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一夢
-
2 # 負舟客
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孟獲家族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析。孟獲家族的地盤處於現在廣西靠近緬甸的位置。歷史上,漢族中央政府對西南邊境的控制力甚至不如對西域地區的控制力大。因為這個地方首先地理環境惡劣,第二部族眾多,第三民風彪悍。因此,在中國絕大多數大一統的朝代裡,西南邊陲一直處於半自治狀態。再根據七擒七縱的過程來看,孟獲家族服從的是諸葛亮的統治,而非服從蜀漢政權。這一點從諸葛亮死後,蜀魏後期的戰爭來看,孟獲家族已經基本不受姜維指揮了。第三,從價值來說。西南邊陲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對於中央政府來說,可利用的價值並不大。與其花大力氣征服他,還不如讓他保持目前自制狀態最好。
綜上所述,孟獲家族會恢復到之前的無政府狀態,曹魏中央政府也不會對他發動征服戰爭。雙方相安無事。
-
3 # 墨著mZ
先反後降。羌族自古以來沒有臣服過誰,只有被打服,這是羌人的本性,再加上,諸葛亮對羌族恩護有加,羌族感激涕零,報仇之心一直在心。後降是大勢所趨,胳膊拗不過大腿,實力不濟,只有歸順,
-
4 # 荒野大散人
首先說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裡演義的故事,《三國志》卻沒有這段。
那就從演義說起;
諸葛亮七擒孟獲,令孟獲心服口服說:“只要諸葛丞相在,我不會再反(白話文釋義)”,我相信這是真的。
後來諸葛丞相駕鶴西去,蜀國也成為三足當中最先倒下的一國。
我覺得孟獲肯定是先反和當權者(魏國)談好條件,為了部落!再降亦或是招安因為已經和當權者談好條件了,也是為了部落。
這是觀點。
還有種說法;孟獲歸降蜀國後盡職盡忠,鎮守邊界,發展農牧作為後勤保障支援丞相北伐。丞相死後,蜀國已顯亡國之像,孟獲更是親自帶兵跟隨姜維伐討魏國最終馬革裹屍戰死沙場。
這是說法。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管怎麼說孟獲也是位了不起的英雄好漢。
-
5 # 大飛熊騎士
雖然諸葛亮“七縱七擒”孟獲之事,在歷史上有爭議的,但是諸葛亮聽取了馬謖的建議,平定了南中叛亂,這是毫無疑問的。南中少數民族一直就是蜀中政權頭疼的問題,或者就是後方不安定因素。諸葛亮南征之後,大部分地區相對安定,只有越巂郡還是數次作亂,幾乎不為蜀漢所有。直到諸葛亮任命馬忠為庲降都督,越巂太守張嶷的努力下,才恢復統治。
南中的安定,這裡面自然有諸葛亮和馬忠等人的功勞,至於有沒有孟獲的功勞,記載太少。但是根據《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的記載,孟獲最後被擒,對諸葛亮說:“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叛。”從中可以看出孟獲對部族的影響力。那麼蜀漢滅亡之際,孟獲的部族或者說西南夷是反是降呢?這就要從西南少數民族的性質和在東漢末的沿革中說起了。
劉璋時代,董和由於移風易俗,政績出色被提升為益州太守。他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三國志.董和傳》。所以,因為董和,劉璋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問題不大。劉備,諸葛亮入蜀,董和還跟諸葛亮共為歡交。此後,劉備任用鄧方,李恢為庲降都督,都能使南中敬服。但是,夷陵之戰後,南中漢族豪強雍闓造反,並且煽動南夷一起反叛,這才讓諸葛亮發動南中的征討之戰。到了233年,夷帥劉胄不滿張翼的嚴苛而造反,有可能此時孟獲已經病故了吧。諸葛亮於是用馬忠代替張翼,平定了叛亂。馬忠此後鎮守南中,更是讓漢夷愛戴,威名遠播。可見平定南中,說到底是蜀漢眾大臣將領的努力結果。特別是漢夷的文化差異,在董和,諸葛亮以及四任庲降都督鄧方,李恢,張翼,馬忠,還有越巂太守張嶷等人的治理和漢化下,南中少數民族總體上還是臣服和聽命於蜀漢的。
所以,到了蜀漢敗亡之際,此時主政南中事務的是霍戈。霍戈就是霍峻之子,此時繼承了趙雲的“翊軍將軍”名號,領建寧太守,統南郡(南中)事《三國志.霍戈傳》。霍戈在南中平定叛亂,撫和異俗,夷晉安之。當霍戈得知劉禪出降後,十分悲痛,部下勸他也早點投降算了。但是,霍戈說:“如果主公受到禮遇,再降不遲。倘若主公受辱,那就死也不降,抵抗到底。”《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其實霍戈決心拼死抵抗,西南夷是會幫忙的。原因就是西南少數民族當時漢化畢竟不深,對朝廷概念也模糊,但是對讓他們服氣安定的父母官霍戈,自然會聽命,這裡也包括孟獲的部眾。關鍵是,當時的形勢,主公已降,再抵抗反而不忠,唯有先守好一方,再觀其變。無獨有偶,蜀漢在永安駐守的羅憲也是同樣的想法,打退了東吳名將陸抗等人的進攻。
等到劉禪東遷的訊息傳來,於是霍戈率領南中各郡也歸降了,司馬昭沒有動他,而是封他為安南將軍。所以,霍戈仍然統領鎮守南中,西南少數民族也沒有發生大規模叛亂之事,只是名份上從蜀漢變成曹魏,後又變西晉而已。
-
6 # 延德養生話杏林
謝謝悟空邀請,諸葛亮為了北伐曹魏,恢復漢室,只能先鞏固南方,故南蠻不毛之地,平定容易,收服人心難。諸葛亮七擒七縱,是為了讓孟獲心服口服,以此服眾。孟獲表面雖然向蜀漢稱臣,其實內心不服,但只服諸葛亮一人!諸葛孔明死後,又伺機而動,在蜀漢後期,由於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兵源劇減,孟獲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後期又開始造反了。應當說孟獲至死是不服的,服諸葛亮也只是輸怕了。
-
7 # 七葉雜談
史實就不說了,最終肯定是降了。只說應該反還是應該降。
對於孟獲而言,降蜀漢與降晉性質一樣,即便他對諸葛亮懷有感情,但是對於整個種族來說,反可能帶來滅頂之災,降才是理智的抉擇。
回覆列表
諸葛亮死後,蜀國滅後,孟獲的部族要想好好的發展,老百姓要想好好地過日子,就必須和新政權合權,自然是要服從新政權的權威和管制。
政權更迭,朝代變換,去舊迎新,本也應合自然之理。老百姓在這一過程雖遭很多不可測風險和艱難,甚至生生死死,但百姓終將是百姓,百姓之家終將是百姓之家。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日子,也總要在歷盡艱難中家庭下去。
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也應該就是這麼回事吧?國破國滅,老百姓總要生存,總能生存,家庭也會仍然繼續;只不過對愛民之“國”,老百姓必當感念非常,甚至以生死相護之。
這也許就是家與國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