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電腦可以透過麥克風,攝像頭獲取外部資料,也能透過介面直接獲取資料,人腦除了眼睛,耳朵,也能像電腦一樣直接獲取資料嗎,大神們,探討一下!
2
回覆列表
  • 1 # 萬包互聯

    人腦主要透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實現對外界訊號的記憶,通記憶肽也可能傳輸記憶,但生命體畢竟與機器不太一樣

  • 2 # 長風萬里4802

    直接向大腦輸入(寫入)資料,現在尚未實現吧。不過即便實現了,估計也會保密好一陣子,畢竟太過驚世駭俗了。

    一旦實現了直接向人腦輸入資料,人的學習能力、認識水平肯定突飛猛進,相應的人的創造能力也會有大的提升,科技進展會更快,人與人直接的差距會變小,估計能直接促進共產主義加速實現。

  • 3 # 桂花芳香77105282

    人腦是一個由大量的神經細胞組成的極其精細的神經機構。其中的神經細胞計達150.億個之多,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如看書,寫字,繪畫,聞味,唱歌等等,都有相應的神經細胞負責。有關“人腦與意識”,“智力與年齡”等的介紹,可參閱我在前段時間的相關介紹。

    電腦的出現,使人們的腦力勞動第一次實現比較完善的物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的部分腦功能。目前,腦礦才開發了約10.%,還未能真正開發。現代,科技迅速發展,中國量子衛星上天,智慧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大量擁現,成千上萬倍地放大人的智力。根據這一發展趨勢,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斷創新,要實現題主提出的“人腦能象電腦一樣上傳資料”,是完全有可能的!――這需要一代代的不斷鑽研,不懈努力!

    祝心想事成!

  • 4 # 刑辯道場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將人腦與電腦進行了類比。

    其實,電腦是人腦處理過程的簡化。即:資訊獲取——傳導輸入——中央處理——傳導輸出——資訊反饋

    基於對人腦過程的簡單抽象,人類發明出了電腦。而現實是,對人腦處理和運作過程的解構仍處在非常淺顯的階段。因為這不僅僅需要生物學、醫學知識,更需要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共同參與。

    我們的視、嗅、味、聽、感覺等,既是我們用來感知外界資訊的基礎,也是我們藉以反饋資訊的渠道。

  • 5 # 影像玩家

    只需要一個“隨身碟”就可以直接向你的大腦傳輸資料!不用匪夷所思,未來會實現的,而且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相信科學的力量!

    電腦目前儲存資訊靠的是晶片,二氧化矽,從沙子裡來!是儲存資訊的介質,跟人腦的這些有機物質還不是一個型別,沒法共通,但是之前看過報道,科學家已經在研究使用蛋白質儲存資訊且已經有了一定成果,所以可能過不了多久,電腦可能能脫離二氧化矽”這種無機物的介質而依靠更有效果的蛋白質儲存資訊,那麼人腦也就有可能與電腦共通!到時候往人腦裡輸入資訊就跟現在用隨身碟往電腦裡拷資料一樣簡單,當然,用的隨身碟也是蛋白質材料,以後就真的是“吃墨水”來學習了!

    想想是不是有點小激動還帶著點小恐怖?

    到時候電腦會不會變得有感情?人會不會跟電腦相愛然後結婚?學習可以秒懂?這人人都可以變成各種人才那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所有人頭腦中都是一樣的東西?複製貼上Ghost?

    另外,假如蛋白質儲存介質研究失敗或者沒辦法跟人腦連線,那也有另一波科學家也還在研究,關於腦電波,如果能夠解碼人腦電波,然後逆向輸入,也可以快速給腦注入資料資訊!

    總之,題主說的這個不科幻,很現實,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就會有類似的方法實現,時代發展太快,科技發展太快,10年前還沒有智慧手機……

  • 6 # 冬哥譜科

    雖然目前的腦機介面技術與科幻作品中的描述無法比擬,但透過意念簡單操縱機器,正一點一點走進現實。電影《阿凡達》中的場景離我們並不太遠。

    大腦資訊輸出意念控制機器?不是新鮮事。

    2014年巴西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名腰部以下癱瘓的少年為大會開球。他透過腦電波,控制了機器外骨骼,這就是一種BCI技術。這位少年在2008年遭受骨髓損傷後,一直要靠假肢支撐,在BCI裝置的幫助下他能獨自行走了。

    2016年4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舉辦了一場意念控制無人機的大賽。16位選手們用意念啟動和操縱小型的旋翼無人機,使它們升空、並且飛行過一個籃球場的距離和撞線。他們用的腦電識別裝置,本來是用於身體殘障者的實驗。

    這些都是資訊輸出,那麼能不能互動,把外部資訊輸入呢?這正是題主想知道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實驗已經證明:人的記憶與電腦計算有相同原理,用計算機模擬出有記憶的大腦,理論上是可能的。瑞士科學家亨利·馬克拉姆就準備在2018年前完成“人造腦”。

    美軍還用BCI培養“超腦戰士”。DARPA的一個專案,用機器增強人的影象搜尋能力。機器將需要搜尋的大圖切割成N張小圖,在人眼前快速切換。目標資訊一出現,觀察者的大腦將在300毫秒內發出訊號,被機器捕獲,而此時觀察者自己還沒察覺。

    透過該技術,可以探索神經訊號和大腦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有助於製造“全機器腦”。

    埃隆·馬斯克即將啟動的初創公司Neuralink,希望透過將電極植入人腦的方式來增強人類的能力;約翰遜創辦的Kernel也致力於研發神經義肢技術,希望在人腦中植入相關裝置,改善人類的認知能力。儘管這些想法有點像科幻小說,但並非空穴來風。畢竟,自動駕駛汽車十多年前也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而現在都已上路。

    2017年3月,矽谷科技風向標埃隆·馬斯克宣佈,計劃在4年內開發出首個用於治療腦部疾病的腦-機介面產品,未來將開發高生物相容性的植入神經介面,實現人工智慧植入人腦,取代人類的自然語言交流,實現顛覆性的智慧人機介面技術。

    新華網科技頻道記者獨家專訪了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天津神經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明東教授,他說,中國在腦-機介面方面的研究發展勢頭良好,速度迅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顯示出不俗研究潛力。明東說,“總體上看,中國的腦-機介面技術已與國際保持同步發展,部分領域甚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這項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無窮的想象,冬哥想這是否意味著,有朝一日我們可以不必去學校,直接把知識輸入大腦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並口印表機如何轉USB介面印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