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修閒哥1

    以前過年和現在過年完全不一樣了。

    九十年代前說吧,我感覺那時年味十足,過年有盼頭,有意思,物質雖然匱乏但精神生活充實,人情味兒足。

    除夕貼對聯,全家吃團圓飯(團圓飯是最為重視的一頓豐盛的晚宴,七個碟八個碗一大桌子好吃的)、看春晚、守夜、半夜全家包餃子放鞭炮、吃餃子,其樂融融。

    初一早起,早飯必須是吃新包的餃子,最好是白菜肉餡的,意味著百福到來。穿新衣服結伴出去拜年,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二大爺、左鄰右舍都要拜到。各家都準備了糖塊、瓜子等招待一幫幫前來拜年的。

    初二一般是回孃家,領著老婆孩子帶著禮物到老丈人家,如果連襟多的就特別有意思,大家互相比著喝酒,興高采烈的談天論地。

    人們都在感觸,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人情味越來越淡了。

    尤其近幾年,政府不提倡年前祭祀燒紙,移風易俗,不提倡燃放鞭炮,很多傳統的不利於現代生活的事物逐漸取消了,通訊發達了,人們感覺年味沒了。

    很多人說現在吃什麼都不覺得香,那是由於生活好了,每天都吃的和過年一樣,所以感覺不香。

    每天都穿的和過去過年一樣的衣服,所以不用盼望過年才穿新衣服。

    期盼的少了,對精神生活要求高了,所以春晚已經滿足不了目前人們的精神食糧需求。

    年味淡了、沒了實屬正常現象,是物質生活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毯是怎麼打掃的,除了用吸塵器,還有別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