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陋室華章
-
2 # 清風讀書
元朝是中國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少數民族統一封建王朝是清朝),經過連年征戰,向西甚至曾攻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因此元史稱其“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然而,其建國到滅亡,僅有98年而已。元朝固然疆域廣大、軍力強大,不過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的繁榮程度遠不及唐宋時期,可堪載入史冊典籍的內容多多少少也會受到影響。綜合分析起來,元朝歷史在史書記載甚少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元帝國圖)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中國封建社會修正歷都是後朝統治者修前朝的歷史,比如唐朝修隋史,宋朝修唐史等,而修史的資料、素材主要依靠前朝留下的各種官方文字記錄,比如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注》、帝王實錄等各種檔案資料。而在元朝時期,元朝上層統治者統治者主要是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地位低下,很難進入中央核心政權。當時的蒙古貴族統治者、西域遊牧民族,基本上對漢文化那一套不上道,騎馬打仗、彎弓射大雕不在話下;手握三寸狼毫蘸水墨丹青卻學不來。一方面元朝上層統治者沒有像歷史上的漢統治者族那樣有較為詳細、嚴格的記錄歷史、事件的習慣和規矩;另一方面,明清統治者對元朝歷史“選擇性”忽略,也可能導致了關於元代歷史典籍和史料的匱乏。
其次,元朝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在成吉思汗時期才開始形成文字。元朝官方文字初期是蒙古畏兀字,後來是八思巴蒙古字。當時官方流傳的文字資料、儲存的國家檔案,幾乎都是蒙古文字記錄的。但八思巴字因本身的不易識讀等缺點,直到元朝消亡,一直用於官方和宗教上層之中,沒能在民間遍及;而畏兀兒蒙古文儘管已不是官方文字,在民間卻有一定的流傳廣度。語言、文字上的障礙,對於明清後來統治者而言,整理史料的難度卻是巨大的。這也是導致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元朝歷史典籍稀少的原因之一。
提起語言的差異,順便提提元朝民族融合的問題。元朝將統治下的子民分為四等,等級森嚴,內耗不斷,根本就不可能進行大一統王朝下的民族融合。歷史上看,民族大融合才是文化、藝術、科技等大發展、大繁榮的絕佳催化劑。如果元朝統治者足夠“英明”地像兩百多年後的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並掌握國家政權後,努力融入漢民族文化,推動廣大統治區域內的民族融合,成就“滿漢全席”這樣的文化奇觀,恐怕不會制定出加速自身滅亡步伐的律令來。
再次,元朝時期,漢人也得不到統治階級的重用;原南宋統治範圍下的南人在蒙古族統治者眼裡如同奴隸,沒有任何政治地位。元朝科舉考試也曾一度中斷,就算恢復科舉後,仍存在很多不公平之處。其中,不僅有地域歧視,還有民族歧視:政策的天平也向蒙古人、色目人傾斜,目的就是要拉開民族差距,排斥漢人和南人,抬高統治階層固有的地位。這更是直接阻斷了很多漢族知識分子的從政之路。所以,那時候對朝廷上所發生的重要事情,漢族人知之甚少,也無法大量獲取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典籍記錄也就少了。
在這種背景下,文化的巨大差異、語言溝通交流的障礙、不同階級的尖銳對立,也導致了在國家長年處於渙散狀況和混戰的背景下,難有較全面完善的史料流傳下來,以供後人作為素材來編修元史。
(“滿漢全席”是民族融合的產物)
最後,當時元朝統治者對所征服區域的人民進行殘酷殺戮甚至屠城,對資源進行簡單佔領和瘋狂掠奪,直接導致社會混亂、不同階層的嚴重對立與仇視,底層百姓極度貧窮、缺乏安全感和穩定的生活。人們的物質生活尚且難以保障,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更是無從談起。文化的落後、停滯讓精神產品的生產變得沉寂,難以出現在整個中國古代歷史上舉足輕重的鴻篇鉅著。
除了以上內容,我贊成這樣一種觀點:文學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歷史是文學的一個側面,文學記錄歷史,即所謂“文史不分家”。眾所周知,總結或歸納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在文學領域的成就,總會提及“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此中,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開始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元滅南宋後入主中原,才開始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等地開枝散葉並逐漸流傳開來。
(元曲)
然而,熟讀元曲的人恐怕都只知道,元曲不乏“元曲四大家”等優秀文人,但很多創作者甚至不敢為自己的作品署名,一些人甚至直接署名“無名氏”,以躲避可能的“不當言論”而帶來的殺身之禍——因為,元朝文人,特別是漢民族的有識之士,創作的大量“元曲”都是點評元朝時事,針砭時弊,冒著砍頭的危險用文學形式抨擊朝廷的暴虐、黑暗與腐敗。在這樣一個顛沛流離、身世飄零的社會中,文人安身立命的環境如此惡劣,文史典籍的整理校訂也就缺乏內外部諸多條件。
可惜元曲這一創新的、頗具代表性的文學體裁生不逢時,其輕鬆、詼諧、活潑的曲調仍然難以紓解元朝文人的苦難、深重的生活現實。隨著短命王朝的覆滅,元曲也在歷史前進的滾滾車輪中漸行漸遠,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元代文學成就遠趕不上唐宋文化的巔峰,也比不上明清的古典文化復興、新興文學形式崛起的時代。
補充說明:想了解元朝的歷史,不妨從“元曲”中瞭解元朝統治快速崩塌的歷史背景、深層次原因。“元曲”就是一部鮮活的“元史”,讀來收穫良多,特抄錄一曲供大家參考:
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無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哀哉可憐。
回覆列表
古代寫史書,都是很認真的,寫進史書裡的每一件事,都要有相應的資料佐證。但是元代蒙古人雖然締造了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但他們的文化水平可能連現在的初中生都不如,根本不會拿個小本本把朝廷裡發生的事記錄下來。所以歷代寫元代歷史的時候,實在是無處下手啊!那麼多年了!老子又沒親身經歷,鬼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不是不想寫,是無處下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