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南俗士1972
-
2 # 李廷明5
國家富強,物質需求改善了,豐富了,精神生活亦提出了相應的需求。人們不是隻為掙錢而活著,精神生活一片荒蕪。於小說家不只停在粗劣娛樂消遣的級別了。自創自樂,人創人樂,科技給人開闢了空間。生活富俗而精神樂,太平盛世必然之像。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明清有小說,皆前世人之樂之創造。今人樂,當聚古今中外文明之光華,當有崇高精神作品於眾人中出,文化普及提高,百花齊放,文化春天再來乎!
-
3 # 花千樹之萬國來朝
很多人愛好文學創作,對國家和社會意味著什麼?一定是好事。
太平盛世,風調雨順,物質基礎能夠保障生活的前提下,則文學藝術創作較為流行,大家都有豐富精神的需求,加之網際網路創作平臺推波助瀾,推崇內容創作,全民熱衷作品創作,這於社會文明進步大有裨益,於國家文化實力提升大有好處。
1、這是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承平久矣,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個性化進一步顯現。
試想,如果處於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的戰亂年代,如果處於飢寒交迫、民不聊生的蕭條時代,如果處於四分五裂、流離失所的國破山河碎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命難保的時代,普羅大眾哪有什麼心思搞什麼文學創作?
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
2、這是精神文化需求推高的顯現。
網際網路新時代,內容創作更加便捷,很多人愛好文學藝術,有了更好表現和變現的舞臺。
事實上,隨著近二十年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思想觀念開放包容、新技術新媒介廣泛應用、精神文化產品生產方式最佳化調整,人們對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文化產品接受度極大地提高,對不同文藝型別、新生文化業態認可度也極大地提升。
網路小說的出現,各種文學創作網路平臺的出現,都極大地推高了文學創作的便捷性和快餐性。
3、這是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實現價值的途徑之一。
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了很多,比如求知需要、娛樂需要、審美需要、道德需要和信仰需要。
人們透過文學藝術創作,實現了自娛和娛樂的功效,同時客觀上豐富了社會和國家的文學藝術的多流派、多層次、多樣性的特質。利國利民利自己,功莫大焉。
透過全民的文學藝術創作,追求心靈靜謐、靈魂安頓、精神昇華,享受個人文藝才能的提高和提升內在修為,也享受豐富多彩文娛活動和展露個人風採。
4、這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層次性和品質性要求的體現。
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層次性。要有家國情懷、陽春白雪,也需要市井生活、下里巴人。對普通人來說,日常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許比廟堂大事更加重要。當今文學藝術創作,特別是表現在各類網際網路平臺推出的全民創作,充分反映了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精細化、層次化特點。
當前,人們的科學素質、人文素養普遍提高,人們的各層次藝術鑑賞水平、審美能力顯著提升。這種情況,對網際網路平臺助力的全民內容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文學藝術創作,不管是各類小說戲劇詩歌散文雜文時評,還是電影電視小影片等等,內容取勝,質量取勝。文學藝術作品,精品才能流傳,精品才能永存。
-
4 # 聖依1234567ABCDEF
愛好是非常個人化的事情,不可以強求也不可以強力改變。
新媒體給老百姓提供了充分行使話語權的平臺,這是時代的進步,更是空前的文學盛宴。我們有幸成為赴宴之人,心何悅之!
-
5 # 谷222542303
文學創作對國家和社會沒有什麼壞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文化繁榮。但是我喜歡寫實派,不喜歡過於誇大和撥高,為了政治需要全用假話編造謊言來騙人。我認為這才是對國家和社會有害的。
-
6 # 詩詞娛樂
首先,愛好,是一種生活的選擇。文學愛好者選擇了文學,他自己身心愉悅。一個身心愉悅的人,一定是國家、社會中和諧、安定的一分子。
其次,文學愛好者,一般要透過學習、修養來提高自身素質。那麼,人數多了,國家、社會人口的普遍素質也會提高。
其四,文學創作,不僅僅是文學進步單方面的事情,文學內容涵蓋社會各個領域,如政治、經濟、工商士農、外交……有讚美,有批評,有建議、有諷刺,這對於整個社會文明,也有促進和鞭策作用。
五、文學的發達,是國家經濟發達的一個反應。因為文學創作,在一段時間內不產生價值,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撐。在產生價值後,文學消費能力越強,說明國家、人民越富裕,精神文明建設越有成果。
回覆列表
文學創作是非常自我的一件事,與國家與社會無關。
文學就是白日夢,是力比多的昇華。今天,文學創作門檻極低,可以說沒門檻,只要會寫字,就敢文學創作。至於發表,完全不必擔心,有網際網路、自媒體,至於有沒有讀者,另當別論。
文學最重要的價值是美學價值,其它只是附帶的、次要的。有三種論調要不得:
一是文學必須反映現實生活。
在諮詢不發達年代,這種說法有道理,但在網際網路時代完全是瞎扯淡。曹丕可以把“文章”看作經國之大事、不朽之盛事,魯迅可以用文學改造國民性,但是今天,新聞遠比文學更能反映現實生活。只有新聞受到限制的時代,文學才會越俎代庖。
二是讀者喜歡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讀者大多數不具備文學素養,就算具備文學素養,也有消遣的需求。如果按照受追捧程度,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郭小四們遠比餘華、莫言、閻連科更受歡迎;北島、海子的詩,也比不過汪國真更有讀者。所謂經典、名著,不是看一時一地的受歡迎度,而是要看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我大學有位老師說過,所謂名著,就是永遠的暢銷書。
三是文學創作是神聖的。
這是中國文人的卑劣之處。把文學創作神聖化神秘化,唯一的好處就是抬高文學創作者的“逼格”,不僅名利雙收,還能高人一等。前幾年,有位師兄拉我進了一個跨地域的詩人微信群,差點以為進入精神病友群,什麼“人類的良心”“歷史的使命”“文化的責任”……
個人認為,文學創作就是用文字抒發人的內心情感。好的文學作品必定是超越現實、超越階層、超越文化差別的。當前,文學創作的人越來越多,說明更多的人有了表達的願望和機會,也算是社會的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