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非濘
-
2 # 數星星看月亮
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個關於兩家雙胞胎被抱錯的新聞。1988年,在哥倫比亞波哥大的一個醫院,有兩個同卵雙胞胎同時出生,可由於醫院的失誤,把他們4個弄混了,兩家人都以為他們是異卵雙胞胎,就這樣各自領養了一個別人的孩子回家了。由於醫院的失誤,兩對雙胞胎兄弟的未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十多年後,在城裡長大的兩位雙胞胎,一個成了會計,一個成了工程師。而另一對雙胞胎兄弟生活在農村,所以兩人都成為了屠夫,大理家裡的肉鋪。
當面如果沒有抱錯的話,其中的一個就不會成為屠夫,在城裡上學並接受教育,二十多年後他應該是會計或工程師,而不是屠夫。
在農村生長的雙胞胎兄弟中的一個,從小學習就很努力,長大後他想擺脫困境,決定去從軍,因為表現突出而且也得到了軍官學校的獎學金,但是領取獎學金就必須有中學畢業證,可他沒有,因為中學離家太遠了,走路需要5個多小時才能到。況且如果上學走了家裡不僅缺少一個勞動力,還要給他拿住宿費,所以他12歲就不得不退學在家幫忙打理肉鋪。
其實生活在城市裡的雙胞胎兄弟家境也不是很好,但在他們在城裡有機會接受了教育,於是兩對兄弟之間的道路越來越遠,長大後四人之間的職業軌跡也天然之別。可面對這樣的結果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劉強東在《開講啦》講到:“從孩子上幼兒園的那一刻起,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輸給了城市幼兒園的孩子,在大學裡,城市家庭的大學生和農村家庭的大學生比例相差很大,為什麼?因為進了一個差的學校就相當於你離大學校門很遠,”。
所以決定孩子成長的三要素:環境,教育,和家庭。孩子成才居住環境很重要,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條件也很重要。
-
3 # 惜情惜緣惜福
回答問題之前,先把我的個人觀點甩出來。高等知識分子家庭不一定就有正確的三觀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同理。普通百姓家不一定就沒有開闊的心胸+內心的信仰和追求。
兩個例子。名人李雙江大家都知道,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導師、客座教授。他的老婆夢鴿也是出生於書香世家。兩個人的頭銜百度一下一大把。可他們兩個人的兒子李天一呢?全華人民都知道打架鬥毆強姦犯一個,現在還蹲班房呢。
去年火爆朋友圈的天之驕子龐眾望,去年高考以744分奪得滄州市理科狀元。他的家庭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然而對他們家所有的報導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位樂觀堅強的母親。在他有心臟病時,連他父親也放棄了的前提下,仍然堅持坐著輪椅,挨家挨戶借錢做手術。這種精神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
話說回來。普通百姓家的教育資源、受教環境肯定是比不上高等知識分子的家庭。畢竟經濟能力擺在那裡。但是如果說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在普通家庭長大,一個在高階知識分子家庭長大。後者的孩子就絕對比前者的孩子優秀。那可不見得。
總之,不是說你有好的出身,就一定會有光輝的未來。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傳授孩子內心對於世界的美好希望、對於人性的堅守、對於道德的信仰、對於規則的守護……這些是保證我們的孩子能夠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的最本質的東西,也是我們父母能夠給孩子的最寶貴的東西。
-
4 # 育嬰講師徐芳老師
對於雙胞胎來說,遺產基因是一樣的,身體素質和先天的有一些天賦是一樣的。比如擅長音樂的孩子通常父母裡面有人是喜歡音樂的,比如王菲和竇唯的女兒就繼承了他們兩個的音樂天賦。比如擅長機械的父母的孩子一般孩子也會比較喜歡機械方面,動手能力就會特別強。
這是先天的。但是,除了先天的,還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後天的影響,就是家庭教育。
我們會發現,愛看書的父母,孩子也是比較靜得下心來看書。如果父母能個性比較好,孩子教育出來也會比較好。這是言傳身教以及父母思維在孩子身上無意識的傳承。
所以,即使先天的因素幾乎一樣,在普通百姓家庭成長和在高等知識分子家庭中成長一定是有差別的。普通百姓家庭成長的孩子,一般相對看問題會比較表淺一些,給他設定的路線也是和大眾差不多,好好學習,然後考上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等等。當然,也許學習環境會相對輕鬆些,有些父母管得會比較少。
在高等知識分子家庭中成長,可能這個孩子從小會被教育以後是要成為精英。所以,從很小的時候會學習,然後要求的東西會不一樣。不過也許也會比較累一些。
不過,即使是這樣兩個家庭,也是個父母本身的教育方式和模式有關係的,比如普通家庭如果父母修養等比較好,自己要求比較高,孩子也有可能會向更上一層發展。知識分子家庭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快樂就好,那麼也會學習也沒那麼累。
總之,是和父母的思維模式,教育方式,想要達成的目標息息相關的。
回覆列表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這些詞彙。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出淤泥而不染”的例子真的是太個別了。古時的“孟母三遷”就是不斷選擇環境的過程。
一對嬰幼兒,從出生到成長,普通的百姓和高階知識分子家庭,如果這兩個家庭是健康的家庭結構,父母相愛,家庭和睦,兩人成為良善之人是肯定的。
拋開家庭是健康的,品行是良好的,兩人之間的差距肯定會有的。普通百姓,吃飽穿暖,學點知識,掙點錢,基本就心滿意足了。高階知識分子家庭,肯定有很多書籍,父母經常看書,孩子也會漸漸被影響,參加學術研討,孩子看多了這樣的場合,眼界格局不知不覺中也會上升。
總之,經歷,眼界和格局都會不同。
看過一個新聞,因為兩對雙胞胎在醫院被抱錯了,一對是屠夫的孩子,一對是家庭資源偏上流的孩子。
多年後,被抱錯的原來家庭資源好的孩子,現在成了屠夫的孩子,依舊是屠夫,在校學習都不錯,但是迫於生計,繼承了屠夫的攤位。而本來是屠夫的孩子,一個是成為律師,一個成為醫生。
所以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很重要。
有句著名的雞湯不是說了嘛,你想成為誰,就多和誰在一起。就是這麼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