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XingZheng

    晉級教育提醒您:一、放低身價,與孩子打鬧成一片二、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三、學會換位思考問題四、適時的肯定孩子。五、多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六、在和孩子溝通時,父母多引導,但是少說話  想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要學會尊重孩子,一點點的溝通,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行,讓孩子把自己當朋友  無論多麼累多麼煩,都不要把孩子當撒氣的工具,否則的話只能前功盡棄,孩子需要理解,尤其是父母的理解。

  • 2 # 樂樂的vlog

    這也是我困惑的問題,平時媽媽都很疼愛我,可是每次溝通到比如作業的問題的時候,我一反駁她就很生氣,覺得我就會頂嘴,難道我只能做一個啞巴,不能表達我的真實想法嗎

  • 3 # 濟南大郭哥

    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要抓住事情的根本,不要以成人的思想教育孩子,畢竟孩子的思維和成人是不一樣的!成人也是需要方式方法處理事情的,以多瞭解,多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

  • 4 # S丿s

    都說想讓人尊重,就得先尊重別人。孩子和父母也一樣,你不尊重孩子,那孩子肯定和你唱反調。父母的尊重不止以為“愛”就可以了,更應該出於民主!在思想上去尊重他人!

    尊重,是一種素質,也是一種美德。

    獨生子女時代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懂得尊重別人。因此,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尊重的前提是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念。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在心靈深處確立平等觀念並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這種“平等”,這是我們教育的分內之事。我們要讓孩子認識到,現代社會生活要求人與人之間擁有人格上的獨立與平等;還要使孩子瞭解公民之間權利與義務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紀面前的一視同仁,懂得尊重、維護自身與他人權利的道理;努力使孩子具備尊重自己,同時又尊重他人,善於交往,善於與人合作,重視各種橫向聯絡的生活態度。

    但是,關於“尊重”的教育,並不是要對孩子進行喋喋不休的說教,而是“生活化的教育”,即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透過自身充滿尊重的行為去感染孩子,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中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

    1994年,我家安裝了電話,我便叫女兒打電話,我對她說,撥通電話後,一定先要向對方說一句:“你好!”後來,她打電話果真非常有禮貌,外面有電話來,她總是說:“您好!請問您找誰?”好幾次有朋友對我開玩笑說:“你家裡好像有專門的話務員小姐!”

    直到現在,無論是誰,只要往我家裡打電話,如果是女兒接聽,第一句話一定是:“你好!”

    拿起話筒先說“你好”,雖然只是個細節,但這涉及到良好的習慣——對人的尊重。

    每天晚上女兒入睡前,只要我和她媽媽還沒有睡,她總會對我們說:“爸爸晚安!媽媽晚安!”

    這也是很多年的習慣了,一直保留到現在。

    我去四川大學看女兒,她領我參觀新建的教學樓。當時是中午休息時間,教學樓裡空蕩蕩的,女兒聊著聊著,我便禁不住大笑幾聲,女兒馬上會“噓——”的一聲止住我的笑聲:“爸爸,教室裡還有同學在學習呢!”我仔細看了看,果真發現一些教室裡坐著一兩個苦讀的學生。在女兒看來,哪怕有一個同學在學習,我們都不應該發出干擾的聲響。

    還有一件小事非常讓我感動——

    女兒讀大學後,有時睡得比較晚,所以第二天起床也稍遲一些,但早起的同學常常無意之中發出劇烈的聲響把女兒吵醒,女兒心裡雖煩,但從來不埋怨同學。我對她說,你可以有禮貌地提醒同學小聲一些嘛!但她不,因為她覺得自己睡懶覺,怎麼能干涉早起勤奮的同學呢!有一天中午,她給媽媽打電話說她正無聊地在校園裡瞎逛,媽媽問她為什麼不回寢室午休,她說:“我去洗澡,回寢室時才發現鑰匙忘記帶了。”媽媽說:“這很簡單,你敲門叫寢室裡的同學幫你開門,不就行了嗎?”女兒說:“不,那樣會影響人家午休的!”就這樣,為了不影響同寢室同學午休,她一個人在校園裡逛了一個多小時。

    這是我2001年6月5日的日記(當時女兒還在讀初二)——

    今天我和女兒一起逛街,路上她挽著我的手,滔滔不絕地給我說她班上的事。在她的心中,她的班集體非常可愛。她經常對我說:“爸爸,同學們都很喜歡我!我的人緣在班上是最好的!”我說:“那當然,因為你對別人真誠,別人對你自然就真誠!”

    我最得意的,絕不僅僅是女兒的美麗,也不僅僅是她現在成績不錯,而最主要的是,晴雁的善良真誠純樸,這表現在行動上,便是對別人的尊重。我覺得,這才是她將來的立身之本!

    儘管她在班上年齡最小,但每次班上選舉,無論是三好生還是班幹部,她的票數不是第一便是第二。為什麼她在同學們心中有如此威望呢?我說一件小事——

    有一次,她媽媽去學校開家長會,看見她的衣領沒理好,便很自然很親切地幫她理,這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母女相處時的細節,但晴雁當時卻不高興媽媽這個動作,她把身子扭開了。後來,她媽媽自然很生氣。回到家裡,晴雁才解釋說:“媽媽,剛才在我身邊的同學,她的父母是離了婚的,她長期跟著爸爸,很少見到媽媽。你給我理衣領,她看見了會想到自己的媽媽,會很傷心的!”

    事情雖小,卻讓我很感動。我覺得,女兒對他人的尊重正是透過這些細節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

    一些家長認為,教育孩子如果太“正統”太“老實”,孩子長大會“吃虧”。我卻從來把對人的尊重,看得比學習成績還重要。我認為:只有真善美能夠給人帶來真正的幸福。我願我的女兒在走向成熟、擁有機智的同時永遠保持一顆晶瑩童心——哪怕她一輩子只是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尊重只能靠尊重來培養。就是說,只有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才能培養孩子對別人的尊重。家長對孩子真正的尊重,不應只是出於“愛”的情感,更應該出於一種民主的理念。

    是的,“民主的理念”!

    對他人尊重的小小細節,的確折射出一種民主精神。

    只有我們去尊重孩子,她才會去尊重我們。從基礎上使孩子學習到平等尊重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權利的知識!才能感化到孩子,讓孩子從生活上體現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肉絲雞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