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照邊關

    因為當年曹操的陣營有很多謀士,一流的謀士都有好幾個,此時的曹操霸業一直很順利,歸降曹操的人才非常多,曹操此時也是比較心高氣傲的。

    再者,此時的天下格局還沒有出現特別複查的亂局,一流謀士的用武之地,曹操身邊的那幾個就錯錯有餘,而且他們已經先一步投靠了曹操,都多少立過軍工,曹操也都是很信任。

    如果司馬懿選擇在此時投奔,只是因為司馬家族的名望,曹操可能會客氣一點,但必定不會那麼看重,而且已經先來的一流謀士先會給他穿小鞋。

    其次司馬懿本人是一個非常善於觀察和把握時機的人,他不會允許自己長久位於人下,他不出山則已,一出山,即時不能馬上被重用,也不能被小看,至少以後還有重用的可能。

    綜合以上因素 所以司馬懿沒有在很早的時候就加入曹操的陣營。

  • 2 # 海賊說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我深入研究過,原因有三點。

    1、曹操我們徵辟的手段招攬司馬懿這種人,當然是不合適的,司馬懿也有心氣啊。

    2、司馬懿是穎川名士,瞧不上曹操這個宦官後代。

    3、當時還是在官渡之戰之前,寶寶還沒有做大,天下局勢還不明朗,誰知道曹操能撐多久。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 3 # 清晨如風195

    司馬懿有狼的野心,他不會甘心做一位老師的。司馬懿也真是,在曹操對他有所懷疑的時候,多次徵招也不出來當官,反而是用苦肉計,把自已裝成中風的病人,就這樣,司馬懿當了七年的病人,最後,是在曹操叫人捉拿他的情況,才不得以去做曹操曹丕的老師,並幫助曹丕當上了皇帝,這就是魏明帝,魏明帝對司馬懿極其信任,任用司馬懿掌握全國的軍權,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司馬懿北拒諸葛亮,南平孫權。在魏明帝死後,託孤給司馬懿和曹爽。曹爽當然不信任司馬懿,步步將他的軍權架空。司馬懿又裝成病人,這次,裝的更加嚴重,又趟在床上三年,曹爽以為司馬懿都快死了,誰知道,司馬懿還能在高平陵這個地方把曹爽殺了,有人說這是司馬懿的陰謀,我認為不是,是曹家已經失去了天下,曹操依靠威權建立起來的魏國,已被司馬懿用人心建立的是不同的。

    所以在曹操死後,那些曹操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沒有用,一個比一個更加不體恤天下的老百姓,一些曹操的老臣也離開了,投靠到司馬懿那邊去了,所以司馬懿要殺曹爽是沒有人會反對的,有人說為什麼曹操的老臣也不幫曹家呢,是因為曹家已經失去了天下,所以司馬懿那麼容易能夠成功。

  • 4 # 希緒弗斯推石頭

    青年司馬懿為何拒絕曹操

    其實司馬懿拒絕曹操主要是和自身性格有關。天下間有兩種聰明人,一種是楊修:有急才,因為大腦運算快,所以講究兵貴神速,先發制人。另一種就是司馬懿:有大才,因為想的遠,想的深,所以講究謀定而後動,後發制人。

    回到正題,司馬懿拒絕曹操主要有一下三個原因:

    1、雖然當時司馬懿小有名氣,但始終經驗不足,而當時曹操手下有能力、有才幹、有忠心的人不計其數,司馬懿進去絕對連個泡都冒不起,不僅不會受到領導的重用而且還會被老人打壓。

    2、當時天下局勢未定,有太多的變數,司馬懿不敢貿然的把寶壓在曹操身上。司馬家也算當地的名門望族,只要牽連的不深,無論誰當權都會拉攏士族階級。同時自家又不愁吃穿,所以沒必要去做冒險的事,過早的給自己打上政治標籤。

    3、當時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已經在朝當官,他這個官不大不下,即是曹臣也是漢臣,可謂非常尷尬,當時曹操集團和漢朝老臣之間明爭暗鬥,司馬防很容易被牽涉其中,而司馬懿要是這個時候當官,則身上就會打下他父親的政治印記,屆時很容易會互相連累。

    終上所述,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司馬懿出山的最好時機,加上自己又不是非得這個時候出山,既然有選擇,那就再等等。

  • 5 # 看不見的角落

    據史料記載《晉書·宣帝紀》:“漢建安六年,郡舉(司馬懿)上計掾。魏武帝為司空,聞而闢之,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建安年間,曹操奪得河內郡,司馬懿作為河內郡的上計掾初涉官場,但是他面對曹操這位漢室重臣的徵辟卻毫不動心,其原因如下:

    1、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大局已定。

    可袁紹的勢力依舊盤踞在河北一帶,當時正值曹操四處徵略的時間,曹操的軍營中不僅有跟隨他從沛國譙縣起家的元老功臣,還有新進的各色人才,可謂人才濟濟。曹操的徵辟政策也依然針對其他的世家大族代表開放,而河內司馬氏面對弘農楊氏,清河崔氏仍然是甘拜下風,社會聲望和家學淵源遠遠不及。所以,安心本分的擔任東漢王朝的郡上計掾遠比擔任曹操的幕府幕僚要安穩得多。

    2、曹操在當時的名聲不好,不僅是閹宦之後,而且殘暴成性。

    當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態勢已成,天下士族多秉持著觀望態度。要麼是置身事外,要麼是主動站隊。司馬懿想在這兩條道路中找尋出第三條路,只能是裝病。最重要的是,東漢郡上計掾是東漢王朝的官職,而曹操的幕僚則是曹操的私人力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當時的混亂狀態下,洗牌的次數非常多。即使是實力強大的袁紹也難以避免兵敗身死的情況,那麼這些文臣自然更是很難善始善終,保全富貴。以司馬懿謹慎的性格自然不敢輕易下注站隊,他原本的打算應該是看曹操是否能夠順利佔領河北,再待價而沽。可是曹操畢竟是一代梟雄,司馬懿的心思很快就被識破,最終曹操半強制的把他徵召進幕府之中。

    3、其實當時不僅是司馬懿,很多的謀臣都在觀望天下大勢的走向。

    文臣不同於武將,武將可以憑藉自身的一己之力征戰沙場,功勞都是來自於一刀一槍的拼殺。而文臣羽扇綸巾,勝利屬於君上,過失攬入懷中,如果得不到主公的寵信,那可能最後什麼都得不到。這就是私人謀士和國家正式官員最大的差別。曹操的徵召看似是一種榮耀與信任,但是在司馬懿眼中可能遠遠不如一個郡上計掾有吸引力,所以他才會拒絕曹操的多次徵召。

    文:經典守望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美國航母進入波斯灣進行巡邏這件事,你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