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湘吖子

    黃鱔的稻田養殖技術

    1、稻田養殖黃鱔的選擇:水質清新無汙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堅實不漏水,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較低窪稻田為好。

    2、修築田間工程及防逃設施:加高加寬田埂,田埂高70cm,底寬60cm,頂寬45cm,在田埂上用塑膠薄膜或紗網做防逃設施,膜或網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3、黃鱔放養:挑選規格整齊、無病無傷的鱔种放養,選擇體色黃色並夾雜有大斑點作養殖品種較佳,生長較快,放養規格為5~20cm。運回的鱔苗在放入池中以前,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黴病,又可消除鱔苗體表的寄生蟲,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4、飼養管理

    ①水質管理:保持田中水質清新,適時加註新水,一般春秋季7d換水1次,夏季3d換水1次。確保做到水質“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②餌料管理:鱔种放養後3d內不投飼,以使鱔種體內食物全部消化成為空腹,使其處於飢餓狀態,然後在晚上投餵黃鱔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雜魚或動物內臟,投飼量為體重的1%~2%。等到吃食正常後,可在引食飼料中摻人蠶蛹、蠅蛆、魚粉、米糠、瓜皮等飼餵,投飼量視吃食情況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4%,在水溫26~28℃黃鱔生長最適溫度時,投飼量可增加到體重的6%~7%。

    ③病害管理:病害的防治在養殖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苗種在放養前要消毒,養殖溝在鱔苗投入前7~10d,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kg清塘消毒,平時每半個月用15mg/L的生石灰溶液消毒,做好預防工作。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儘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症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服藥和外用藥消毒結合治療。預防方法:鱔种放養時嚴格消毒,堅持經常巡田,檢查各項設施是否有損壞,特別在雨天要對進、排水孔及堤壩進行嚴格檢查,防止黃鱔逃逸。

  • 2 # 80後農民大飛

    稻田裡放養黃鱔,沒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只須控制放養的數量。稻田中的水、陸昆蟲及其幼蟲就足夠當作飼料,無需另外投放飼料。這樣既有利於水稻生長,提高水稻產量,又可收到一定數量的黃鱔。稻田養殖黃鱔的成敗關鍵在於田埂是否加固、加高和有無滲漏。所以,放養黃鱔的稻田,要預先加高、加固田地埂,發現有漏水現象要及時修補,以防黃鱔外逃。同時,稻田所用農藥對黃鱔有影響的有蘇化203、敵敵畏,其次是樂果、223乳劑,而除草醚、馬拉松等農藥對黃鱔基本上沒有影響。

  • 3 # 西門戒戒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且水源無汙染,保水效能好,鱔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採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待稻穀收割後,排幹水溝內積水,集中起捕成鱔出售。

    一、田塊的選擇

    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且水源無汙染,保水效能好。稻田面積2-3畝,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的規格為:寬50-70cm、深20-30cm,水溝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幅寬100cm的60目尼龍網片構築80cm高(埋入土層20cm)的防逃牆,2稻田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二、鱔种放養

    鱔種要求規格大而整齊,體質健壯。放養密度一般以每m2稻田放養25g/尾的鱔種2-3尾。鱔種入田前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min,可有效預防體表疾病的發生。

    三、施放基肥

    採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kg,另加過磷酸鈣30kg。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kg。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四、投餌方法

    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飼料以蚯蚓為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掌握“四定”投餌,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為鱔魚體重的6%-7%。食臺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以便於黃鱔均勻攝食。

    五、施藥管理

    其原則是: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早防早治,防重於治,這樣可避免高毒高濃度藥物對黃鱔產生藥害。粉劑藥物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時噴施,液劑藥物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稻田霧起之前進行噴霧。

    六、成鱔的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排幹水溝內積水,集中起捕成鱔出售。

  • 4 # 小浣優鮮

    在稻田裡養殖黃鱔對兩者都是非常有益的,既可以幫助水稻健康生長,也可以幫助黃鱔利用稻田裡良好的淺水條件和遮蔭環境實現高產,一舉兩得。

    那麼我們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問題來提高產出呢?下面我們來介紹其中的4個比較有效的要點。

    1、鱔种放養

    鱔種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秧苗栽種後即可放養預處理的鱔種,按總面積放20~30克/尾鱔種1500~2500尾/畝,入田前鱔種用3~5%的食鹽水洗浴10~15分鐘可有效預防黃鱔體表疾病的發生。

    2、施放基肥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千克,另加過磷酸鈣30千克。追肥以無機肥為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千克。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3、稻田建設

    稻田應選擇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水源無汙染、保水效能好,在田內開挖“田”字形或“日”字形水溝,水溝寬50~70釐米、深20~30釐米,開挖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的12%左右。稻田四周用尼龍網片構築80釐米高(埋入土層20釐米)的防逃牆,同時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4、成鱔起捕

    待稻穀收割後可將稻田中的水逐步排幹,只剩溝內水,先用抄網等工具捕撈黃鱔,剩下的黃鱔待泥土能挖成塊時,尋找黃鱔的洞穴,用鐵鏟等工具翻土捉鱔。需越冬的可在魚溝內留水,也可排幹水後在田面上蓋一層稻草防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美國人喜歡公路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