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觀凡間

    孔子陷入“緋聞”後,顯露出可愛耿直的一面

    《論語·壅也》記載: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南子是當時衛國實際的掌權者,長得十分好看,但名聲不好。

    南子身為衛國國君衛靈公的夫人,但她一直和宋國的公子朝有私情。

    而衛靈公卻不加阻止,反而縱容南子。

    孔子去見過南子後,子路很不開心,認為孔子怎麼可以見這種人?

    孔子則急於撇清和南子的關係,辯解道:

    “我如果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上天都要厭棄我,上天都要厭棄我!”

    透過兩千年的時光,我們還能從字裡行間看到一個面紅耳赤急於辯解的老頭子形象。

    參考文獻:《論語·壅也》《史記·孔子世家》

  • 2 # 齊天大勝小坤寶

    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顏回37歲(有說41歲)早逝,帶給他比較大的傷痛。

    孔子老年周遊列國,但比較窮困潦倒,接觸易經的時間比較晚,晚年主要心思在研究易經。也許他早些年學通易學,肯定會少走許多彎路吧。

  • 3 # 半個南山人

    關於孔子的故事記載的有很多,這裡就說點跟孔子有關的軼聞吧。

    孔子曾與幾個學生,乘坐一輛牛車周遊列國。到處遊說,宣揚自己的主張。在當時,人們對他的學說褒貶不一,有的擁護,有的反對,所以每到一處,大家對他的態度各不相等。依照對孔子的態不同,各地的人們也就有了自己的綽號。

    孔子出生在山東,山東人為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學者而感到自豪和榮耀,總是處處誇耀孔子,所以就把山東人稱為山東誇子。

    山西省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孔子的牛車在山西邊上,轉來轉去,被高山所阻,就是不能進入山西境內。山西人聽說孔子是位偉大的學者,也總希望孔子能到山西來講學,於是,到處尋找孔子,所以就把山西人稱為山西找子。

    南方人相對北方人頭腦靈活,孔子來到山青水秀的江南,立刻受到那裡人們的歡迎。聽他講學的人甚多,他們為了把孔子的字說,理解得更深刻,更明瞭,孔子講完一遍,問他們聽懂了沒有,他們總說:沒有聽懂,於是孔子就接著給他們講。他們知道孔子有誨人不倦的精神就用這種方法瞞著孔子,以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就把南方人稱為南方瞞子。

    在中國北方的邊陲,居住在這裡民族,對於孔子的說教,即聽不進去,也不接受,所以,孔子每到一處,總沒有人願聽,並把孔子趕跑。故稱那都分北方人為北方打子了,就這樣流傳至今。

  • 4 # 金平文化

    孔子的故事代代誦讀:禮行德教的文化不斷弘揚!

    1、孔子行禮

    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

    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裡去玩了吧。”

    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你行大禮幹什麼呢?”母親問他。“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2、評贖奴隸

    當時在春秋時代,魯國有個規定,凡是到國外旅行去,看到有魯華人在外國被賣為奴隸的,可以花錢把他贖出來,回到魯國後,到國庫去報帳,國庫照付。孔子有一個學生,真的在國外看到有魯華人被賣為奴隸了,就把他贖出來。贖出來以後,他沒到國庫去報帳,別人都說這個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後,大罵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錯了。別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贖了人,又不去報帳,這不是好事嗎?不是品格高尚嗎?孔子說看問題不能這樣看,他這個做法,實際上妨礙了更多的奴隸被贖出來。

    這個人回來後沒有去報帳,將來別人看見做奴隸的魯華人,本想贖他出來,又想,我贖了以後,如果去報帳,別人就要議論:以前某某人不報帳,你去報帳,你的品格不如他。這樣,這個人就可能裝作沒看見,不去贖人了。所以,這個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人家贖買出來,是有害的。

    3、落水救人

    有一個人掉到水裡去了,孔子的一個學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來了,家屬感謝他,給他一頭牛,他就收了。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了,表揚這個學生,說這個學生做得對,這會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為救了人之後,人家給錢,是可以收的,於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願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觀的效果。

    4、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這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子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

    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師襄子,直到現在,孔子的名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仍是我們的座右銘。

    5、孔丘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丘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丘讓路。孔丘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

    孔丘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歎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買空軍好還是機械師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