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卯金刀

    學習的好習慣,應該是指學習效率高、學習效果好的學習習慣,不應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等。那麼學習的好習慣有哪些呢?按照學習知識的過程來講,有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及時作業、歸納總結等。

    一、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通過預習瞭解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及通過本節課學習要達到的目的,這樣在聽課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

    二、認真聽講。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在課堂上的45分鐘。通過預習但沒有掌握的知識要認真聽講,重點難點知識不僅要認真聽講,還要記下老師講解的思路、圖形、例題等。

    三、及時作業。聽完一節新課之後,所學的內容並不能完全掌握。要及時做作業去鞏固、通過適量的練習達到融會貫通、熟練應用的程度。特別重要的是作業一定要獨立完成。

    四、歸納總結。在這裡推薦兩個方法,畫思維導圖、做錯題本。通過畫思維導圖不僅複習了所學的內容,還能形成知識網路;錯題本則可以記錄通過練習、考試發現的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還便於隨時翻閱複習。

    好習慣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成功在於堅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成功不再遙遠。

  • 2 # 嚴汝祥

    看了此題,感到難以為情,說要“請專業人士指點"但本人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只是一個農民。但既然看到了題目,就談一談體會。

    學習的好習慣到底指哪些方面,我的認識是,首先要有求知慾,學習要實實在在的,不能流於形式。有的家庭裡購買了很多書,但大都束之高閣,只是裝璜門面,讓人感覺這家人是如何喜歡讀書。真正的好習慣是坐在僻靜的地方,一本書,一杯水,一支筆,一個草稿本,把所讀的內容根據經典,重點在書中標明,有些要摘抄在本子上,等放下書有空後在整理在正規的筆記本里。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眼過十遍,不如手過一遍"。有些生僻一些的字詞一定要及時搞懂吃透。好在現在有《百度》條目,不知道的地方,點開百度它會告訴你。

    說了以上這些,另外臨睡前你就不要再看你的那本書呢,只看所記內容,在寫一寫自己的心得體會,到天亮起床前重複讀筆記幾遍,這樣你就把一天所學基本裝在了腦海裡。

    本人年紀大了,還想多學一點知識,但記憶力明顯衰退了,但根據年輕時這類的習慣,仍然很有益處。例如讀《陋室銘》《百字箴》《寒窯賦》等古文就是根據此法讀記的。

    有網友可能笑話,你一個老農民有什麼資格到這裡談天說地。但我認為,我這習慣讓我終生受益:我雖然地位寒微,物質不豐,但我活得一樣有尊嚴,所到之處,仍然受到了人們的尊重。

    因為“腹有文章心自華。"天底下“識貨"的人很多。

  • 3 # 小豆兜

    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讀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那些歪著趴著寫字讀書的孩子不僅會影響他的身體發育,還會影響到孩子對細節的把握。

    2、主動按時完成作業。孩子作業拖拉,不催促不主動寫作業,這些都是沒有擔當,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3、自主閱讀課外書。課外閱讀是增長知識,開拓視野的最佳途徑。

    4、審題思考。這個習慣非常重要,經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聰明,這些題都會,就是不認真錯了。這樣的孩子就是沒有審題習慣,做題不讀題,有了答案不思考驗證。

    5、做事專注。學習需要靜心,但是中國有句老話“戲臺底下也能看書”,鑼鼓喧天的噪雜環境裡,偏偏就有人能不受干擾,完全把精力投入書中,這就是專注力。我們要培養孩子能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並且在完成這一學習任務的過程中百分百投入,不受其他事物影響的習慣。

  • 4 # 吾本思無邪

    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從孩子幼兒時期就開始培養。比如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教師或父母尋求答案。

    家長千萬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敢攻克困難。

    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做到: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2.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學生在學校裡的學習有嚴格時間規定,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形成一種時間定向,放學後應先寫作業後玩。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

    3.力戒拖延和磨蹭

    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不專注

    學習時摸摸這摸摸那,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貌似學習,學習效果極低。

    4.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家長不要埋怨孩子為什麼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要鼓勵孩子提出什麼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後積極啟發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死記硬背或放下不管。

    5.複習舊課,預習新課的好習慣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殆”,“溫故而知心”。這個道理毋庸多言,只是執行和堅持的問題。必須讓孩子持之以恆的去堅持。

    ……

  • 5 # 清澤教育列車

    學習的好習慣。做到課前預習__上課認真聽講__及時完成課堂課後作業,這是步入小學後小學生的必需具備的基本學習態度!

