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遠有

    您好:說白了就是借題發揮。就像前不久發生在自己身上事,領導知道什麼事情,一個勁兒的叫我忍,可我確實也找不到別的藉口。只能忍著吧,可是,突然有一天,這件事兒,有了藉口,我就順勢把以前的委屈,全都給倒出來了。這就是“小題大做”,讓他們覺得你是有理的,這件事兒不怪你。

  • 2 # 啜飲人生

    如果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戶不及時修補,其它窗戶的玻璃也會被打破。

    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了,不及時清理,人就會毫不在意地繼續拋灑,心想:以經有了,再多一點也無所謂。人都有隨大眾,入大流的心理,一個原本乾淨角落,當發現有人小便了,如果不及時掛一塊“禁止大小便,違者罰款”的牌子,就會有更多的人在此小便,甚至大便,不久就會變成免費公廁。

    萌芽之初的不良現象,如果沒有得到有效制止,很快會愈演愈烈。體現在一個工作單位就是:有天某個人遲到或早退了,領導不及時制止、糾正,就有其他人效仿,用不了多久遲到早退現象在單位蔚然成風。

    亡羊補牢,憂時未晚,對於“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戶及時修補”就是防微杜漸,永絕後患。

  • 3 # 何泊書

    好奇為什麼會用“小題大做”這個詞。覺得不及時修復也無所謂的意思?

    “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戶”往往是惡化的開始。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一種資訊,而隨資訊的傳遞,這個不良現象必定會無限擴散。

    舉例來說,對於違反公司規定的行為,管理層沒有進行嚴肅處理,沒有引起員工的重視,從而使類似行為再次甚至多次重複發生,這會導致整個公司的規定形同虛設,再也沒有約束力,嚴重的會導致公司形象受損效益下降最後關門大吉。

    對於管理層來說,這就意味著要抓好每一件小事,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也要有良好的危機意識,能正確找到第一塊碎玻璃或者即將碎的玻璃。

    對於每個個人來說,不要做那個第一個被打碎的窗戶,也不要成為打破第二個第三個的推手。

  • 4 # 新思維看世界
    破窗效應(英語: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佈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在企業裡,破窗簡單來看的話就是破壞規矩的人,對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成熟企業裡還要好一些,或者是大型的企業,畢竟制度管人的體系下,即使發生了什麼,都有相應的規矩在管理著,最怕的就是創業初期的企業!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情,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也不一定會成功,艱難的時刻總會出現一些事情,例如遲到、早退、上班玩遊戲、上班時間睡覺、工作時間處理私事等等,第一件如果你妥協了,其實第二次的時候就很難再去管理了,原因很簡單,為什麼別人犯錯的時候你不處理,而我就要受到處分,這部公平!

    哪怕是當事人沒有說什麼,但是心裡肯定是不服的,甚至很多周圍的人也不會服氣,公平在這個時候貌似已經不再有了!公司需要的時候團結和凝聚,而當有一件事件處理不當的時候,那麼隱患就已經被埋下了!

    早幾年的時候,幾個人一起創業,其中就有一個,比較懶但是很義氣的哥們兒,創業初期比較難的時候,大家都是公司住公司吃,因為都是男的,房間又少,所以要求不可以帶女朋友住,6個人睡兩間還是可以的,誰帶個女朋友那就是5個人睡一間的問題,結果這哥們兒說放假女朋友來住幾天,幾個人不好意思說什麼,結果這一住就沒在離開,同時無論你是吃飯還是開會,總有一個身影跟著,開會爭吵在所難免,結果每次爭吵完之後也跟原來不一樣了,畢竟人家的女朋友肯定向著自己的男朋友!

    再後來就是幾個大老爺們在自己的地盤變得畏畏縮縮,畢竟有個外人在,很多事情怕不方便,再後來就是大家的不滿一點點的累積,最終還好的事兒只是這一個人離開了,但是想想那段日子,真是難受的無以復加!

    既定的規則就不要去違反,違反了就要去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第一個違反的人還要加大力度的處罰,更多不是小題大做,而是謹防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也是警告所有人,規矩就是規矩,不是兒戲,不然別說什麼公司了,就是個笑話而已!

  • 5 # 朝5晚九

    “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

    這一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比方說,近期比較轟動一時火車霸座事件,由於前期對此類行為的縱容,或者說沒有有效的懲處手段,導致多地頻繁出現類似案件,直接倒逼國家和鐵路系統出臺了一些列的政策法規,嚴厲打擊此類行為,才避免了破窗效應,讓霸座成為常態。

    “第一扇破窗”常常會給自己,給別人以暗示,原來窗戶是可以打破的,還沒有懲罰。

    “環境早就髒了,我做的事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這麼做的”,人和環境之間是互動的,環境的好壞是人的行為的體現。我們許多人抱怨環境惡劣,可他們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不少人盯著社會的陰暗面,結果自己的心靈也變得狹隘和陰暗,自己不自覺地成為了社會上的一扇“破窗”,不知不覺,更多人就成了第二雙手、第三雙手,事態一旦擴大,難以挽回,即使挽回,成本也會大大提高。

    所以說,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資訊,這個資訊必然導致這種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充套件,越早修復“破窗”,越早向自己、向別人傳遞正面的資訊,才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是怎麼理解《中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