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清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根據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特性,一般由低到高分為R1-R5共5個風險等級:
R1、謹慎型或低風險,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或高風險,不保本,風險極大。
所以投資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要注意產品說明書中的風險等級,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收益。
二、重視風險評測
第一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都會進行風險評估測試。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投資者只能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產品,比如你的風險評估結果是穩健型,那麼你就只能購買R1和R2兩類產品。
然而很多銀行理財經理為了提高銷售,會引導客戶甚至代替填寫風險評估測試,以保證購買產品時不受限制。對於客戶來說,買到“風險超標”的產品,就面臨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測試一定要自己認真做,不能走過場。
三、避開“募集期”漏洞
購買理財產品要注意兩個時期,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資期。通常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
比如一款產品1月5日開始銷售,1月10日結束募集,1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說如果你1月5日購買這款產品,5日到10日這6天裡是沒有收益的,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計算。
所以儘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或募集期較短的產品,減少資金時間漏洞。
四、看清收益率
購買理財產品時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收益率了,但要注意的是,預期收益率是指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對收益率的一個估值,並不代表產品的實際收益率。
以結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例,這類產品雖然都有一個較高的最高預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動很大,到期時很有可能達不到最高預期收益率。
五、甄別是否是銀行理財產品
不要以為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發行的,實際上,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的產品外還會幫一些第三方機構代銷產品,比如信託、保險、基金等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為了賺取更高的佣金提成,理財經理往往會以高收益為誘餌,向客戶兜售這些代銷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前需要認真的甄別,重點看合同上是否有銀行公章,另外,對理財經理推薦的高收益產品要保持理性,問清楚產品屬性和發行方。
在購買銀行理財時要記得多留個心眼,最
一、認清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根據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特性,一般由低到高分為R1-R5共5個風險等級:
R1、謹慎型或低風險,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或較低風險,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或中等風險,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或較高風險,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或高風險,不保本,風險極大。
所以投資人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首先要注意產品說明書中的風險等級,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收益。
二、重視風險評測
第一次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都會進行風險評估測試。根據銀監會的規定,投資者只能購買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產品,比如你的風險評估結果是穩健型,那麼你就只能購買R1和R2兩類產品。
然而很多銀行理財經理為了提高銷售,會引導客戶甚至代替填寫風險評估測試,以保證購買產品時不受限制。對於客戶來說,買到“風險超標”的產品,就面臨著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風險。因此風險評估測試一定要自己認真做,不能走過場。
三、避開“募集期”漏洞
購買理財產品要注意兩個時期,一是募集期,二是投資期。通常銀行理財產品在資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
比如一款產品1月5日開始銷售,1月10日結束募集,1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說如果你1月5日購買這款產品,5日到10日這6天裡是沒有收益的,只能按照0.35%的活期利率計算。
所以儘量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或募集期較短的產品,減少資金時間漏洞。
四、看清收益率
購買理財產品時投資者最關心的就是收益率了,但要注意的是,預期收益率是指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時對收益率的一個估值,並不代表產品的實際收益率。
以結結構性理財產品為例,這類產品雖然都有一個較高的最高預期收益率,但收益波動很大,到期時很有可能達不到最高預期收益率。
五、甄別是否是銀行理財產品
不要以為銀行賣的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發行的,實際上,銀行除了銷售自己的產品外還會幫一些第三方機構代銷產品,比如信託、保險、基金等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為了賺取更高的佣金提成,理財經理往往會以高收益為誘餌,向客戶兜售這些代銷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前需要認真的甄別,重點看合同上是否有銀行公章,另外,對理財經理推薦的高收益產品要保持理性,問清楚產品屬性和發行方。
在購買銀行理財時要記得多留個心眼,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