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屋253315373

    徐晃是老死的,病亡。張頜是在追擊蜀軍的過程中中伏被射身亡。儘管有司馬懿陰謀論,但是屬於戰死。談不到什麼被迫害吧

  • 2 # 鶴語太平

    徐晃亡,病故;張郃死,因追擊遇伏,中箭身亡。

    分析:

    徐晃(生年不詳-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之戰、白狼山之戰、赤壁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后,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

    張郃(生年不詳-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後任蕩寇將軍。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全軍危急,張郃代帥,屯兵陳倉。曹丕稱帝后,升左將軍。

    如此二人勇武兼備,德高望重,備受曹丕信賴,那麼,無形中對司馬懿來講便是絆腳石了。

    司馬懿又是什麼人呢?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如此大才且心“存”天下之人,豈能讓兩個石頭絆住手腳。於是各種巧合就出現了。

    226年跟司馬懿出征抵禦諸葛瑾,227年就病死了;231年諸葛亮兵敗,退守祁山,司馬懿命張郃追擊,箭中右膝,竟然離奇的就故去了。此二人之死均離不開司馬懿,箇中因果,不勝玩味啊!

  • 3 # 偉人雜談

    三國演義中,魏國大將徐晃,此人參加過官渡之戰、平涼之戰、赤壁之戰等重要戰爭,曾經有一次戰役,關羽敗在他的手上,他被稱為曹操的周亞夫,所以在武將中排名還是很靠前的。關於徐晃之死版本很對,但是作為研究中都以三國志為主,而三國演義多帶有文藝色彩。當時還是曹丕在位,由於孟達造反,於是司馬懿派徐晃急行軍去絞殺孟達,孟達看到徐晃,急射箭到孟達額頭,導致孟達去世。

    談起魏國大將張合,他的死一直是迷霧重重,今天我們來揭開面紗!其實他是非常忠於曹氏家族。說起張合之死,不得不聯絡到司馬懿。當時大都督曹真去世後,由司馬也就是說,張郃與司馬懿發生了最後一次爭執,最終導致張郃喪失了性命。當時蜀軍統帥諸葛亮性格謹慎,很難想象在撤退中會露出破綻,甚至會設下圈套。張頜的意思是不追擊,最終司馬懿強行命他去追,最終不幸身亡!

    徐晃和張合曹魏的統一事業而戰鬥當作自己人生信條以此為動力,他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元勳,也是中國古代的最具實力的帥才!

  • 4 # 太白山上的雪

    本人認為魏國大將張頜與徐晃確實死因很蹊蹺,我們不防分析一下!

    (1)張頜與徐晃都是曹操時期能征慣戰的名將,到曹睿這一朝都算是元老基別且資歷深厚的老將了。

    (2)張頜奉魏國大都督司馬懿之命與蜀國姜維作戰時被亂箭射死,徐晃也是奉司馬懿之命做先鋒與孟達正面交鋒結果也是中箭身亡。

    (3)縱觀曹魏後期,在魏國朝野上下能征善戰且威望都很高的兩位老將軍張頜與徐晃本應該因年紀大而在魏軍中做一做軍師或者參謀一類的職務但是確被人當馬前卒衝鋒陷陣,以致陣亡!

    我們再看一下司馬懿家族這邊,當司馬昭和司馬師弟兄們欺凌魏國君主之時,朝中正直敢言之人寥寥無幾,已無擔當大任的將材可用,我們試想一下,當初要是魏國的張頜與徐晃要是有一人不死,司馬家族何敢橫行無忌而視魏主於無物,正因為當初精明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深知這張頜與徐晃以後會是司馬家族奪取魏國政權的絆腳石,所以分別把他們派到不同的戰場,借敵軍之手除之而後快!

    綜上所述:張頜與徐晃的死本來就是司馬懿設定好的陰謀,只是他們死了都不知道被司馬家族利用了!

  • 5 # 遨遊文史世界

    徐晃和張郃都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他們兩個是魏國不可多得的良將,在魏國後期,他們二人的先後死去,可以說為司馬家族的反叛清空了障礙。那他們兩人的先後死去,有什麼陰謀呢?

    小說死法

    徐晃頭部被孟達一箭射中之後而死。徐晃之死是為了情節需要。增加小說的趣味性。

    張郃是追諸葛亮而死,小說中司馬懿使用激將法後,張郃才去追的諸葛亮而被射殺。主要是為了體現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而反襯張郃和司馬懿的不足。

    正史死法

    徐晃是正常的病逝,屬於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生老病死,可以說沒有多少研究價值。不做過多解釋。

    在三國志中記載張郃追擊諸葛亮到木門,被飛箭射中右膝而死。沒有說明是自己主動追擊還是司馬被動追擊。

    但在魏略中是這樣記載的,張郃認為不應該追擊諸葛亮,圍城必開出路。但是司馬懿不聽,不認同這種說法,所以張郃迫不得已進軍而被射殺。我個人更認為是司馬懿逼迫張郃進軍這種記載,意在逼死張郃。

    1.司馬家族早有野心,但有張郃等人在,司馬家族的反叛勢必會受到巨大的阻礙,司馬懿為蕩平阻礙,逼迫張郃進軍,借諸葛亮之手殺死張郃。這樣一來,張郃一死,少了一塊絆腳石。

    估計諸葛亮也心裡美滋滋,我靠,這一仗殺了魏國大將張郃,大振我漢之國威,大漲我軍之士氣。

    2.殺雞儆猴,殺一儆百

    司馬懿除了清理絆腳石外,還起到給其他反抗自己的人的震懾作用。張郃反抗,被我設計殺之,你們是歸順我呢,還是反抗我呢?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僅會使反抗之人減少,也會使投入自己麾下的人增多。

    司馬懿設計,借用諸葛亮之手殺死了張郃,使反叛之路又進了一步。你認為呢?

  • 6 # 說道231960427

    封建專制,封建社會,家天下,講究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一翻事業。對於司馬懿來說,自然想呀?皇帝輪流做,不知到誰家。為爭那椅子,那怕血流成河,血染黃沙,兄弟相殘,父子相爭,用盡陰謀詭計多端,也做得出來的。司馬懿是看得見希望,有希望,就盡力圖,爭一爭,搏一搏,一朝得蜀,封蔭子孫,傳留後世。為什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說明司馬懿,早有不臣之心,早做準備,排除異己,掌控權力,權力貪婪,人心可怕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淹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