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韻書畫

    多了去了。現在孩子不讓乾的事,那時孩子們都幹!白天,上樹掏鳥,下河摸魚,爬山打仗,偷雞摸狗,無惡不做!晚上追著放電影的到處跑,方圓幾十裡內全跑遍,大晚上的,四五個孩子滿山遍野,到處瘋跑。就差不能上天了。也沒遇到什麼危險!

  • 2 # 廖廖曹曹

    我是70後,兒時的記憶停留在暑假到外婆家。跟著外婆到地裡摘瓜,跟著外公放牛。和外公拿網在田溝裡捕魚。和小姨一起去看露天電影,餓了就在電影場地買甘蔗、油條、辣椒糖,你要知道這些東西在70年代是稀罕物。

    總之,在外婆家過暑假,是我兒時的快事。以至於我在上學的時候特別喜歡魯迅的《社戲》

  • 3 # 徐阿婆的幸福日記

    在77年的5月12日,鄰居家一個小男孩點燃了別人家打草繩子用的草垛,二百多戶房屋被燒燬,我們一夜之間成了災民,住進了救災帳篷。這場火燒了一天一宿,一個禮拜之後還能在火場看到明火。大火過後各地支援災區重建,其中有兩棟房是部隊的支援專案,解放軍叔叔就是好,不但幫我們建房,每天晚上還在空場給我們放電影,這幾個月的時間,是我們童年的回憶裡最快樂的時光。

  • 4 # 村姑阿鳳

    在我們那個年代農村沒有現在人這麼多玩具玩,記得小時候過年家裡殺雞時,就把雞毛用繩子綁好,再用塊舊破衣服的布剪個小塊包起個銅錢,做健子踢,還有和小夥伴們在路揀四個小點一個大點的石頭,丟地上用手去接一個還要抓地上四個起來,比賽誰最厲害,跳繩,遛圈圈。

  • 5 # 柳兒四月天

    我是70後,那時,沒有電腦,WIF,手機,只有一個12英寸的電視機。

    除了每晚的兩集電視劇是我的日常,最開心的是週日,不用上學了。

    週日最開心的是跟叔叔他們去放牛,悄悄的告訴你,放牛是打掩護,真正的目的,是嘴饞了,想吃山上的野果了。

    一到三月,山上的小草,蹭蹭向上長,綠幽幽的一片。草叢中的金銀花散發著清香,我要找的就是藏在那金銀花旁邊"的小野果,老家叫麥泡子。

    麥泡子,是一種灌木植物,樹枝長滿小刺,開的是白色的小花。結的果,紅紅的,一個個掛滿樹枝。小饞貓的我,早就耐不住性子,也不管那刺是否扎手,摘上一大捧,塞進嘴裡,酸酸的,甜甜的麥泡子便落入了我的小肚皮。

    夕陽西下,牛兒甩著尾巴,吃著草。我躺在山坡上,吃著採來的麥泡子,望著天上的白雲。那些白雲隨風變幻著,我就幻想那白雲像一匹馬,像翩翩起舞的小仙女,就像是一副副的連環畫,一個個的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好愜意啊!

    故鄉的山還在,那份牽掛,那份懷記憶,永遠銘記在心。祝家鄉人一切都好!

  • 6 # 櫻桃小英子生活記

    70年代的我們小時候喜歡玩跳繩,跳飛機、轉圈圈、跳橡皮筋、玩叉叉、挑繩子、老鷹捉小雞、拔河、捉迷藏、打竹槍、丟手帕、紅燈綠燈亮

  • 7 # 520紫色煙花

    7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既沒有電視,更沒有手機,但是那時的孩子感覺更快樂,男孩子們彈玻璃珠,轉鐵圈,玩彈弓,摻紙殼,女孩子跳房子,投沙包,跳皮筋,還有的女孩子喜歡收藏各式各樣好看的糖紙。

  • 8 # 小博閣

    本人70後,兒時最快樂的記憶是:過年。進入臘月,就開始一天天的盼著過大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有鞭炮,可以走親戚……大人也不會逼著我寫作業了!

    那個時候,玩的時間挺多的。就是饞吃肉。饞吃好吃的。只有過大年,才會有好多好吃的,小時候每到過年,每家都在地鍋裡燉一大鍋蘿蔔燉豬肉,那真是香啊!

    平時難得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有,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比誰的漂亮吧!

