人類的發展貢獻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黃帝時即有斧銊之名,在當時非但用為兵器,抑且用為刑罰之具。斧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器具之一,不管在民間還是小說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較著名的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及水滸傳中李逵的雙斧了。斧屬於重兵器!

    2.鉞。實際是斧的變種。大者為鉞,小者為斧。作為兵器,兩者幾乎同時出現。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一般使用於夏商西周的戰車上,屬於非常具有威懾性的重武器,不過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但是卻作為禮儀武器傳承下來。者幾乎同時期出現。但是形制比斧更大,變為儀仗飾品及明堂禮樂舞蹈之用。現代出土鉞都屬於春秋戰國時期。

    3.戚。這種兵器最早出現於商周時期,現代以西漢時期古滇國戚出土最多。戚是斧形兵器中最小的,俗稱“小斧子”,因為比較小,不適於作為兵器,多被用來執行軍法,處死戰俘或逃兵。戚常懸於主將戰車之上或大帳之中,作為軍法的象徵。

  • 4 # 鬱香墨

    斧,故稱板斧。有長柄和短柄兩種。短柄,近距離格鬥和拼殺,適宜步兵之武器之一。如像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李逵的雙斧。長斧,把柄較長,如像三國張飛慣用武器之一,素來就有臨陣三把斧,遇敵無可擋之稱。

    鉞。刀口向上,直柄。形狀像斧,主要用於馬上拼殺,又稱鉞刀,鉞斧。鉞的脖子粗長,無拐彎。如像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慣用武器禪刀之一。

    戚。古人防身之用,小巧玲瓏,好使鋒利。向來就有把柄和無柄兩種,形狀似斧形,便於攜帶。古人出沒經常裝在兩邊袖筒裡或者別在腰中。古時歷來就有“休慼與共“的說法,意思是說放下戚器,求得共和,天下太平。以上三種古兵器,都是青銅或者鐵製打造,鋒利鋼刃,靈活。

  • 5 # 江暮雲

    斧對於我們來說是很熟悉的,劈柴砍樹都要用到斧子,但剩下兩種兵器對我們來講卻是有些陌生了。實際上,斧、鉞、戚這三種兵器都是中國古代用作劈砍的弧形闊刃格鬥兵器,三者的基本構造是相似的,僅僅是大小不同而已,大一點的就稱作鉞、戚,小一點的就是斧。

    最早的斧就是石斧,是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演進而來的,開始只有少數的人使用。斧身大多是長方形和梯形,有的有穿孔,有的沒有穿孔。安裝的時候將斧頭安入木柄的卯眼內,垂直正交,形成橫柄斧。柄頭設計的前粗後細,便於操控。

    三國時期製成了鋼鐵斧,諸葛亮就曾下令製造戰斧,把它當做和刀同等地位的戰鬥兵器。晉代以後,斧刃加厚,斧柄減短,砍殺的殺傷力也得到了提高。

    到了宋代,軍中使用戰斧的更多,南宋將領楊存宗就曾經率領萬名長柄斧手,大破金兵的柺子馬。斧還被宋軍用來挖掘地道,也用作守城的利器,砍殺攀登上城池的敵軍。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冶煉技術的進步,斧子的樣式和名字也更加五花八門: 魚尾斧、宣花斧、 短斧、 鳳頭斧、 峨嵋斧 等,斧子也廣泛被用作儀仗兵器。

    鉞就是由斧演變而來的,石鉞的形狀就基本和石斧相似。青銅鉞在商湯伐紂的時候就得到了使用,之後被商軍廣泛裝備,後來成為了統帥領兵出征時權力的象徵。有時候也作為斷頭用的刑具,但在戰國時期鉞就很少用了,秦漢之後一般和斧混用,多用作儀仗,很少用於實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美容產品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