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目
-
2 # jienashengzhi
北洋水師就像當年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清一色的鉅艦利炮,而日本的艦隊就像當年的英國水師,艦小船快,似乎就是當年的英國威靈頓將軍率領三十幾艘快艦打敗西班牙百餘艘鉅艦的無敵艦隊的翻版。
因為北洋水師在前,而日本艦隊在後,所以北洋水師根本沒辦法對抗這種專門針對戰勝北洋水師而建造的艦隊。當年英國三十幾艘噸位很小的快艦,就是毫無懸念的擊垮了西班牙龐大的鉅艦群,從此英國替代了西班牙成為世界的海洋霸主。
所以這個慘敗也不能單純的指責清政府和北洋水師的官兵。只能說當時的海軍對戰爭意識和情報與時代差距太遠了。可話說回來,就算是提前知道也一樣打不過,因為人家的軍艦就是針對你設計的。
-
3 # 塞外聽風客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雖敗猶榮的戰例有很多,但北洋水師的失敗卻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雖敗猶榮!那麼,什麼樣的情況可稱之為雖敗猶榮呢?第一種情況,雖然部隊被消滅了肉體,但精神不敗。譬如,張自忠將軍在棗宜會戰中,雖戰至犧牲,也未能阻止日軍!張將軍雖敗,但抗日到底之精神卻大放光彩,所以,可稱之為雖敗猶榮!第二種情況,雖部隊全部犧牲,但對敵造成的損失大於我方,敵雖實現目標,但我方雖敗,而實勝,可以稱做雖敗猶榮。譬如,八路軍劉老莊連,八十餘名指戰員全部犧牲,但他們卻抗擊了3000多日偽軍,打死打傷日偽數百人,他們不但雖敗猶榮,更是我們的英雄!第三種,客觀上,實力遠不如對手,但敢於對敵亮劍,雖然失敗,雖敗猶榮。譬如,楊靖宇將軍,最後孤身一人,面對數百日軍及其走狗,決不投降,戰鬥到底,雖然犧牲,但後世每一個華人,都以楊將軍為榮!
我們再反觀北洋水師,雖有鄧世昌等眾先烈將士用命,到最後卻以一種屈辱的方式全軍覆沒!我們後世人除了悲憤與屈辱,痛恨晚清腐朽,又從何而來榮譽感呢!
-
4 # AATONY523
這是個錯誤的觀點!!!勝就是勝,敗就是敗,不存在雖敗猶榮這種說法。雖敗猶榮是阿Q精神的最好體現。
誠然,有許多失敗是悲壯的,甚至是可歌可泣的。這些戰例、事例在浩蕩五千年曆史中實在太多,不勝列舉。我們可以歌頌這些失敗,但不能把失敗當成榮耀。歌頌失敗是因為這些失敗體現了不屈不撓的人格力量,捨我其誰的勇氣,堅定剛毅的信念,永不沉淪的民族精神。歌頌的是這些精神和具有這些精神和力量的人,而並不是失敗本身。
雖敗猶榮是對失敗本身的一種託辭和藉口。失敗了卻能象勝利者一樣榮耀,那勝利者呢?拿破崙說過:勝利者是不該被審判的。舉個例子: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軍總司令李將軍,在選擇了南方陣營後,打了無數漂亮的杖,在最後投降時就提了二個要求(1、允許軍官攜隨身武器回家,軍官有軍官的榮譽。2、有牲口計程車兵或軍官有權把牲口帶回家,因為春天耕作用的上)。李沒為自己提任何要求,在被免罪後離開軍界(李是西點校長,可能是當時美國最好的將軍),李覺得他應對軍事上的失敗負責。南方有人推薦李當議員,他也回絕了。終其一生,李未對自己的選擇後悔(林肯也希望他指揮北軍)。也未為自己辨護過。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逃避責任來個雖敗猶榮。這就好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不錯,但如果責任不落實到人的頭上,那每個人的責任就是大家都沒責任。行事的時候一定要天下興亡,我的責任。這樣勝利難道還會遙遠嗎?
綜上所述,歌頌失敗中的正能量是為了明天的勝利,失敗本身不能產生任何榮耀,不存在雖敗猶榮。(說句題外話,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期坦打的也很好,也有很多英雄。結果是東巴變成了孟加拉國)。
-
5 # 陳悅漫步海邊
實際上華人對北洋海軍的評價,經歷過如同坐過山車一樣的波折、往復,到目前為止,對於北洋海軍的評價基本是趨於正面,也就是雖敗猶榮。
(2014年8月27日,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威海灣外舉行海上祭奠儀式)
在甲午戰爭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由於此時的中國海軍中人,基本上繼承者北洋海軍時代的衣缽,而且大量還是和北洋海軍中人有著同族、同鄉甚至同家的特殊關係,所以北洋海軍在清末、民國海軍中基本是正面形象,犧牲者們也都被視為烈士。同一時期的社會上,以池仲祐、張蔭麟、田漢、費孝通、包遵彭等為代表的近代海軍史研究者們,也基本是異口同聲,對北洋海軍持褒揚的態度。
新中國成立後,對於北洋海軍的評價以范文瀾在《中國近代史》中的敘述為代表,即根據北洋海軍在甲午戰爭中與日軍艱苦作戰的歷史,認為廣大的愛國將士是值得歌頌的。再加之電影《甲午風雲》的傳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北洋海軍形象,就是雖敗猶榮。
到了20世紀90年代,由於受方伯謙翻案活動的影響(其做法是為了給方伯謙翻案,而把其他北洋海軍將領打翻),對北洋海軍的評價出現波折混亂。而學術界也出現了一種反思傾向,以野史筆記和各種傳聞為主,開始揭露北洋海軍的黑材料。受此影響,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興起的網際網路上,對北洋海軍黑暗化成為一種風潮。
從21世紀後開始,包括筆者在內的新一代北洋海軍史研究者,試圖以更加客觀的視角來觀察、評價北洋海軍,基於19世紀末的軍事技術背景重新研究、分析甲午海戰和北洋海軍的歷史,最終發現,全軍僅有3000多人的北洋海軍,實際上無論是作戰艦船的數量、質量都遠遜於對手,而在使用劣勢裝備的情況下,這支艦隊在黃海海戰以及威海劉公島保衛戰前期(1895年2月11日之前)所表現出的捍疆衛國的勇氣,迥異於同時期的其他清王朝軍隊,從這一點上說,可以稱為雖敗猶榮。甚至於當時日本海軍對於其的評價,也是如此。
2011年後,人民解放軍海軍開始介入到對北洋海軍的研究中,先後組織多次高規格的全海軍的甲午研討活動,最終的定論也是雖敗猶榮。2014年8月27日,人民解放軍海軍在威海灣外海域舉行莊重的海上祭奠活動,悼念北洋海軍殉國將士,可以說這是北洋海軍在新時代所得到的官方、軍方的最重要評價。
回覆列表
李鴻章用他們的鮮血換了幾千萬兩白銀!發家致富,留下萬貫家財,拍了走向共和!也算血沒白流,雖然他們犧牲了,但“李中堂”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