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驚心鳥

    宋襄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史記索隱》的記載。這本史籍不是西漢司馬遷的那本《史記》,而是唐朝史學家司馬貞的著作。這是司馬貞在對司馬遷的《史記》內容進行考據後編纂的史料,可以當作《史記》的補充和解釋。

    方伯是輔助周天子管理天下的封疆大吏,在諸侯國國君中選拔,地位在其它諸侯之上,具有統領諸侯和插手諸侯國內外事務的權力,是周天子權力的延申。從這裡就可以知道稱霸需要走周朝的官方法律程式,即獲得周王室認可,並被周天子冊封。成為方伯就有了管理一個地區內諸多諸侯國的權力,因此稱霸成為諸侯國國君的理想。

    在周朝成為方伯大概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其一是受到諸侯國國君的推舉,併成為會盟的盟主。其二是,帶領會盟的諸侯國軍隊打敗強敵,立下足以讓周王室承認的功績。其三是受到周天子的冊封和認可。以這三個條件而論,春秋時期滿足的只有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而宋襄公則是三個條件一個都不滿足。

    宋襄公上位還是靠著齊桓公出名的,他本身沒有什麼功績。當時在齊桓公老年後,諸侯國國君都在討論齊桓公去世後方伯的繼任者問題,在這方面齊桓公的話語權是比較大的。而由於齊桓公的幾個兒子在爭奪儲君和未來國君方面蠢蠢欲動,所以齊桓公就像把保障齊國國君的任務交給自己方伯地位的繼承人。

    在所有會盟的諸侯國君中對齊桓公最恭敬,最得到齊桓公和管仲認可的便是宋襄公。於是管仲建議將宋襄公塑造成齊桓公方伯的繼任者,這樣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可以用宋國的力量幫助齊孝公安全上位,因此宋襄公就以方伯的繼任者而自居。這也是管仲一輩子最大的失誤。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按照當初的約定扶持了齊孝公即位為齊國國君,完成了齊桓公和管仲對他的囑託,因此他認為自己可以繼承方伯的地位了。於是他仿照齊桓公的模式召集諸侯國國君會盟,想要成為會盟的盟主。

    宋襄公的打算是在會盟上聯合齊國和楚國發難,以強大的軍事力量壓服各國國君,讓自己成為盟主。於是他放棄了齊桓公聯合諸侯國君壓制楚國的策略,也不想以和平外交的方式說服各諸侯國,因為他覺得這種辦法耗時太長,齊桓公就用了二十年才走完這一步。

    齊楚宋都是當時的大國,聯合起來本身有壓制各國諸侯的實力。但是楚成王卻陽奉陰違,表面上順從宋襄公,暗地裡在會盟地方設埋伏。到會盟的時候,楚成王突然發難劫持了宋襄公,並派兵攻打宋國,差點就將宋國滅國。後來魯僖公出面說和,並讓楚成王勉強做了盟主,這才把事情平息。

    事後宋襄公被楚國放歸,他不服氣又帶著宋國軍隊與楚國作戰,被楚國大將成得臣打得大敗。在整個戰爭過程中,宋襄公打起了“仁義”大旗,乾的卻是糊塗事,還說是齊桓公教他的。這種迂腐的國君,又怎麼可能成為方伯,最終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古人把宋襄公列為春秋五霸之一是由於齊桓公臨死前的安排。但這不是稱霸的必要條件,只是一種推薦和建議。本身宋襄公能否成功上位還需要自己的努力、諸侯國的認可和周王室的冊封,這三點宋襄公都不具備,自然算不上春秋五霸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可望不可即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