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樓蘭落日1

    老蘇的《定風波》豪放之氣就在於後兩段文字,體現詩人對紅塵世事的大氣與豪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多美妙的淡然相對於迷茫與艱苦。多麼樂觀豁達對未來的期待與仰望。一代大師的傑作。躍然紙上 。文人的孤傲與疏狂流淌於字裡行間。網路圖片。

  • 2 # 安禪降毒龍

    定風波*花邊婚日與妻兒書

    十載並蹄香勝初,和風細雨潤如酥,蓮子自直群芳妒。莫負,鶯啼四月花一株。

    寶馬雕車香滿路,共築。攜君之手以沫濡,沐雨櫛風舟共渡,呵護。鑽石今日為君書。

  • 3 # 風西夜昨

    若說李白杜甫是屹立在唐文學史中的兩座“高峰”,那宋文學中的高峰又是誰呢?必是蘇軾、蘇東坡無疑!蘇軾人生之旅所創造精神財富的豪華可謂空前絕後:散文界他和其師歐陽修並稱為“歐蘇”且同時創造了“師生”“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的盛況;書法界,他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書法“四大家”;詩歌上,他清新自然,卻富有哲理的風格於黃庭堅並稱“蘇黃”;在詞的創作上,其豪壯放達的風格更代表了詞壇“豪壯流派”與南宋的辛棄疾並稱為“蘇辛”……今天我們主要來探討一下蘇軾在詞的創作方面的偉大成就。蘇軾以前,中國詞壇因受“詩莊詞媚”傳統觀念的影響,婉約詞便成為“詞壇正宗”佔據著主要地位。蘇軾打破了“詩莊詞媚”“詞乃豔科”的藩籬,開創了豪放詞派的先河。他的豪放詞作品可謂各具其異,其中一首《定風波》更成為了許多人藏於心間腦海、書於牆壁案桌的勵志珍品。我們一起來欣賞:定風波

    [宋]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中蘇軾所表現出的豁達通脫,瀟灑超俗,樂觀開朗的個性,令讀者一覽無遺。而此前他經歷了什麼呢?在宋元豐二年,蘇軾被貶官湖州,臨行前因發了幾句牢騷,而被御史官認定為誹謗朝廷,包藏禍心,並牽強地從其詩作中找到了許多莫須有的證據。為此,蘇軾被押送至御史臺受審。因御史臺內遍種柏樹,柏樹上經常有大量烏鴉聒噪,所以御史臺又成為烏臺。這個事件又被歷史上稱為著名的“烏臺詩案”。這個案件中,蘇軾遭遇悲慘、九死一生。後因王安石出面才免遭死罪,但卻落了個再次被貶到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的結局。自此,空有一身經世安邦之志、滿腹錦繡學問的蘇軾幾乎要在政治舞臺上黯然落幕。然而人生落至極端窘境的蘇軾,意志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變得更加堅韌豁達:何須聽任無情的狂風驟雨穿林打葉,我且放聲高唱而緩緩前行。雖只有簡敝竹杖陪伴、芒鞋草蓑隨身,但是我豪不懼怕,我執意要瀟灑從容走過人生!料峭的春風,吹醒了我的酒意。正微覺寒冷,山頭斜照的夕陽卻霞光萬丈將我溫暖。回首來時蕭瑟泥濘的路徑,歸去時我已不在乎天氣的忽熱忽冷,陰晴不定!實在佩服蘇軾曠達朗悅、即使險走千峰萬壑間卻仍保持坦然豪放、如履平地的人生態度。上片起句“莫聽穿林打葉聲”既渲染了自己所歷自然環境的極致惡劣,也暗示了自己所受政治遭遇的極端不堪。然而這一切都不足縈懷,因為他決定“吟嘯徐行”。儘管他僅有竹杖芒鞋伴行,他也覺其輕勝快馬,如此直面風雨,笑傲人生的豪情,古今能有幾人?接下來一記“誰怕?”的反問,已足以讓那些朝廷的肖小奸佞醜惡賤下如若獐鼠!“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豪邁更是讓不計其數的讀者心胸充溢著暢快豁亮之感。自然界的風霜雨雪,雖不由“我”意卻也尋常。人生路途上的險山惡水、榮辱得失又何須掛齒!結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語道出了詞人此時已然通悟而“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的超然心態。嗚呼!此等豪放之氣怎能不讓他令古今讀者膜拜頂禮!

  • 4 # 歷史有妖氣

    如題,蘇軾的《定風波》詞作為蘇軾豪放風格詞作的著名代表作品,確是翛豁達、豪氣叢生,那麼它的豪放氣息表現在哪裡呢?我們迴歸作品本身來看。這首詞全詞如下:

    (詞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序點明瞭詞人作此詞時的時間、地點、環境及緣由。等雨過天晴後,寫下的這首詞作。“莫聽穿林打葉聲”,即作者勸說身邊倉皇避雨的眾人,不要去在意這瘮人的雨打樹葉之音,“何妨吟嘯且徐行”,我們不如放開喉嚨,一邊吟唱一邊緩緩地繼續往前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拄著竹柺杖,穿著芒草鞋,比騎著高頭大馬還要清閒自若,風雨這點小事又有什麼好怕的呢?“一蓑煙雨任平生”,且就憑這一身輕便的蓑笠讓我在廣闊的煙雨浮塵中快意人生吧!

    後半闕“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春寒料峭,冷冷的風吹得作者酒也醒了,還覺得有些身寒,這時,卻驀地看到遠處山頭上露出來夕陽的笑靨,彷彿正在迎接著作者的目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此時此刻,再回過頭來想想方才風雨中蕭瑟前行的路途,卻只留淡然歸去下的一種平靜心情:晴有何喜?雨有何懼?心境平和的內心,已是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了。

    這首詞作於北宋神宗元豐五年春天,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首句如驚雷乍響,一方面烘托出了人物所處的具體場景是風雨忽作,一方面開頭的“莫聽”二字又強有力地表示了風也罷、雨也罷、被貶也罷,這些外物尚不值得掛懷的瀟灑暢快胸懷。“何妨吟嘯且徐行”以反問句的句式令人精神一振,同時呼應了詞序中“餘獨不覺”一句。上闋主寫景,下闋主抒情。以“輕勝馬”的心態,傳達出一種逆境而生,敢於迎接挑戰、搏擊風雨的酣暢淋漓的豪情與放達。詞中大氣礴然的豪放氣息也就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景仰稱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朝博士淳于越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