    放鞭炮,有壓歲錢,走親戚當然也開心啦!

  • 9 # 母愛悠悠

    藍天白雲下,

    小夥伴們你一群我一夥,

    挎著各式各樣的藍子,

    在農田裡打豬草,挖野菜……

    清澈見底的小溪中,

    摸螃蟹,撈魚抓蝦.……

    月朗星稀的夜晚,

    在打麥場鬥雞,捉迷藏……

    大雨過後的夏夜,打著手電筒在小樹林裡逮爬叉……

    膽兒大的,

    搗蜂巢,偷棗摸瓜……

    膽兒小的,

    當哨兵,膽顫心驚……

    每逢露天電影,和過節一樣的興奮,

    即使坐在螢幕背面,也看得忘我投入。

    那時的我們,

    沒有精美的玩具

    沒有漂亮的衣服,

    沒有手機,

    沒有電子遊戲,

    但是,

    我們的童年依然很充實,很快樂.……

  • 10 # 蜻蜓康養

    上個世紀70年代,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現在相比,真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用通俗語言講,那就是“戴草帽親嘴一一差的遠呢”。

    不過,70年代的兒童並非當今兒童生活的那麼壓抑,他們天真、活潑、無憂無慮,臉上始終洋溢著浪漫的Sunny。

    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兒童,要是回憶起那時的趣事,簡直是難以言表。單就我自已而言,我最偏愛的事情有這麼幾個。

    1、逮馬知了

    馬知了學名為蟬,暑季,正是馬知了叫的最歡的季節。

    每到暑假,吃過中午飯,就和村裡幾個玩伴兒,手持對接的小竹杆兒,大概有三、四米左在,來到樹林中,順著馬知了的叫聲,找到馬知了所在的樹枝,看到馬知了後,在小竹杆頭部抹上早已準備好的麵筋,輕手輕腳,摒住呼吸,舉起小竹杆向馬知了的翅膀粘去,有的馬知了見有動靜就會立馬飛走,但更多的馬知了被面筋活活的粘在小竹杆頭部,叫喚著、撲騰著,試圖逃離,但都被我們三下五除二收入囊中。

    一箇中午的收穫,少則數只,多則數十隻,然後,每個玩伴兒各分幾隻馬知了,就歡天喜地結伴向家中走去。

    2、鬥雞

    鬥雞就是兩手十指相扣,搬起一條腿的小腿,壓在另一隻腿的大腿上,作金雞獨立狀,來回移動,用膝蓋部位撞擊做同樣動作的另一方,先鬆手者或倒地者為輸方。

    鬥雞,一般男生玩的較多。無論課間休息,還是放學回家途中,只要有空閒時間,就會叫上幾個男生,分成兩組,預備口令後,即展開激烈的鬥雞比賽。有混戰賽,也有一個一個挑戰賽,興趣盎然。

    3、滾鐵環

    男性玩者居多。用一根較硬的細長鐵絲,其鐵絲頭部,用鉗子握一個開口的小正方形鉤,然後拿起鋼筋握制的圓形鐵環,手持鐵絲鉤或在路邊、或在操場,快步或跑步滾動鐵環。鐵環若倒下,拿起來再繼續滾動鐵環,其樂融融。

    丟手絹兒、扔小沙袋兒、跳繩等,都是上世紀70年代兒童所玩的遊戲。

    如今,遊戲、玩具已今非昔比,但當今的兒童,與上世紀70年代的兒童相比,似乎少了些什麼,這不得不讓人們有所深思。

  • 11 # 沅陵玉米哥

    關於這個朋友提的問題,我就比較有見解了。因為我也是七六年的人。那個時候人比較淳樸,相對來說熱情度比較高。在家織那個時候比較缺吃,吃什麼都是香的。農村人都沒有出去打工,所以小夥伴也會特別特別的多。那個時候一家都有三四個五六個的小孩。雖然那個時候玩的東西都比較簡單。但是那個時候玩的真的好開心。那個時候童年的記憶是比較深刻的。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任何童年的樂趣。那個時候的小朋友雖然是貧窮的,但是真的是幸福的。我們那個時候經常有下雪天走高蹺,還有去山上抓鳥。很多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大腦比較不想事,做過很多危險的事情。小時候經常玩彈弓,彈珠子,還有玩紙包等等。一個學期學還沒上完書基本上撕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兩百多年中,僅有七人獲得三眼花翎,其究竟有多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