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媽育兒超越自我

    教無定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需要因人而異的對待。現實是,學校很難真正做到,為此,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斷髮現孩子的特點,逐漸把其潛質引匯出來。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潛質,現實中,真正用心去引導孩子的家長畢竟是少數,而多數都在從眾的聊些關於孩子的快樂成長,但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成長,其實還有更多的人並沒有搞清楚一個孩子快樂成長的真正含義。

    從眾的觀念永遠都屬於多數人,但機會往往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為此,關於孩子的教育,懂教育的和不懂教育的,有時間的和沒有時間的,有教育能力和缺乏教育能力的......不同層次的家長雖然給予孩子的是同一種愛,但愛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家長把孩子培養成了少年大學生,同樣會有很多孩子在少年就開始學會自食其力了......

    關於孩子成長的快樂,奮筆疾書和勤奮好學的孩子就不一定不快樂,沉迷遊戲和生性慵懶貪玩的孩子未必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快樂! 作為育人者,我始終覺得,一個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成長,享受了太多不該享受的享受,就必然無法感知正在享受的享受;自由了太多不該自由的自由,就一定喪失自我約束而感知是教育處處剝奪了他想要的自由!

  • 2 # 心理師楊玉娜

    用成人化的簡歷方式細數孩子的成長學習經歷,讓我們覺得父母對孩子真的很用心,付出真多,孩子真聰明,真爭氣,這讓很多父母自愧不如。我們不禁懷疑:現在難道不流行炫富了?開始流行炫孩子?

    無論是炫什麼,背後都流露出來的是強烈的被關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這種人習慣把自信建立在外界自己做了什麼,擁有什麼上。這樣的父母也會引導著孩子把自己人生的價值和自信心建立在外界這些自己做過什麼,擁有什麼獲得什麼之上。而不是在自己這個人內在和作為一個人本身上。長時間的影響之下孩子會變得患得患失而沒有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負面的影響的。當然,如果只是為了獲得進入名校的入選資格而為之,就另當別論。

  • 3 # 單車俠之家

    隨著時代生活的發展,對優質生活的嚮往,人們越來越享受生活,有了寬敞的房子,豐富的美食,快捷的代步工具。

    大部分人有了安逸的生活,人們不再為了吃穿發愁,為生存擔憂,向越來越好的未來穩步邁進著。

    可是在這些優越的外在條件下。人們也感到了更多的孤獨、寂寞。

    當我們走在城市裡,車水馬龍的街道,已經不是早些年讓孩子們能肆無忌憚跑鬧、瘋癲、釋放童真的環境。

    而室內的遊樂設施又只能把孩子圈在一方天地裡。我們要如何改變?才能給孩子健康、歡樂的童年?

    我們一家來到這個城市大約4年了。在這裡買房、定居、創業以及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場所。

    看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我們也越來越開心,感覺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還是比較成功的。

    直到那一天......

    我帶著她去超市買東西,我讓她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食物,她看著我說"爸爸,我不知道什麼好玩"我問她你知道別的女孩子都喜歡什麼?

    她說"我不知道"。

    孩子的回答又一次驚醒了我。

    她說"我還沒有朋友"。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我破壞了孩子的童年生活。

    這件事以後我就開始慢慢的,不給孩子那麼多的學習壓力。

    我帶著孩子不斷的在外面玩各種的娛樂活動。

    可是效果並不是太好。後來回到了小區,突然發現小區廣場上有“兒童共享腳踏車”。看見小區所有的孩子都在搶著這個腳踏車來玩兒。

    我當時很好奇,就去諮詢了一下工作人員。

    剛開始騎時,感覺女兒還不太會,我就在旁邊跟著她。"爸爸,你不要看著我騎車,我會騎,你就在一邊坐著看著就行了"。她跟我說完這句話,就自顧自地騎了起來。

    我們這個廣場很大。我就坐在長椅上,看著孩子騎腳踏車。孩子每次騎車路過我的時候總是對我招手,總是對我笑。

    還對我喊"爸爸,你看我都飛起來了,我騎的快不快"。

    而其他的孩子也紛紛加入了進來,大約有個十二三個孩子,慢慢的大家就好像成為了一個集體,和孩子一起,互相追逐,玩耍,好像在比賽一樣。我心裡想:也許這就是孩子交朋友的方式吧。

    不一會兒,小朋友們漸漸的熟悉了。

    並分成了兩個隊,其中一隊好像是她當了小隊長。只見她領著她的小隊員笑嘻嘻的來到了我的眼前:"爸爸,這些都是我們小區的小朋友"。

    然後他指著後面的一個扎馬尾辮兒的小女孩說:"這是我們家樓下的,和我在一個學校上學,以後我們上學可以一起走"。我笑著和這些孩子打了招呼。

    然後她們又到另外的家長那裡去介紹,還一直在商量著什麼。

    回家的路上我好奇的問她:“你們剛剛在商量什麼事情嗎?”。

    她笑了笑說:“我們約好明天早上起來一塊兒騎腳踏車,還在廣場上,然後比賽。爸爸,你會同意嗎?"。

    "好,明早爸爸喊你起床,你不許賴床哦!"看到孩子能這樣開心,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現代人經常會以自我經驗作為教育基礎,以至於催化了社會的攀比。

    每個人抱著”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未來“,選擇了去剝奪孩子的童年,為了所謂的”成功“早早準備著。

    這樣,一個孩子的童年註定了變得孤獨。

    而社群服務童車的出現,更像是一個紐帶,把社群的孩子聯絡在一起。

    看到孩子們一起玩耍的開心笑臉,我不由深思:經驗是成功或失敗之母嗎?也許並不是。

    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賦予經驗的認知和意義。

    童年只有一次,生和活是基本需求,但生活不單單為了生或為了活。

    所以,請把孩子的童年還給他,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於作者

    關於單車俠

    不僅讓蝦爸蝦媽們告別上下樓搬運,孩子無需成長換車,更無用高價購買兒童腳踏車,無押金讓您的寶貝,在家門口享受騎行的樂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週末業餘時間如何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