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婆婆給女兒東西,兒媳婦要看給的物品貴重與否,是否影響到兒媳的生活狀態,再看應不應該計較。
如果是未出嫁的女兒,與婆婆共同生活,婆婆無論是給女兒錢財,還是物品,不影響兒媳婦生活,又不是兒媳婦物品的情況下,兒媳婦都不應該計較。
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就是走親戚了,女兒給父母拿禮物,父母拿些小東小西的物品,給女兒帶走,禮尚往來也好,關心愛護也罷,不貴重,都不應該計較。要是自己蒸的饅頭,包的包子,自家種的瓜果蔬菜,自己加工製作的物品,兒媳婦更不應該計較。
我和妹妹出嫁後,每次回孃家,臨走時,哥哥都會說:“去挑東西吧,拿走,女兒回孃家最高興的事兒,就是拿孃家東西回自己家”。然後,我們左手拎著,右手掂著,笑嘻嘻的,東西雖不貴重,心裡滿滿都是喜悅。
自從嫂子進門後,每次臨走給我們拿東西的任務,嫂子承包了,妹妹說嫂子送給我們的東西,比媽媽給的東西多,而且好。嫂子不但不計較父母給我們拿東西,還主動送給我們物品,我們姊妹和嫂子的關係也非常好。
可能是成長環境和社會風氣的影響,許多家庭的兒媳婦都存在一種思維,就是公婆的財物要留給兒子。看到公婆給女兒東西,或者對女兒好,兒媳婦都會覺得損失慘重。
我從一個出嫁女兒角度來說,從沒有覬覦孃家的家產,也沒有這種想法。自己不斷給父母家人買東西,送禮品,之所以拿孃家的物品,是心理上被關愛的一種滿足,感覺孃家父母家人對自己的重視,雖然嫁出去了,並沒有拋棄自己,自己還是家中的一份子。
兒媳婦計較婆婆送東西給女兒,無非是想著婆婆東西留給自己。我覺得兒媳婦想的有點多,公婆的東西,他們想送給誰,是他們自己的權利,我們做好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就好。
兒子女兒都是婆婆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牽掛,媽媽說:“一個孩子,一掛腸子”。作為兒媳婦,計較太多,對婆媳關係,姑嫂關係都有影響,失去了親情,家和萬事興。
我覺得婆婆給女兒東西,兒媳婦要看給的物品貴重與否,是否影響到兒媳的生活狀態,再看應不應該計較。
如果是未出嫁的女兒,與婆婆共同生活,婆婆無論是給女兒錢財,還是物品,不影響兒媳婦生活,又不是兒媳婦物品的情況下,兒媳婦都不應該計較。
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就是走親戚了,女兒給父母拿禮物,父母拿些小東小西的物品,給女兒帶走,禮尚往來也好,關心愛護也罷,不貴重,都不應該計較。要是自己蒸的饅頭,包的包子,自家種的瓜果蔬菜,自己加工製作的物品,兒媳婦更不應該計較。
我和妹妹出嫁後,每次回孃家,臨走時,哥哥都會說:“去挑東西吧,拿走,女兒回孃家最高興的事兒,就是拿孃家東西回自己家”。然後,我們左手拎著,右手掂著,笑嘻嘻的,東西雖不貴重,心裡滿滿都是喜悅。
自從嫂子進門後,每次臨走給我們拿東西的任務,嫂子承包了,妹妹說嫂子送給我們的東西,比媽媽給的東西多,而且好。嫂子不但不計較父母給我們拿東西,還主動送給我們物品,我們姊妹和嫂子的關係也非常好。
可能是成長環境和社會風氣的影響,許多家庭的兒媳婦都存在一種思維,就是公婆的財物要留給兒子。看到公婆給女兒東西,或者對女兒好,兒媳婦都會覺得損失慘重。
我從一個出嫁女兒角度來說,從沒有覬覦孃家的家產,也沒有這種想法。自己不斷給父母家人買東西,送禮品,之所以拿孃家的物品,是心理上被關愛的一種滿足,感覺孃家父母家人對自己的重視,雖然嫁出去了,並沒有拋棄自己,自己還是家中的一份子。
兒媳婦計較婆婆送東西給女兒,無非是想著婆婆東西留給自己。我覺得兒媳婦想的有點多,公婆的東西,他們想送給誰,是他們自己的權利,我們做好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就好。
兒子女兒都是婆婆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牽掛,媽媽說:“一個孩子,一掛腸子”。作為兒媳婦,計較太多,對婆媳關係,姑嫂關係都有影響,失去了親情,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