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中的燕兒

    一般人不崩潰個幾次是不可能的,慢慢練心智吧。

    像我們這種上班族,下班已經半條命沒了,著急忙慌給弄飯,吃完在看作業,還得看著別太晚,以免影響孩子的睡眠,看作業稍微出點岔子,不崩潰那才是神了,長此以往,連家都不想回了,娃也搞的六神無主的,惡性迴圈呀。

    所以,平時不要輔導作業,但是不是說不管孩子作業。

    但凡家長是5:30以後下班的,學校現在都是3:15作業下課,孩子不是在學校託管就是外面託管班,跟孩子約法三章,吃飯前必須寫完作業

    孩子有作業記錄本,按作業記錄本來,讓孩子自己寫完一個打鉤一個,在家長檢查作業前完成(以免有作業漏寫);

    家長只負責檢查作業是否完成,不檢查對錯(真心不建議檢查對錯,有時候老師講的解題思路和家長還不一樣,按孩子的思路來,再說大點咱還不會了,還不如早點培養孩子自己的習慣);

    不會的題主動找家長問,不問就不管,問的家長這時候要講方法(比如有不會寫的字,告訴查字典,以後不會的字也是先查字典;不會的題,自己先按自己的想法說,家長輔助幫助解題);

    遇到家長把握不好的題,如實說出自己的理解,並建議孩子第二天跟老師再確認,這樣孩子也能加深印象。

    這樣下來,孩子作業也寫能完成的七七八八了,剛開始難免有漏寫或者家長沒檢查而寫錯的,這都是正常的,家長一定要溫和的和孩子說這些問題,不要動怒,允許孩子犯錯,給予孩子改錯的機會。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發現就有效果了。

    貴在堅持。

  • 2 # 夕陽下的牆

    想想自己小時候,也許還不如孩子。

    好的作業習慣,是培養出來的,不是天生。

    不是生了孩子,就能做好家長的,要學會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一個合格的家長,對於孩子寫作業時出現的問題,要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你崩潰,那孩子也崩潰了。

  • 3 # 嘻嘻之家

    首先,提高家長自身對孩子教育學習的認識。孩子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得教,‘生養教’是未來教育的核心內容。

    其次,家長想一想孩子將來如果不太好,我們是不是會很操心,孩子將來很出色,我們做家長很省心,能夠安詳晚年!

    再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陪著,嘗試著也看看書,陪伴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有利於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 4 # 她是他姐

    相信這是每個輔導過孩子的家長,都會患上的病,要解決的方法大體有兩種,1、請輔導老師代替你輔導孩子,這樣你就能跟孩子做到母慈子孝,不會雞飛狗跳了;2、正確認識孩子的能力,不能用你已經熟練的思維模式,去判定孩子也應該會,就像孩子當初蹣跚學步的時候一樣,你要有耐心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思維消化吸收,當你在極度生氣的時候,長吸一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換個角度去思考,你小的時候在遇到不會的題的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要幫助孩子給他信心,不要讓孩子畏而生懼了,這樣孩子的心就更不能安靜的思考解題方法了,而是在觀察你的臉色,思考如何可能才會不被捱揍了,孩子的心都亂了,何來思維?建議家長們都看一下臺灣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 5 # 石頭聊家庭教育

    我對這個問題有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非常理解家長們的這種情緒,很少有家長在輔導孩子能做到心平氣和的。

    好的,我們下面進入正題。

    我們一定要明確一件事情:生氣是我的事情,而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進一步講,就是我們所要做的只是輔導孩子,他需要我的幫助,我就有存在價值,反之我就應該走開。

    生氣的時候,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我真的認同了這個觀點,我是否會因為別人的事情而生氣?

    很明顯,不會!因為那是別人的事情!

    但,我並無能完全脫離和孩子的關係,我暫時還做不到:孩子的全部歸孩子,父母的全部歸父母。

    當我真的很生氣時,我會採用這個方法:閉上眼睛,去感受自己身體變化最大的一個部位,不去做任何抵抗和解釋,只是去感受這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感受。 然後我的怒氣就會慢慢消失,再次迴歸理性,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方法是從冥想演變過來的,其中的原理我們這裡就不談了。

    我的變化主要集中在臉上,我會感到:自己臉部的肌肉在暴起,一股股怒氣從心頭一直湧到臉上,然後扭曲著自己的臉,產生了可怕的變形。面對這股情緒,我不做任何抵抗,而是去感受它,去理解他,甚至是站在它的角度去看自己,然後再反過來去看它,反覆幾次,再大的憤怒都會消失。

    最關鍵的是,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條件去做這件事情,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又因為,我們在做輔導孩子的工作,所以就應該讓孩子意識到效率的重要,這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們只能抓那些最為重要的事情,其它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就應該教給孩子自己去處理,不要管的太多了,這也叫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你就不需要限制孩子如下的行為:晃身子,站起來、坐下去,摳手指,總是找藉口出去,用鉛筆亂劃......;

    又或是要求他:坐直了,離書遠點,態度能不能端正些,要認真聽媽媽講話,能不能快點完成作業……

    這些事情,父母儘量少去管。因為我們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這些行為反而證明孩子本身遇到的問題,就如同發燒是因為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它是病症的反應,家長要著急的不是發燒本身,而是什麼引起的發燒?是什麼讓孩子坐立不安,那樣不耐煩寫作業。

    如果瞭解了這些道理,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那麼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希望的我的答覆對你有幫助。

    我是石頭聊家庭教 育,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銀行理財有哪些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