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樹臨風39585
-
2 # 大漠孤雁入胡天
反對愚蠢的簡化字政策。
二簡字放大了簡化字的缺點,讓人們看清了簡化字政策的愚蠢,只能不了了之。
實行簡化字目的,是提高全民識字率,推進掃除白丁文盲政策;正確做法應該是加強教育,督促學習,讓文盲掌握知識文化,更好地適應生活,完成工作任務。
偏偏中國的磚家層面,選擇了一條“削足適履,殺頭便冠”的愚蠢政策,因為這看上去更容易,更可能實現,簡單目的之路;把繁雜如畫,含義深遠的中國漢字,簡化為接近漢字偏旁符號,便於文盲記憶使用,這就如同削短腳掌,方便穿鞋;削尖腦袋,方便戴帽子,非常愚蠢!
每一個漢字,都表示其獨特的使用場景;更多時,漢字表達的是一段歷史記憶,個體漢字有時就是我們歷史的直接記憶。對漢字的構造破壞,直接就摧毀了漢字的本義,等於毀滅了這一個漢字的生命。古人為了方便書寫筆畫繁雜的漢字,創造了行書(八分楷),但這不是漢字的簡化,而是出於提高漢字的實用性,保留漢字的藝術性,最完美地結合起來,解決了漢字書寫便利問題。
漢字簡化,是為了配合掃盲運動!是為了消滅白丁,提高民眾認識漢字的普及率,提高民眾掌握使用漢字的水平,而不是知識文化向文盲低頭!需要改變的是白丁,需要征服的是文盲,而不是肢解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ーー漢字。
多幾筆漢字的書寫,都做不到?
又如何去傳承中華文明?
又如何對得起
中華先人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産?
鬼畫符,不是中國漢字。
-
3 # 陝甘寧
二簡字,1986年不用了。為什麼?個人以為,一是有些字看著不順眼。二是那幾年形勢,臺灣,香港用繁體字。那一陣子急著要接軌。接近繁體,似乎人家容易接受。把二簡作廢吧。
-
4 # 聖手書生0401
二簡字的最大弊端是形成了文化的斷層。不利於以語言文字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的推行和傳承。並且二簡字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憑空增加了對漢字的認知困難,無法再推行下去。大多數一簡字是由繁體字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如“馬”、“軍”、“車”、“東”、“長”等。因此一次簡化尚有痕跡可尋,但是二次簡化就不同了,完全的打亂了漢字的傳統體系,破壞了漢字的傳統審美,是對文化的摧殘,而非提升和進步,因此最後不了了之。
-
5 # 靜觀世態5
二簡字是我上高一時國家頒佈的,那時我們都已熟練運用了,但後來作廢了。文字無非就是表達情感,說明情況,反映問題,我以為簡化無可厚非。
-
6 # lipurnc
凡事都要有度,一簡比較慎重,很多都是民間已採用的簡寫法,基本約定俗成了,只是不能用於官方文書;有的是草書裡已有的寫法。把這些簡寫統一規範,多數人能接受,這次就作為政府正式批准推廣了;二簡簡過度了,多數人不能接受,不認可,就不了了之了嘛。
-
7 # 使用者9240487773399
中國文字有很多音同意思不同,因此當你用同音字代替時可能意思就變了,這樣別人就不明白你的意思是什麼?這應當是二簡失敗的原因吧!
-
8 # 好大叔
簡化到現在這個地步就可以了,別再簡化了!但是也別恢復繁體字了,我兒子那語文水平簡化字都認識很多錯別字,繁體字估計TM連卷子都答不完!
-
9 # 宇宙飛仙666
一簡其實是好久以來書寫中已經簡化的字,只不過一間幫他正名了,二檢則是政治任務,沒有文化基礎。二簡如果把那些筆畫超多的字簡化下還行,結果簡化了些常用字,又沒文化基礎,真難看。
-
10 # 曾建強11
簡化漢字應有原則。一是要合理,二要有書寫美感。有的人擔心太簡化變成日本漢字,的確有失漢文字色。二簡字有不少不合理也不美,有缺失,比如“菜"字和"建“字的簡化。
-
11 # 流水遊木
國家推行的二簡字,如果你仔細看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字由於過度簡化導致很多文字丟失了重要的特徵特點,單純的變成了一個特殊符號而已。而中國文字是表意的文字,文字自己本身的含義是非常重要的,過度簡化造成重要資訊丟失,不僅丟失了文化內容,學習成本其實也是更加的高昂。
由於繁體字書寫起來過於麻煩,為了降低學習成本提高識字率所以我們要提出簡化字。而我們的簡化字並不是一拍腦門就隨便簡化的。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的大部分簡化字都是古人經常使用的。
在古代繁體字是正式的文書。所有正式公文都必須用繁體字的。但是由於書寫過於麻煩。非常多的文人墨客們在書寫時候就發明了大量的簡體字用於日常書寫。所以一簡字的核心其實是古代文人所創造出來的簡化字。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總結。
我曾經看過關於採訪負責一簡字的文字專家的採訪。專家說簡體字其中與繁體字差距巨大導致無法與繁體字對應的簡化字只有幾十個而已。而大部分的簡體字都能包容繁體字中所蘊含的表意內容。尤其是其中的象形部分根本不妨礙理解的。
所以猶豫一簡字的成功和二簡字過於失敗的簡化。綜合考慮之下取消了二簡字,而正式推行一簡字。
-
12 # 身邊的田野
漢字第二次簡化方案,在當時就像一個新生兒,好多人都覺得“它”新鮮、好奇,可是“它”不久便夭折了。我們現在舉例看看“它們”生下來都長什麼樣:
1.“家”簡化為“宀”下面一個“人”,可是這個字寫出來像“穴”,家難道成了墳?
2.“面”簡化為為“丆”下面一個囗,這會讓人這麼想:面布袋都空了,哪裡還有面?
3.“酒”簡化為“氵”和“九”,“漆”簡化為“氵”和“七”,這樣稱呼是不是太滑稽了?
4.“蛋”簡化為“旦”,“雞旦”和“元旦”有什麼關係呢?
5.“信”簡化為“亻”和“文”,那寫封信得鄭重其事地搞成一篇文章嗎?
諸如此類,如“停”簡化為“亻”和“丁”,“富”簡化為“宀”和“夫”,“糖”簡化為“米”和”廣”,“道”簡化為“辶”和“刀”,“建”簡化為“廴”和“佔”,“病”簡化為“疒”等等,是不是有點啼笑皆非呢?
回覆列表
一簡字已經很遷就了白字先生,可能是走群眾路線吧。把原來老師判為錯誤的字,堂而皇之地變為正確的了。象髮、發都寫成了發,糧寫成了糧,種寫成了種,貓寫成了貓……。二簡字越發不象話了,只要民間有寫的,都算規範字,如:酒寫成了氿還有很多,現在都打不出來。新文化運動時,一批留學美國,留學日本的人,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西方一切都是先進的,把中國的貧困落後歸咎於漢字,認為漢字不如西方拼音文字簡單,先進。認為中國必須廢除漢字,應採取拉丁文!真是有病亂投醫。從那時起,認為是漢字筆劃多,造成了中國人識字難,因而產生了大量的文盲,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因而一再簡化漢字。實際上造成文盲的原因是窮,人們上不起學,絕不是因為幾個漢字筆劃多了一點,而成了文盲。現在,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強大了,人們生活富裕了,幾乎沒有文盲了,這不是簡化字的功勞。現在人們不僅掌握了大量的漢字,還掌握了數理化,連比漢字更難掌握的外文都會用了。這一切說明了是制度的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