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50
-
2 # 高山流水71112561
解放前我們陝西農村的確有元宵節“偷燈”的故事。所謂“偷燈”是某些夫婦婚後多年不生小孩,傳說要是元宵節哪裡鬧燈會能偷個燈回來,這對夫婦準能“懷”的上。要偷個燈是個很不容易的事,鬧燈會現場防備的非常嚴,生怕有人來偷燈,一般都會請一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在會場路口嚴加防守,層層設卡,做到萬無一失,確保鬧燈會圓滿成功。如想要偷得元宵節的“燈”回來,就需要像打仗一樣,提前精心謀劃,周密佈署,制定好“偷燈”方案。在行動前,偷燈方提前準備好酒席,請總管,也就是總指揮,參謀,及所需的“兵員”進行盛情招待,然後他們各行其職,做好做足一切準備,曰子一到,他們立即展開行動,按照總指揮佈署,只能成功,不能失販。在行動前他們會買通那邊的耍燈手,成功率很高。在元宵節的燈會上偷得喜燈回家之後,主人再次感謝“偷燈”全體人員,並給他們每人包一個大紅包。總管在酒席上致詞,祝某某夫婦今年早些抱一個大胖小子。這指的是有錢的財主,普通人家沒錢是辦不起的。
-
3 # 張峰149764346
元宵節既是鬧燈節,又是中國的情人節,在讓人眼花撩亂的燈會上,是善男信女們尋找戀們互訴情話的場所,是過年時的最高峰,又是過年的落幕結束時節,過完元宵節就依味著過年結束了,人們開始投入到忙忙碌碌工作中去了。
元宵節偷燈中國最早流行與漢朝,因為當時的劉姓是皇帝尊貴一族,偷劉家的燈想佔點富貴人家的光,沒有劉性的莊上就模訪著偷富貴人家的燈。
元宵節晚上的偷燈在我們小時候幹過,在我們這以經是老皇曆了,現在的小孩你拿鞭子趕都趕不去了。
老輩人講以前村裡窮人多富人少,紙價錢又貴,每年到鬧元宵時節,有錢人都買花裡胡哨的燈籠,裡面插上蠟燭,而窮人沒線,就用柔軟的柳樹枝自已編個燈籠,用白紙在外面包起來,再切半個蘿蔔倒上清油,用棉花搓個捻子,點燃了放在燈籠裡提著也算是一個燈籠,窮人的孩子都是提著這樣燈鬧元宵的,看見人家的好燈就想偷一個佔為已有。
說是偷燈,到不如說是送燈,那些大戶人家過元宵節都多買些燈,專門掛在小孩能勾得著的高度,等著孩子們拿去圖個吉利。
-
4 # 寄意
元宵節剛過,轉眼之間,意味著這個年也才過得剛結束。
我座標陝西,我們這邊有偷燈的習慣。每年的轉九曲,有的人邊走邊拿燈,幾圈轉下來,元宵節的燈都漸漸的被偷完了。因為老一輩留下了一些話。比如,那天晚上拿燈來年容易生個大胖兒子。雖然知道這只是一些個迷信,但是很多人都還是很喜歡照做,還是想拿個好兆頭。
我們這裡有偷燈的習慣,你們哪裡有嗎?
-
5 # 王波7240
誠邀
元宵節,地點:山東濰坊
當地沒有您說的,☞偷燈這樣的習俗或者活動,沒有!
我們這邊元宵節是很隆重的,白天有雜耍,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劃旱船等民俗表演,現在各個景區都突出了民俗的氛圍在裡面,讓現在的孩子以及年輕人在回味下古老民俗帶來的樂趣!
晚上大家像春節一樣,吃團圓飯,吃元宵,看花燈,放鞭炮,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少的家庭都自己購置禮花進行燃放,一到了晚上各個小區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禮花爭先恐後般衝上夜空.最後一家人看晚會,不過每年的晚會都不怎麼樣,少了在一起團圓的味道,新穎的東西已經在平常不過了,只能說明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改革開放40年來帶給我們老百姓們的變化實在太大了,現在不一定非得在元宵或者春節這樣的晚會上才能看到新鮮的節目,平常的綜藝以及點播的資源都已經讓老百姓都喜聞樂見了!所以,多一點民俗,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並且融入進來,讓更多的中老年人能夠再找回年輕時候的活力!
祝朋友們元宵節快樂!
-
6 # 沙漠的湖
謝謝邀請!頭一回聽說“偷燈”,很有意思!我的家鄉在重慶的一個小鎮上,每年過元宵節都有“鬥亮”的習俗:天黑後,家家門前點亮蠟燭,油燈,火把,專門找對面的人家鬥亮。鎮中有一條河,兩邊的人相聚對岸,在一排排亮光中扯開噪子喊:"蟲蟲螞蟻唆嗬,唆到對門去吃莫嗬(佔便宜的意思,吃噠轉(回)來沒得腦殼"意思是把自己這邊的害蟲都送到對邊去吃東西,吃完回來後害蟲全死光了,再也不會禍害莊稼和傳播病毒,大人小孩都張紅著臉,拚命的喊,一時間有人的地方都有亮光和聲音,好比古時候的戰場一樣甚是壯觀,直到筋疲力盡,燈光暗去人們才會在一片笑聲中散去。當然這還沒完,小孩子們會三個一夥,五個一群摸黑去別人家的菜地去“摸青”,就是一人“偷”一把青菜或小蔥,這時就是看到別人在偷自家菜也不會生氣就當沒看到,然後回家做湯或炒著吃,當然是幾個人選其中一家做大人們一般不摻和。
回覆列表
我們這裡沒有偷燈習俗。不過說起這話倒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撿燈撿鞭的樂趣。
我們那一代的童年不像現在這樣,也就是在70年代,那時候全國上下,物資缺少,生活貧困。過年能穿上套新衣服,吃上三頓餃子,吃幾頓肉那就很不錯了。放鞭放炮那就是奢侈品。雖說生活那麼困難,童年的我們過的倒是樂趣很多。
我們這裡正月十五有上墳送燈的習俗。到了正月十二、十三,家家開始做燈。燈是用豆麵做的,由於我們這不適合種植小麥,過年的三頓餃子白麵是靠政府分給的。也捨不得用白麵做。上墳送的燈(詳細情況已經回答過),是把蠟燭化成油,倒進燈裡。很少用豆油。因為豆油上墳拿著不方便。燈點燃後,有不少被風颳滅。我們幾個小夥伴,到了十六這天,大家一起到各家墳地,就去撿這些燈。於其說是撿燈,倒不如說是撿蠟油。上墳又有放鞭習俗,遇到啞鞭樂趣更大,就像現在人撿到錢那麼開心。把啞鞭藥倒出來,做一個大炮。
為什麼會出現撿燈撿鞭的情況,把話說的最直接一些就是一個窮字。正月十五除了上墳送燈的習俗以外,我們這還有點十二屬相習俗。就是每個人的屬相都要做燈。也沒有錢買那麼多蠟,也捨不得點。十四——十六這三天每天晚上都要少點一會兒。可是這個癮頭很大,於是就和小夥伴們撿燈。到家後,把這些燈裡的蠟油弄出來,再倒進自己的屬相燈裡,可以多點好多時間。呵呵又沒完沒了說了這麼多,看看現在,和過去比天地相差,要好好珍惜現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