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OY-boy
-
2 # 1啊米豆腐1
以文制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從唐末五代的軍閥混戰,到滿清入關投降武將反過來普通百姓的殘暴不比滿人差多少,武將作亂是沒有什麼底線的。
-
3 # 勵志90
歷史印鑑不遠,槍桿子裡出政權,軍人手握重兵,對皇權的威脅最大,而文官只有一雙筆桿子,成不了大事,給文官只需要加官進爵,就能夠收買人心,而軍人你需要真金白銀的錢才能安撫。提高文人的地位,是為了打擊武官,保證皇權不會旁落。
-
4 # 風玄正
明朝初期武官掌握兵權,實力強。而在土木堡之變後,由於武將勳貴的大量死亡,青黃不接,以于謙為代表的文官團體趁機掌權,兵權歸於文官所有!而為了奪回兵權,皇帝和文官們進行了大量的鬥爭,結果就是有落水死的,有吃紅丸死的,有一輩子絕大部分時間不上朝的,直至亡國!
另有一說是在土木堡對外戰爭時,韃靼總會莫名其妙遇到明軍的軍力佈置圖還有一些補給啥的,這就值得深思了。。。。
-
5 # 郝某9鈴後
儒家文化營造社會氛圍使文人地位高,科舉制為這種現象提供了基礎,最重要的是皇帝有意利用文臣壓制武將。此三點,足矣。
-
6 # 我的雜貨鋪
明、清的重文官,輕武將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是有很長久的歷史原因。
李唐至開元盛世以來,尤其是唐朝的中後期,設定了太多的節度使(節度使相當於異地的藩王)。節度使在本轄區內的地位非常可怕。比如:節度使可以在本轄區內任命各級行政長官,且不用向中央報備;節度使可以在本轄區內鑄造專屬於自己的貨幣,掌握了貨幣的發行權;最重要的是,節度使對於本轄區內軍隊的掌控,各級長官由節度使安排,無需向中央彙報!節度使僅僅剩下一個納稅的義務,這些導致了現實情況是:中央對地方的管轄處於一個放任的狀態。
這種狀態是很可怕的,節度使的轄區相當於一個小國家。尤其是因為爆發了“安史之亂”,偌大的唐朝急轉直下,最終因為軍事上的管控不利,最終走向滅亡!
古人堅信“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所以,明、清兩朝非常重視對武將軍權的削弱。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殺戮幫自己打天下的驕兵悍將、削減武將兵權,將武將計程車兵分發到自己的子孫身上······康熙皇帝滅鰲拜,削減鰲拜的軍權、平三藩,滅吳三桂;雍正帝誅殺年羹堯······這些都是為了維護自己政權的穩定性而採取了“輕武”的措施!
明、清兩朝是很重視文人的。有很大程度上是當權者對於讀書人的重視!比如,朱元璋是“泥腿子”一個,所以他特別欽佩自己手下的劉伯溫、李善長等文臣。康熙特別喜歡文臣,比如滿臣索額圖、納蘭明珠,漢臣周培公、姚啟聖······
而且,相比較武將而言,文臣更容易管控,因為武將手中有威脅國家政權的軍隊,而文臣則因為自己心中的操守,更容易去維護國家政權!
-
7 # 雅醇
謝邀,明清時期,武官的品級比文官要高,但卻要受文官的節制,一般都是呼叫科道言官,如御使、給事中等清流官員。此類官員在朝廷上不掌實權,卻有監查之權,言官可聞風上奏,斷然不會受到責罰。再者,文官治國,士子文人入仕皆任文官,使文官在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體系中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
明太祖和明成祖皆由兵起家,一個事後殺武將功臣,一個靖難後設東廠興錦衣衛,都是為了防止有人擁兵自重起兵造反,攪亂自家江山。
且清康熙年間的三藩之亂,更是大大的警醒了康熙帝,使其也一樣大削武將之權。
當然,武將擁兵造反歷史上有許多,如李淵,如趙匡胤。
以上種種,使統治者對武將疑心深重,但為了維護政權,又不可不用武將,因此才有文官節制武將的體制的產生。
既削權,必引起武將不滿,只能以官階、俸祿等超過文官的優處來彌補。
文、武官員如兩馬之車一般,缼一不可,相互制衡,卻又相互依賴。
-
8 # 鍾凌晨風
明清時期武官品級比文官高,卻不受尊重。最明顯的例子體現在官職。清朝設立12名陸路提督、3名水師提督。提督是從一品,相當於大軍區司令。但是從一品的提督卻受制於正二品的總督。總督負責一省或數省軍政事務,當然包括軍事。提督不但受制於於總督,甚至受制於從二品的巡撫。這是為何?
一是以文治武的傳統。唐朝後期,藩鎮割據,戰爭連綿,架空皇室,被歷代統治者所借鑑。宋朝實行文武廂制,文官擔任樞密使,負責軍事指揮權,武官地位逐步降低。大將軍岳飛被宰相秦檜輕易搞死。明清時期。武官憑藉戰功升官升級可以,但是政治地位始終不如文官。
二是中央集權的需要。對於明清這種雖然統一卻失去開拓胸懷的王朝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政權穩定。最影響穩定的,就是武官集團。明清時期,對武官的鉗制達到頂峰。武官出戰,皇帝必派監軍,時時處處干擾,返回則收兵權。一流的軍事統帥洪承疇與清軍皇太極決戰松錦戰役到關鍵時刻,因監軍威逼貿然出戰而敗。軍事打仗是第一流的藝術,卻由沒有文化的太監在旁邊指手畫腳,如此掣肘,怎能不敗?清朝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完全剝奪內閣軍權,是封建專制主義達到頂峰的標誌。
三是官僚爭權的結果。明清時期講究出生和地位。武官大都是士兵提拔,文化水平較低,靠不怕死和玩命才升到高位。而文官集團大都是進士出身,形成一個個官僚利益集團,從心理上對武官是輕視的,利益構成把武官排除在外。文官可以指揮武官。武官如果不投靠文官集團,品級再高都沒有用。左都督兼平遼總兵毛文龍鎮守皮島,威脅後金大後方,被尊稱為“海上長城”。但袁崇煥說殺就殺了。兩江總督林則徐到廣東禁菸,水師提督關天培要爭相討好。
從某種程度來說,總督與提督的關係,類似於今天的大軍區司令與地方省委書記的關係。這也可以說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吧。你說呢?
回覆列表
尊不尊敬那是普遍的地位問題,大概從宋朝開始,文官在官僚體系中的地位就要高於武官,主要是為了避免像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情況的發生。明清兩朝都是以文制武,同品級的武官地位遠不如文官。而且權力也不同,武官雖有職位,但也不能私自調動軍隊,文官既有職位也有實權,武官可以被安排的死死的,憑啥尊敬?當然以上主要是指和平時期,戰爭時期就不一樣了,打仗得靠武官,而且戰爭時期武官有很多便宜權力,你不尊重試試,砍了你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