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張大姐頭
-
2 # 四月的情感世界
綜藝裡面,我最煩選手講故事了,特別是比慘的故事,
在最新的《哎呀好身材》裡面,不是特別火的嘉賓,張天愛,就在節目裡面當著男演員和導演的面講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講到新劇飾演的16歲女主人設令她有感而發,因為當中的角色與她童年時期的自己非常相似,都是窮人家子女又被人欺凌。而她更形容這一種情況就像是非常火的偶像劇《流星花園》裡的杉菜。
“自己小的時候父母做生意就把自己送到當地很貴的私立學校,結果不合群陌生,自己都獨自承受著,"我很小時時候吧,我家就是在農村縣城的那種地方。然後我爸媽就是很想要創業改變自己,想要離開這麼一個小的地方,然後就把我送到了我們哈爾濱當時最貴的一所私立學校。我媽我爸把那時候一年賺的錢做生意還不是上班,他們兩加一起做生意的錢都不夠,我在那個貴族學校的學費。然後我到了這樣的學校,我來上課的第一天我就想去洗手間,然後我就舉手之後老師問我幹嘛?我就說了一句很土的話,我說我要出外頭,就我不知道那個叫上廁所。我說的出外頭就是農村小孩說的話,然後全班同學就鬨堂大笑。"
一講自己小時候受過什麼苦,
就讓人感覺有博取同情的感覺。
所以講故事需謹慎。
開始第一期節目,張天愛還刷了一波好感,但是到這裡,可能對她的好感都沒有了,讓人感覺他就是藉著節目對觀眾說的。
-
3 # 綜藝蛀蟲
在綜藝節目中,我最討厭演員們講的故事包括:帶有怯弱、暴力、恐怖等負面的故事。
目前,伴隨中國科技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綜藝節目可謂是如雨後春筍,此起起伏、蓬勃發展,對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許多綜藝節目在演藝中,為了謀取高額的經濟利益,不惜一切手段透過吸引觀眾眼球,開啟“講故事”、“論英雄”等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綜藝的真實價值理念。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提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崇尚真、善、美,傳遞有利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能量,是華夏兒女的神聖使命和光榮任務。
因此,我們生活在網路文化突飛猛進的今天,敢於學習一切先進文明和思想,抵制“低俗”、“庸俗”等不良風氣,做一位合格的公民。
-
4 # 小彩閒娛
小彩娛樂沒事聊一聊!
個人比較不喜歡那種在綜藝節目中動不動就哭哭啼啼那種。而有一位就是這樣,聽我說說。
在娛樂圈很多藝人或多或少都是上過幾回熱搜的,可以理解。可是這裡面的張大大那是獨樹一幟,放在這一干人裡面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實在是有些意外。 和別的主持人相比,別人是靠學識,靠閱歷,而張大大靠的只是譁眾取寵。還記得《我是歌手》這個節目,譚維維踢館成功,譚維維表現的很平靜,可她的經紀人張大大卻戲精上身,哭到失態。網友們也是都看得莫名其妙。最近張大大參加了一個綜藝,說自己可能是又醜又矮,才會被人罵。網友說:是因為人品的問題,就算你變成吳亦凡,依舊不會喜歡你。他卻又流下了委曲的眼淚,表示自己是真的很無辜。這樣整體感覺人好假,一點都不真實!
回覆列表
才藝不夠,故事來湊。現在的綜藝節目幾乎都離不開“故事”,不管你是有故事還是沒有故事,不管是真故事還是假故事,節目組為了賺足眼球,吸引更多人的同情心理,都會鼓勵、引誘甚至強制要求參加者必須說故事,然後節目組再根據參加者說的內容進行“擷取”和“加工”,進行藝術渲染和昇華。然後那一個個故事就如香氣撲鼻的美食似的,讓人觸動。
但是,並不是總買賬的。隨著這類故事的增加和誇張,觀眾逐漸對“故事”感到反感,甚至厭煩,有時候說故事比不說故事風險更大,更容易惹怒觀眾。
本人就是十分不喜歡綜藝節目上的故事,幾乎到了選手故事時間的時候,都會直接跳過,有時候也會因為故事存在而排斥某個參賽者。綜藝節目中,我最不喜歡的故事:
1. 賣慘類。即自己家庭或本人生活多麼悲慘,家庭不幸,自己卻依舊堅持夢想之類的,或者因為生活悲慘而被迫放棄自己夢想之類。賣慘應該是所有故事中我最討厭的了,而這類故事經常充斥在各大綜藝中,尤以近年的比賽類綜藝,如歌唱比賽,舞蹈比賽,
生活不幸,確實值得同情,但觀眾觀看節目的初衷是看才藝,是你的能力,我只想以專業以能力來看待你,不想看其他。首先,比賽,大家比的是專業,不是賣慘;其次,賣慘博同情,對其他參賽者不公平;最後,賣慘就像高階乞討,就像在告訴大家,我很可伶,大家快來支援我,不然就是你沒有同情心,有點強買強賣的感覺。
2. 誇張勵志類。即在節目裡反覆強調自己曾經多努力,付出多少汗水多少血淚。想得到,付出不是應該的嗎,有什麼好值得說的,更有什麼好值得哭哭唧唧說的。就好像你真的很了不起似的,其實可能就平平。生活裡,誰不是這樣的嗎。
3. 狗血恩怨情仇、家長裡短。即說一些非常奇葩的感情糾葛恩怨史,和家長倫理情長。有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糾葛,如父母不理解自己,父母為自己付出很多,自己不理解,現在很後悔之類。還有的就是如《愛情保衛戰》裡的故事一樣了。
當下說“故事”比較嚴重的節目有《中國好聲音》,幾乎每個參賽者都有一個悲慘的經歷;《演員的誕生》,幾乎每個演員都空有才華而鬱郁不得志,然後導師選手一起哭,在鼓勵兩句,切;《跨界歌手》,幾乎每個非專業歌手都曾經有一個唱歌夢,無奈為生存放棄了,或者難以實現等等。
我總覺得,節目是什麼就是什麼,就要圍繞著主題去進行,如果大家都說故事,那麼就有點“喧賓奪主”“不分主次”了,讓節目本身的主題失去意義,也讓原本奔著節目主體來看的觀眾失望而歸。想說故事,可以專門搞一個說故事賣慘的節目啊,在那裡大家可以盡情發揮。
在對綜藝節目說故事看法中,我非常喜歡金星,因為她就很反感賣慘說故事,曾經更是在節目現場打斷過選手的“故事”,那是相當帶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