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中的往事

    首先曹操不是懷疑司馬懿有問題,而是從一開始就對他生懷戒心,其次不是派人去刺殺,而是多次找藉口要殺他。司馬懿最大的特點就是聰明隱忍,正是因為他過於聰明,而引起曹操的猜疑。在熱播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司馬懿出使吳國回來,曹操此時看著司馬懿說:“你知道孤有幾次想殺你嗎?”司馬懿立馬磕頭求饒,然後就思索一下,大概有六次想殺我。曹操搖了搖頭,不是六次是七次。事實上,可不止七次。

    曹操第一次要殺司馬懿是“衣帶詔”案。司馬懿破壞了曹操打壓漢臣的計劃,此時曹操正在招攬人心,為了接納賢士的投靠,他放過了少年司馬懿。這是曹操首次要殺司馬懿。

    第二次是徵辟召案。曹操第一次相邀司馬懿出仕,但司馬懿看不起曹操“閹宦之後”的出身,又不便直接拒絕,就而用糧車壓斷自己的雙腿,曹操心中惱怒司馬懿看不起他的出身且認為此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心機過深,有才但不能用,有心除掉他。在郭嘉等人的勸阻下,才沒殺之。

    第三次是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的話,郭嘉說了這樣一句話:“司馬懿用心之深臣遠不能及,臣死之後能用即用之,不能用便殺之。”,郭嘉為曹操的“奇佐”,更是曹操在平定天下後,治國大事都準備託付之人,可見對其的重視,因此對司馬懿又動了殺心,從而有了“若覆盤桓,便收之。”的話。

    第四次是鷹視狼顧相。在古代相書上,有鷹視狼顧之相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國賊。司馬懿應召後,曹操為了報復和打擊他,就安排他去養馬。司馬懿不但毫無怨言,還親自打掃馬廝,給馬餵食和洗澡,讓曹操更加的警惕,曹操為觀察司馬懿的鷹視狼顧相,故意丟擲一把棋子,驚得司馬懿回身,就在這回身的一剎那,其鷹視狼顧之相畢露無疑,梟雄曹操觀之震撼不已。只是曹操過於自負,認為能掌控司馬懿,所以遲疑不決,才得以倖免於難。

    第五次為“立仁義木”案。司馬懿透過私立仁義木,不僅提高了曹丕的威信,還獲得了人心,但讓曹操對其更加忌憚,但顧及民心,不得不隱忍不發。

    第六次是“司馬門”案,在曹植醉闖司馬門一案中,司馬懿欲逼曹操殺死曹植,好使曹丕繼位不再有障礙,讓曹操再次有了殺他之心。

    第七次是“嫡君爭奪案”,雖然此案不是司馬懿挑起的,但他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使曹植失去了立嫡的機會,若不是已死兩名大臣,再加上事情已無法改變,所以沒有殺司馬懿。

    第八次是“獄中醉酒案”,司馬懿和鍾繇在獄中喝酒,喝醉了說出“侯非侯,王非王”,被曹操聽到,視為忤逆,欲殺之,但其對答機智,且及時表明了忠心,讓曹操欲殺不能。

    第九次是“聯吳抗蜀”案,曹操南征失敗後,司馬懿提出聯吳抗蜀的計謀,但這與曹操一統天下的戰略思想不符,司馬懿又提醒赤壁之戰的教訓,更加讓曹操惱羞成怒,欲直接將其賜死,但他也明白,這是最好的辦法了,就抱著試試的態度,若成了最好,不成就殺了司馬懿,誰知司馬懿還真的談成,這就有了前面的談話,因為這讓曹操更加的害怕,也更加的想殺了他,但卻怕寒了其他士族的心。

    第十次是“三馬同槽”,曹操做夢夢到三馬同槽,寓意是有馬替代姓曹的。於是讓司馬懿解夢,但司馬懿則用裝傻充楞、顧左右而言他,此時曹丕已離不開司馬懿,曹操只能在臨死前叮囑曹丕:“此人城府太深、野心太大、心機太多、手段太毒。幾欲除之而後快!然而,遍觀我魏室諸臣,可與孫權、劉備這等勁敵相對抗者,也唯他一人而已。”臨終前對曹丕說:“為父給你留下了司馬懿,就如同給你留下了一個‘王莽’,你要學會用司馬懿之才而去其害,納丁儀之忠而防司馬懿之奸,兩得其用,不可偏廢呀!”。

    雖然曹操多次要殺司馬懿,但最終都沒有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曹操愛其才,從他對劉備的評價“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以看出他對劉備的重視,本有多次機會殺劉備,但因愛其才,而沒有下手。因此,沒殺司馬懿也可能有這方面的原因。

    第二,過於輕敵,曹操一直提防著司馬懿,直到後期才開始重用司馬懿,當時的司馬懿已近不惑之年,按當時的年齡平均也就是40歲左右,而曹丕才20多歲,曹丕有曹操之風,帝王之氣,司馬懿始終在可控之中,於是就放鬆了必殺之心。這也是不殺的原因之一。可沒想到的是曹丕在位僅7年,而司馬懿活了70多歲。

    第三,曹丕的重視和保護。司馬懿當上曹丕的老師後,就緊緊依附曹丕,為曹丕出謀劃策,殫精竭慮,深得曹丕的重視。曹丕也多次保護司馬懿,併為他司馬懿求情,而曹操為了曹氏的天下,恩威並重,讓司馬懿對曹丕感恩報德,忠心耿耿,也為對付蜀吳留下一員大將。也是不殺的一個理由吧。

    第四,士族的力量。在東漢末年,士族力量已發展重大,並在當時的朝廷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河內司馬正是當時的望族之一,而透過聯姻,互守互助等方法,和其他士族大家都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因此,若沒有站得住腳的理由,勢必會引發士族的反感和戒備,而影響當時的政局,“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應該是個不殺司馬懿的重要原因。

    第五,司馬懿自身的原因。首先,是對曹操的怕,司馬懿非常清楚曹操的狠毒,“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因此,他對曹操是非常害怕的,寧願自殘身體,裝瘋賣傻,委曲求全也絕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忤逆之心。其次是對自己夠狠。在不想為曹操服務的時候,先是稱腿有病,後來更是自己把腿弄斷,達到了既不為你所用,也不能引火上身的目的。再次是隱忍,讓我養馬,我就盡心盡力的養好,絕不委屈抱怨。對曹操給予的任何不公正對待,都能一笑而過,絕不爭名奪利,而對曹操的刁難和打壓,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處處示弱,事事順從,件件佔理,明哲保身讓曹操抓不住把柄。最後就是對曹丕的忠。曹丕能當上嫡君,司馬懿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在這期間,其對曹丕也是忠心耿耿,換來的是曹丕對他的全力保護和無條件信任。

    其實,司馬懿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一直到死,都在為自己的生存感到恐懼和擔憂。司馬懿臨終前叫他的兩個兒子到床前囑咐說:“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言訖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有月份的春天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