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帝的陰謀

    叉手禮是中國古代平常生活活中打招呼的禮儀,出現於西晉,流行於唐、五代、遼、宋、金、元、明時期的。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種禮,以示尊敬。

    說明劇組的用心,儘可能的還原中國古代的禮儀文化。看到現在有的拜佛,求道手勢都一樣,在中國禮儀文化裡面這都是有一定的區別。透過影視多加引導能讓人們理解和認知我們悠久的禮儀文化。

  • 2 # 貓眼觀史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對於一些細節的打造是非常成功的,不過由於很多的觀眾並不是非常瞭解這段歷史,他們對於唐朝當時的一些禮節或者其他的習慣也不是很理解,比如在劇中最常出現的字就是“喏”字,伴隨著這個字,還會有專門的手勢。

    這種手勢是叉手禮,在唐宋時期也盛行過這種禮儀,使用的時候左手抱於右手大拇指,左手小指衝向手肘,右手四指平直,拇指上翹,看起來是非常麻煩,不過當時人們都經常使用,自然就都習慣了,可以透過下面兩張圖片對比下。

    叉手禮的由來是什麼?

    這種禮儀現在人看起來是有些奇怪,可在當時,叉手禮是一種常見的禮節動作,一般小孩從六歲開始就要學習這種禮儀,而“喏”是回話時候常用的一個詞。那麼叉手禮這種奇怪的禮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說文解字 又部》就曾提到“叉,手指相錯也,從又,象叉之形”。

    中國古代很早就開始出現禮儀,早期周公制定禮儀的時候,對於行禮有著嚴格的規範,常見的就是作揖這類的行禮。

    可叉手禮和這些傳統的禮節就有著一些差異,這是由於叉手禮並非是產自本土,也算是外部文化傳入中國才出現的一種禮儀,叉手禮原本是佛教的一種禮儀,在佛教裡面叉手錶示著尊敬對方,東漢時期佛教傳入到中國,很快就開始發展起來。

    後來到晉朝的時候,叉手禮開始出現,而在隋唐時期這種禮儀開始盛行開來,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使用這種禮儀,它本身也是揖禮的一類,為何這種禮儀在唐代會發展出來呢?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在玄宗時期,佛教有了更大的發展。

    其中來自大乘佛教裡面的一支密教傳入唐朝,玄宗皇帝也支援密教的發展,由於密教的影響,叉手禮在國內真正成為日常的禮節。

    而“喏”本身是揖禮中行禮的聲音,這個字是象形字,在金文裡面,左邊是一個張開的嘴,右邊是一個人雙手舉過頭頂。在行揖禮的時候,同時發出這個聲音表示順從,同意的意思。

    叉手禮本身就是揖禮的一種,自然在使用的時候是可以發出“喏”的聲音,不過這兩者還是有著一些差異,唱喏之禮出現較晚。

    在東晉時期才出現,而在唐朝時期其實大部分人是不用唱喏之禮的,真正流行唱喏的是在兩宋時期,這種禮儀是由著名的王家發明的。東晉時期有幾個大計程車族,他們掌握了國家的政權,其中王家更是南部士族的代表,人們常常說的王謝就是他們家族。

    在王家的統治下,南部士族發展非常快,門閥制度就此確立,這些士族平時生活中就要注意很多的禮節。在我們的影視劇裡面,常常能夠見到這種唱喏之禮,不過這種禮儀也是有著一些區分,它是代表著下級對上級的服從。

    可這種禮儀是不能用在皇帝身上的,也就是說影視劇裡面這些臣子對皇帝用“喏”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禮記》中記載:“父命呼,唯而不諾。”

    也就是說平時父親叫自己,你是隻能用唯,而不能用喏的,那樣就是非常不尊敬。而在古代我們常常說道君父,君主是天下人的主人,他的地位可是要比父親還要高很多,那麼回答君主的話更不可能用喏,隨意使用的話可是大不敬的罪過。其實古人也沒有那麼麻煩,回答君主的話就用“遵命”這類詞就可以了。

    “喏”的發音有何要求?

    不過唱喏之禮,這裡面喏的發音可和現代是不一樣的,劇中就特意強調了這點,不得不說在細節上真的是很下功夫。

    古代的很多字其實都有著不同的發音與意思,喏這個字也是一樣的,在行禮中常常要用到這個字,可這裡面也有著一些別的講究。比如發音時間的長短,或者是搭配不同的動作,發音的聲調都會有不同的含義,這就分為小喏,長喏,肥喏三類。

    小喏就等於是普通的應答,一般這種簡單的問候都是用小喏,畢竟平時大家打招呼不可能弄得那麼麻煩;

    長喏在發音的時候聲音會拉長一些,並且一般是使用躬身禮才會用到長喏,這種禮儀就是一些重要的場合才會用的;

    而當你的身體躬身幅度較大的時候,自然就要用到肥喏;

    單單看起來就好像是很麻煩,其實古代中國非常重視禮儀,從周公制定詳細的禮儀,到後來叔孫通再度制定禮儀,經歷這麼多人的努力,總算是有了一套繁雜詳細的禮儀制度,當時的人們有著上下尊卑之分,同時在家裡也要注重長幼,在朝中也要注意宮廷的禮節。

    總得來看,在劇中從禮儀方面的刻畫還是非常到位的,細節方面掌控得也非常出色。其實很多的影視劇,都是為了省事沒有關注一些細節的東西,當然,像這種叉手禮,如果不去仔細瞭解一番,很少有人能夠明白它的含義。

    過去不少古裝劇裡面出現的喏都是按照現代讀音來處理,可唱喏禮的真正讀音卻沒有人重視,在這部劇中算是真正讓人認識了這種禮儀,這也算是糾正了過去人們錯誤的觀念,能夠做到這點,可見劇組在拍攝的時候就非常用心。

    當然,想真正還原唐朝的這些東西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唐朝時期有著各種不同的禮節,單單靠著現代的考古發現,再加上資料也很難真正還原唐人當時的生活。況且古人說話的口音本身就是不一樣,現代人的普通話音與之前的口音有著很大的區別。

    行唱喏之禮也很難還原到最真實,只能是儘可能來還原這些禮節,隨著唐宋相繼滅亡,中原王朝的禮儀制度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後來清朝的成立,唱喏之禮也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影視劇裡面我們常常見到清宮戲中是用“喳”。

    在清朝時候這個字就取代了之前的“喏”,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建立之後,為了要強化自己的統治,必然要徹底來推翻之前漢人的那一套。不過中原的禮儀在漫長髮展的過程中,是非常注重和外部民族的融合,比如叉手禮在發展的時候,就和遼人的一些禮儀融合,出現反叉手禮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有哪些動漫可以拉動地方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