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小綿羊羊洋

    古代通訊簡介、烽火傳軍情、 鴻雁傳書、魚傳尺素、青鳥傳書、黃耳傳書、飛鴿傳書、風箏通訊、竹筒傳書、燈塔介紹等。

  • 2 # CUSMONAUT

    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中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訊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鴻雁傳書:

    唐朝薛平貴遠征在外,妻子王寶釧苦守寒窯數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寶釧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聽到空中有鴻雁的叫聲,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動情之中,她請求鴻雁代為傳書給遠征在外的薛平貴,但是荒郊野地哪裡去尋筆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羅裙,咬破指尖,用血和淚寫下了一封思念夫君、盼望夫妻早日團圓的書信,讓鴻雁捎去。

    魚傳尺素:

    在中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的代稱。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一詩中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在中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的代稱。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一詩中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青鳥傳書: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黃耳傳書:

    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僧靈澈》:“青蠅為弔客,黃犬寄家書。”蘇軾《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詩:“寄食方將依白足,附書未免煩黃耳。”元代王實普《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得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黃耳傳書在後代也多次出現。

    飛鴿傳書:飛鴿傳書,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現在還有信鴿協會,並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

    信鴿傳書:

    在中國的歷史記載上,信鴿主要被用於軍事通訊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將張浚視察部下曲端的軍隊。

    風箏通訊: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資訊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竹筒傳書: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用竹筒傳書的故事哩。 竹筒傳書的故事,得從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0年)說起,那年十一月,南方各地紛紛發生叛亂,為了平定叛亂,穩定江山,隋文帝緊急下詔,任命楊素為行軍總管,率軍前去討伐。

    燈塔:

    燈塔起源於古埃及的訊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於公元前7世紀,位於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裡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第一個程式設計程式是怎麼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