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板甲的防禦力是非常高的,自板甲出現後,歐洲的騎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原本纖細的槍桿被加粗,重量大幅度增加,即使是這樣,重騎槍依舊刺不穿板甲。只能憑藉其強大的衝擊力擊傷穿板甲的人。

    說回馬槊,馬槊源於漢朝,隋唐被廣泛應用,目的也是為了對付重灌騎兵,馬槊的穿透力非常強,就算是明光鎧也能一擊穿透。

    但是遇上板甲,那就有點吃力了。

    板甲出現在14世紀,15世紀時,隨著鍛造工藝的革新,高爐、水力鍛造機、還有文藝復興帶領下的冶金科技的發展,使歐洲板甲出現了大規模的革新。

    板甲並不厚,一般只有講毫米,但是這兩毫米厚的板甲可以擋住87焦的箭頭,370焦的彈頭。而且這種板甲只是最廉價的板甲,連鋼都算不上的鐵鎧甲。至於這個87焦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在中國動能大於1.6焦耳的槍就叫做模擬槍。56手槍100米/秒的速度也就100焦左右。

    所以馬槊想破板甲,難。

    而且對付板甲,馬槊根本不好用。

    歐洲重騎槍雖然刺不透板甲,但是其沒法卸力,能直接把穿板甲的人從馬上頂下來,而且雖然不能直接穿透板甲,但是能使板甲發生較大變形,從而產生間接傷害。

    但是馬槊的韌性非常大,槊杆是用柘木做的,柘木是用來做弓乾的上佳木材,其韌性非常好,用馬槊衝刺,柘木杆可以起到卸力的作用,但是你要是懟板甲,扎不透,衝擊力也被卸掉一部分,傷害效果大打折扣。

  • 2 # 冬眠要趁早

    答案是不知道。

    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歷史記錄,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這類似的實驗。所以只能說不知道。

    但是,這個問題並不是絲毫沒有意義,我們可以藉助此題來分析一下中國古代馬槊的特點。

    馬槊,也就是騎兵所使用的長矛。所謂矛長丈八尺曰槊,也就是說一條長矛達到一丈八尺就可以稱作槊了。我們知道一丈是十尺,一丈八尺就是差兩尺不到兩丈。如果按照隋唐是的規制換算,兩丈大約就是6米出頭;按照漢代的尺度,兩丈也就是4.6左右。所以具體到槊的話,尺寸在4.1米到5.4米,基本這就是槊的主流尺寸。

    馬槊怎麼使用呢?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以為馬槊就像中世紀西方的騎槍一樣使用。

    其實這是不對的,是一種誤區。冷兵器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外觀往往就能推斷出其使用方式。

    西方騎槍的特點很鮮明,就是專門用來快速衝鋒的武器。

    而中國的馬槊呢?因為沒有遺留下完整的實物(槊頭有很多出土文物),所以只能在一些歷史描述和部分出土文物中去尋找答案。

    這張圖上是槊頭與槍頭的對比,你會發現槊頭出奇的長。那為什麼要做這麼長呢?這得從馬槊的功能說起,因為這種兵器並不是完全用來對付人的,它還是用來對付戰馬的。也就是上擊其人,下刺其馬。這麼長的鋒刃就是增加穿透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很多人所說的馬槊專為破甲,這就有點引申過度了。

    我們都知道,宋遼時期,大規模的重甲騎兵真正的開始應用於集團作戰。在這一時期,對付身披厚甲的敵人最常用的兵器就是打擊類的鐵錘、鐵棍、鐵鞭(鐧),或者是床弩等動能武器。刀劍槍槊對於重甲敵人(騎兵步兵)很難奏效,更不用提還做什麼破甲神器了。

    再回到槊的使用方式上。《梁書·羊侃傳》“侃執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這裡對槊的使用方式進行了非常準確的描述,“左右擊刺,特盡其妙。”

    也就是說,槊這種長杆兵器是需要雙手握持,然後左右擊刺。並不是單手拿著槊快速衝鋒刺人,而是非常有技巧性的在馬上用槊進行格鬥,這就是馬槊的武藝。

    現在很多人最多的臆測就是槊的長杆非常有彈性,甚至一些網文還說能把敵人彈出去。你當那是彈簧啊!還是說看多了一些打把勢賣藝的種麵條花槍?

    從馬槊的使用方式來看,它的長杆一定是沒什麼彈性的,應該是那種整體非常堅硬的硬木製作的。在北方戰場上,為了防止槊杆因為氣候乾燥而開裂,一般都會用絲線麻線或者馬鬃進行纏裹,然後再刷一層防水的大漆(有的是先刷漆再纏絲再刷漆)。現在好多人嚷嚷的所謂積竹木柲,實際上就是這種工藝的升級版而已。

    有人對這種工藝不瞭解,覺得很複雜,然後又從工藝複雜裡推出了價格貴!

    這都哪跟哪啊。

    這張阿玉錫持矛蕩寇圖描述的其實是阿玉錫持矛追擊逃跑的敵人的畫面,這和持槊追敵異曲同工。

  • 3 # 夢迴伍千年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板甲被稱為冷兵器時代最厲害的盾,這名頭不是白說的,一般的武器根本就不可能擊破板甲,更不要說是貫穿了,那怕是投石機也只能砸扁,而不能砸碎。

    板甲一般都比較怕鈍擊,像錘子,狼牙棒一類的,震的內出血也完蛋。

    板甲是防禦冷兵器的絕佳手段,直到火槍的出現,雖然火槍不能擊穿板甲,但是巨大的衝擊力,讓板甲裡面計程車兵,內出血而亡。

    所以這裡說隋唐漢朝的馬槊就更加不能擊穿板甲,直衝的話甚至有可能馬槊會折斷。

    不過一強勝一強,火槍出現後,巨大的衝擊力讓板甲的防禦大為下降,最終因為板甲的厚重,不便轉移和快速突進,被歷史淘汰。

  • 4 # 缺錢大叔

    正面刺的話應該能刺得穿板甲並不厚和今日的裝油的大鐵桶厚度相當,但是板甲有一定的角度,朔尖可能滑到一邊不受力,總而言之破甲有些勉強。真正破甲後世發明了破甲錐,那絕對能刺穿!

  • 5 # 丹楓白露15

    首先要看,板甲是歐洲騎士城堡制度下產生的鎧甲,說實話是注重防禦的極端產物,因為軍隊不可能大規模裝備,而板甲騎士的戰場適應性也差到極點,除了正面衝陣其餘一無是處,作為騎兵喪失了最大的優勢機動能力,所以古中國打了幾千年冷兵器戰爭也沒有板甲,不是做不出來是做出來不實用。

    因為中國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是無所不用其極,中國歷史上唯二有重騎兵的是鐵鷂子和鐵浮屠,但也不是真正和歐洲一樣的人馬全身的板甲騎兵,為什麼金夏兩朝能發展出重騎兵,是因為宋朝騎兵很少不能進行大規模騎兵戰,所以為了欺負宋軍的重甲步兵,金夏發展出重騎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拔絲地瓜?需要注意哪些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