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寅哥解惑

    剃髮易服改變了數千年中原漢族的習慣,但要說此項政策亡天下,就有點危言聳聽了!首先我們要知道滿族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都是炎黃子孫,清朝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從來沒有亡國,也就沒有亡天下的說法了!

    剃髮易服是滿族貴族鞏固統治的手段,意圖消滅漢族知識分子的反抗意志,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滿族不知道的就是滿族一點點的融入了漢族的生活圈裡!滿人讀的是孔子的四書五經,說的是地道的漢語,地方管理,官吏任免都是照搬的明朝一套,這些都是剃髮易服所不能改變的!語言和文化的傳承才是一個國家存在的最根本支撐!中國從沒有真正的亡國!中華民族永遠是不屈的存在!以前是,現在是,將來更是!

  • 2 # 橘子一舟

    剃髮易服主要是清政府為了打壓漢民族的民族精神。清朝入關前後,都收到了漢族人極大的反抗,清政府統治中原後深知漢文化對於漢人的重要性,於是頒佈嚴酷的“剃髮令”想以此打壓、改變漢人的文化、習俗來保證自己的穩定統治。

  • 3 # CompleteCosmos

    個人認為這不是,首先這是文化的統治,而且清朝的滅亡也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大的原因是封建社會在當時已經十分落後了,面對列國豪強,被欺壓,這是大勢所趨,這樣才能促進中國求變,不斷找到適合自身發展道路,也就是目前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打拼下來建設的新中國;其次,從小的原因來說,吏治腐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統治者不能以民為本,極盡奢華昏庸無能加上外強凌辱,造成了清朝必然滅亡,同時國內有識之士不斷在呼喚民族覺醒,不斷用行動和決心力圖建立一個新中國,從而走上富強之路,這才是清王朝滅亡的原因。剃髮這件事發生了那麼多年,恐怕早已經在清王朝不斷恩威並濟的統治下適應習慣了,即使仍舊反對,但也不會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滅亡的。

  • 4 # 歷史吐槽機

    這個問題嚴格來說不是亡天下,而是亡華夏。近代有比較嚴苛的史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叫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雖然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日本人為了滅亡中國炮製的謠言,但仔細想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覺得第一次亡天下就是崖山之戰,因為那一戰後漢族徹底失去了所有的國土,亡天下之言不虛。但是亡的只是天下,天下一直都在,還有奪回來的機會。不足百年後,那個叫朱重八的人,再次拿回了天下。在蒙古人統治期間,貴族們似乎只對土地有興趣,對土地上的人沒興趣,所以儘管統治極其殘暴,但並沒有大規模改變華夏人的生活方式,華夏作為文化識別的標誌幸運的儲存了下來。而清朝剃髮易服後,華夏的文化標識徹底毀掉了那麼什麼是華夏?在《左傳註疏》中有一個答案“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也就是說守禮而知衣就是華夏,服裝是華夏的根本標誌。自周天子定禮開始,華夏的服飾雖然有發展變形,但基本形式均沒有改變,漢服的幾個基本形制為交領、右衽、腰間繫帶。任何原因的改變都是突破了華夷之辨,那麼這樣的人將不能稱為華夏人。也就是說一旦全員易服,外部標誌上的華夏族就不存在了。

    剃髮同樣如此,漢人重禮法,禮又首推孝禮,我們民族的傳統法律和西方法律有個根本的區別,就是漢族傳統律法允許“親親相隱”和“報血親之仇”的。所以儒家十三經中《孝經》的地位很高,在《孝經》中明確記載“身體發肌,受之父母,不敢輕毀,孝之始也”。那麼剃髮就等同於不孝,不孝則無禮,內部標誌上的華夏族同樣不存在了。

    如果一個民族內在和外在的標誌都不存在了,這個民族和滅亡有區別?所以我認為,清朝的剃髮易服亡的不是天下,而是華夏。天下可復,華夏難歸,到了現代社會就更不可能回來了。不過真正的文化傳承還是流傳了下來,漢人們依然保持著很多傳統,清朝的目的並沒有完全成功。

  • 5 # 眉山快訊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個人覺得,要看您從哪個角度看問題。在歷史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盲人,角度不同,結論不同。

    1、從明朝君臣的角度看,清朝武力征服奪得了天下,所以,他們的天下當然是滅亡了,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了,那些朱家子孫王爺,再也不能魚肉百姓了,

    2、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誰給口熱飯誰就是明君。餓死凍死總好過剃髮易服,您說是不是?當然,民族隔閡還是有的,這點是肯定。

    3、站在漢文化的角度,確實是重大的損失,不過漢文化生活了五千年,生命力頑強的超乎了滿人的想象:你馬背上征服了我,我文化上征服了你。至於衣服髮型?呵呵,五千年來不知道換了多少茬啦,胡服騎射聽說過沒?

  • 6 # 小川說史

    現在某些言論在網路上大行其道。例如;宋亡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據說這句話還是出自某位歷史專家之口,如果是真的,那這人的確是個磚家了。因為按照這句話的邏輯,中國在秦朝統一以後,華夏族已經不是最初的華夏族了。因為從春秋戰國的大混亂到秦朝的大統一這600年間,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族的前身華夏族,這期間不斷地與其他民族在血脈和文化相互斷融合、交流,許多在夏商周時代的化外之地,被納入到華夏版圖之中,形成秦統一的局面。所以如果單從血統和文化上來說秦朝時期,華夏族就已經是個混血民族了,華夏文化也已經融入其他民族的化。這句話違背了人類文化在交流、融合中發展的規律,是十足的歪理學說。

    書歸正傳。清朝入關取得天下是當時的大勢所趨,是清王朝憑藉自身實力取得的天下,有什麼可非議的?再說剃髮易服,這本身就是清朝為了維護自身統治、避免民族同化而採取的在初定天下時期的非常手段,雖然剃髮易服的過程伴隨著殺戮與血腥,但是又有哪一代王朝在平定天下的時期不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呢?

    清朝雖然嚴防民族同化,早在皇太極時期就嚴令禁止滿洲之人習漢人之風,要保持滿洲崇實務本之風。但是這一禁令只是在口頭上,實際是滿漢早已融合。現在北京的一些所謂的老規矩,很多都是原先滿族人的規矩,現今的滿族人如果不查家譜的話,有幾個知道自己是滿族的?

    清王朝之所以能夠統治中國268年,正是由於清朝繼承併發揚了原先的漢文化和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在1840年以前清朝不僅平定了中原內地,還把之前明朝列為化外之地的邊疆地區,盡數統一奠定了今天的版圖,為中國的領土繼承提供了法理依據。這樣文武兼備的王朝又怎麼會因為一條命令而亡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世紀時期歐洲音樂特點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