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是在秦始皇35年(前212年)開始計劃修建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尾之咸陽。”前殿阿房東西長639米,南北寬116米,面積達8萬平方米,層高11.6米,建成後大概有五六層樓那麼高。秦始皇還想將前殿阿房與咸陽周邊的離宮別館全部用閣道連線起來,把秦嶺最高峰南山當作宮門。這確實是宏偉藍圖!
秦時的咸陽不是今天的咸陽,當時是一座橫跨渭水兩岸的城市,咸陽一分為二,分為南城北城。並且透過渭水的橫橋飛渡相連,大致分佈於今西安西北與咸陽西北。秦咸陽城是秦孝公時期營建的,到秦惠文王時,可能也是感覺咸陽人多,宮室不夠用,於是開始向南擴張,在渭水以南修建宮室別苑。但是秦國的政治中心,最先還是在渭水以北的咸陽宮,後期才向渭水以南的章臺宮轉移。
秦統一後,可能咸陽人滿為患,擁擠不堪,而城市和宮殿受涇水和渭水的限制,很難再拓展發展空間。因此,秦始皇計劃在渭水以南建築阿房宮為主的宮殿群,想將咸陽城的重心徹底南移。
咸陽渭水以南,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這片地區本就是戰國時期所修建的上林苑,秦惠文王時就曾在上林苑營造新宮。由此看來,在這片區域建設宮殿是最好的選擇。
始皇計劃修阿房宮還有一個考慮:始皇每消滅一個國家,就讓人丈量並詳細繪畫出這個國家宮殿的模樣,然後按照原來各國宮殿的大小、形狀,在秦國咸陽宮內修建各國宮室,供原六國貴族居住。按照執政者設想的阿房宮,確實工程浩大,與當時的國力不相適應,建設起來必勞民甚烈,但是這個設想並沒有實現。
阿房宮是一座整體建造在巨大體量夯土臺上的宮區,考古確定的阿房宮的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總面積達54.102萬平方米,現存最大高度達12米以上。按照《史記》對阿房宮前殿的描述,這座大殿面積為8萬平方米。也就是說,供皇帝舉行重大儀式的前殿面積,幾乎佔到阿房宮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在這一片夯土臺基上,還有相當於六個阿房宮前殿面積大小的空間用來規劃其他的建築。
自春秋後期開始,中國古代的宮殿建築,基本上都是高臺建築,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只有雄偉高大的建築才能顯示出皇家的氣勢和威嚴。
在考古鑽探的過程中,在夯土臺基之上並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沒有發現宮殿建築中必不可少的建築材料,比如說瓦當;也沒
阿房宮是在秦始皇35年(前212年)開始計劃修建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尾之咸陽。”前殿阿房東西長639米,南北寬116米,面積達8萬平方米,層高11.6米,建成後大概有五六層樓那麼高。秦始皇還想將前殿阿房與咸陽周邊的離宮別館全部用閣道連線起來,把秦嶺最高峰南山當作宮門。這確實是宏偉藍圖!
秦時的咸陽不是今天的咸陽,當時是一座橫跨渭水兩岸的城市,咸陽一分為二,分為南城北城。並且透過渭水的橫橋飛渡相連,大致分佈於今西安西北與咸陽西北。秦咸陽城是秦孝公時期營建的,到秦惠文王時,可能也是感覺咸陽人多,宮室不夠用,於是開始向南擴張,在渭水以南修建宮室別苑。但是秦國的政治中心,最先還是在渭水以北的咸陽宮,後期才向渭水以南的章臺宮轉移。
秦統一後,可能咸陽人滿為患,擁擠不堪,而城市和宮殿受涇水和渭水的限制,很難再拓展發展空間。因此,秦始皇計劃在渭水以南建築阿房宮為主的宮殿群,想將咸陽城的重心徹底南移。
咸陽渭水以南,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這片地區本就是戰國時期所修建的上林苑,秦惠文王時就曾在上林苑營造新宮。由此看來,在這片區域建設宮殿是最好的選擇。
始皇計劃修阿房宮還有一個考慮:始皇每消滅一個國家,就讓人丈量並詳細繪畫出這個國家宮殿的模樣,然後按照原來各國宮殿的大小、形狀,在秦國咸陽宮內修建各國宮室,供原六國貴族居住。按照執政者設想的阿房宮,確實工程浩大,與當時的國力不相適應,建設起來必勞民甚烈,但是這個設想並沒有實現。
阿房宮是一座整體建造在巨大體量夯土臺上的宮區,考古確定的阿房宮的夯土臺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總面積達54.102萬平方米,現存最大高度達12米以上。按照《史記》對阿房宮前殿的描述,這座大殿面積為8萬平方米。也就是說,供皇帝舉行重大儀式的前殿面積,幾乎佔到阿房宮總面積的七分之一。在這一片夯土臺基上,還有相當於六個阿房宮前殿面積大小的空間用來規劃其他的建築。
自春秋後期開始,中國古代的宮殿建築,基本上都是高臺建築,所謂“非壯麗無以重威”,只有雄偉高大的建築才能顯示出皇家的氣勢和威嚴。
在考古鑽探的過程中,在夯土臺基之上並沒有發現秦代文化層;沒有發現宮殿建築中必不可少的建築材料,比如說瓦當;也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