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宣清乾麗水

    那時候的中國對外戰爭屢敗屢戰,一次又一次的割地賠款,幾乎無論哪一樣在世界上都拿不出手,偌大的大清國連東鄰小日本都打不過,國家面臨著瓜分的亡國危險,舊中國三次參加奧運會,成績為零,連銅牌都無緣,當然被外華人鄙視為東亞病夫,列強已進入工業化時代,而中國還是落後的農業國,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差距很大,民族自卑感嚴重,雖然歷史上中國也有過幾次衰落,但由於華夏文化的先進最終同化異族而重新興盛,而晚清及民國時代,中國所面臨的困局已以往相比不同,這次我中華文化與西洋文化相比已經落後,無優勢可言,幸而經歷多少仁人志士,幾代人不解努力,一個富強的中國已重新屹立於東方,百年中國夢就要實現。

  • 2 # 小貓鬍子103240101

    政府腐敗,生活荒淫,民不聊生,政權搖搖欲墜,鴉片又大肆殘害華人,醫療條件差,生活脊貧,從上至下,身體骨瘦如柴,手無搏肌之力,被外華人戲稱很不光彩,辱國辱民的東亞病夫。

  • 3 # 中國龍507

    清末民初的人被日本人稱為"東亞病夫”是有一定根據的。大清積貧積弱首先是大清解體之後是民國政府南北之爭丶各地軍閥混戰戰火不斷、民不聊生,底層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百姓苦不堪言、稅賦過重,從一些清來民初的老照片研究來看應該是最真實的反映,另外魯迅的多部小說寫的底層民眾生活是最真實反映,電視劇《霍元甲》的歌曲唱詞也能很好的說明。再者清末民初歷史不是很久遠、資料詳實可以調查方便研究。

  • 4 # 非常道畢延河

    一說起“東亞病夫”人們就義憤填膺鬱悶不已,因為那是舊中國不堪的歷史,是華人的恥辱民族的悲劇。現在有人忽然說“東亞病夫”華人自己想象出來的民族恥辱,是梁啟超扭曲了洋人的觀點,和洋人沒有關係。

    歷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1896年10月17日上海《字林滬報》轉載了一篇英國《學校歲報》的政治評論,文章題為《中國實情》,文中稱“夫中國,東方之病夫也”。梁啟超讀了這份《字林西報》之後,是這樣翻譯的:“……夫中國--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戰後,地球各國始悉其虛實也……”

    有人覺得,西方世界確以“Sick Man”(病夫)來描述中國,但其描述,僅限於中國政府的國力衰退和政治改革失敗,而非華人的體質問題;是華人自己,將“東亞病夫”與國民體質問題糾纏到了一起,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華人自我想象出來的“民族恥辱”。

    有些人喜歡睜眼說瞎話,不敢面對歷史正視歷史,粉飾歷史尋找所謂的歷史虛榮感。“東亞病夫”的發明權就是西方人不是梁啟超,梁啟超不過是深表贊同的。

    梁啟超在他的《新大陸游記》一文裡寫道:“……稱病態畢露之國民為東亞病夫,實在也不算誣衊…”。

    某些人振振有詞認為“東方病夫”和“東亞病夫”是不同的,“東方病夫”僅僅指一個國家,“東亞病夫”指的是人民。真是可笑的邏輯,一個國家不包括人民大眾嗎?國家的主體就是民眾,一個國家都是病夫了,大眾還能很健康。

    “東亞病夫”就是晚晴的真實寫照,不是梁啟超的扭曲變形自鑄、自稱、自辱,而是當時先進思想家的共識。

    近代思想家嚴復說過“中國者,固病夫也”。陳天華1903年寫作《警世鐘》說:“外洋人不罵(華人)為東方病夫,就罵為野蠻賤種”;1905年,小說《孽海花》出版,其作者即公開署名“東亞病夫”(本名曾樸);“東亞病夫”一詞也迅速流傳開來。 “東亞病夫”絕不是想象出來的民族恥辱,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

    據相關統計,近代一百多年中,從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算起,清朝與大小西方列強簽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章程或協定,喪失了大量的政治、經濟等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支付賠款高達白銀13億兩,平均每年都有1800萬兩白銀的賠款;喪失國土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個法國的領土面積之和。“

    東亞病夫”是用鮮血土地賠款鑄就的。 就國民身體素質而言,“東亞病夫”更是名至實歸。“一條辮子、一杆槍(吸食鴉片的煙槍)”幾乎成了當時大清國的基本寫照。

    從英國輸入鴉片開始,幾十年間就風靡九州大地,上至慈禧太后官府縉紳,下至工商優隸,以及婦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清朝時候中國的鴉片產量佔全世界鴉片產量的八成,全國吸毒人口達到8000萬人以上,佔總人口16.8%,成為世界上吸毒第一大國。

    1906年京師大學堂第二次運動會的總結報告中寫道:“東西各國罵吾為病夫,我因此而反觀之,我四萬萬同胞中,纏足者二分之一,吸鴉片而骨瘦如柴者則去二分之一中的三分之一,花天酒地至死而不悟者則去二分之一中的三分之一,好談清靜無為而一事不知者有之。以此計之,四萬萬人中有三萬萬七千五百萬為病夫矣。”

    面對如此的國民,梁啟超感嘆“合四萬萬人,而不能得一完備之體格。嗚呼!其人皆為病夫,其國安得不為病國也!”。 梁啟超認為華人過於自私、麻木、愚昧、懦弱,且奴性十足,華人長期重文輕武,導致性格過於柔弱,要想改變必須尚武才能強悍國民。缺乏尚武精神,民族沒有血性,只知道唯唯諾諾俯首稱臣,只有當亡國奴的命。哪位著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學良就是典型,看戲跳舞玩女人抽大煙樣樣精通,日本進犯東北,一槍不放高喊不抵抗主義丟失國土千里江山。

    抗日戰爭時期,十幾個日本兵就可以控制一個縣城,甚至在南京大屠殺慘案當中,一個日本兵就可以押送一群華人,這些平民幾乎沒有反抗,任其宰割殺戮。 三百年的滿清統治,國民的性格只有奴性而缺乏血性了。正因為如此,日本敢於蔑視中國,敢於侵略中國,日軍侵華期間,更是經常用“東亞病夫”來形容華人軟弱無能,貪生怕死,極具侮辱性。那時日本媒體隨處可見“東亞病夫”這些字樣,“東亞病夫”徹徹底底變成了外人侮辱華夏民族的稱號。

    梁啟超作為一代思想家,以開啟民智鼓吹新民為己任,不但創造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而且還創造出了“炎黃子孫”這一“同宗同種”的意象,藉助“東亞病夫”來激勵民族士氣民族精神,知恥而後勇,刺激華人奮發圖強,洗刷“東亞病夫”之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牛肉燉土豆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