    如何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呢?首先,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積極的主動學習興趣,才是孩子獲得好成績的一切根源。

    0__3是幼兒探索世界的開端,有心的家長就會觀察幼兒的需求,家長要協助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比如,幼兒到了視覺發育敏感期,家長要準備紅色,黑白色三種基本色在幼兒面前遠近左右上下晃動,刺激幼兒視覺發育的同時,也引來幼兒對顏色和物體探索的好奇。口腔敏感期,牙齒敏感期,翻滾爬坐走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秩序感敏感期等都是在0__3歲同時到來,敏感期不是永久性的,興趣能力的培養它是有時間段的。對孩子教育足夠重視的家長,不會錯過孩子每一個成長敏感期的興趣培養。在譬如,在幼兒秩序感敏感期期間,幼兒的成長髮展通常以下列三種方式表達對秩序的需求:① 看到東西擺放在平常固定的位置,他會表現出快樂;② 對於東西擺放的無序現象,他可能會發脾氣;③ 只要他能做得到,會自願地把東西放回原位。成人是不能破壞幼兒秩序感的發展需求的,這種秩序感的好習慣一旦建立,將伴隨孩子一生受益孩子一生。

    所以,0___12歲孩子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更重要,在家長的陪伴引導中,學習的好習慣會更容易養成。這種學習好習慣,是自發的,積極主動的,在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家長管理起來孩子也會更輕鬆。

    學習習慣,應該首先是從小養成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的態度。後面步入小學的預習 __專注聽講__及時完成作業__善於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這些都是輕鬆可以做到的。

    當孩子們有了興趣和積極主動的態度,疫情網課不是事,他們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品質也會漸漸養成。這是自覺管理,是對孩子不教的教育。喜歡本人觀點,請多多關注清澤教育成長列車。謝謝!

  • 6 # 知行合一時

    要回答學習的好習慣指什麼,先要了解什麼是習慣,以及為什麼習慣那麼重要。

    首先,習慣是什麼?

    習慣就是兩個字:

    --習(逐漸習得)

    --慣(形成慣性)

    但“行為”只是習慣的外延。

    而“思維”才是習慣的內涵。

    其次,為什麼習慣這樣?

    知乎上有一個經典的問答,對一個學霸來說,到底是天賦更重要,還是勤奮更重要?

    而對大量學霸調查的結果是:

    天賦和勤奮這兩個都不重要!

    那什麼才重要?

    學霸們比較一致的回答是:

    習慣!

    是習慣拉開了學霸和學渣的差距!

    接下來就可以回答:

    學習的好習慣到底是哪些?

    1、有時間觀念。

    3、能抓住重點。

    4、做事有邏輯。

    5、善於記筆記。

    6、事後會反思。

    7、能學以致用。

    到底怎麼樣才能養成好習慣?

    主要三步:

    1、從“微習慣”入手。

    但是要想養成一個好習慣,要從“微習慣”入手。

    比方說,我們今天要開始練習俯臥撐,我就先從第1個入手。當你趴下去做完第1個俯臥撐的時候,我相信你不會馬上起身,你會一直做。假設當你做到第15個的時候,實在精疲力盡了,這個時候你已經超額15倍完成了任務,這種成就感會讓你一直堅持下去。而如果一開始就定了一個非常高的目標,不太舒服,或者是實在太累,你可能就放棄了,實際上是很難堅持的。

    2、堅持至少3周。

    一開始我們就說,習慣是逐漸習得形成慣性的過程。如果要形成慣性,當然需要時間的加持。我們一般認為一個習慣的養成,要至少三週,即21天的時間。

    3、形成規律節拍。

  • 7 # 冬日欣然

    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應該做到:

    一、學習目的。先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這是我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二、學習心態。學習說到底是自己的事情,要能夠耐得住寂寞,享受屬於自己的孤獨時刻。

    三、學習目標。先制定一個長遠目標,再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

    四、學習狀態。能夠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專注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學習規律。任何學習都是螺旋式上升。

    六、學習方法。

    1、養成從要點出發的習慣。

    2、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請多問幾個為什麼?

    3、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和比較容易的地方入手。

    4、學習是一個反覆實踐的過程。一定要注意練習—反饋—糾錯這麼一個過程。完善的反饋系統很重要。

    5、如果一個人不好堅持,加入一個學習小組,相互鼓勵,相互督促,試著把自己所學講出來。

    七、學習環節

    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獨立完成作業—課後複習—及時總結。

  • 8 # 校草003

    學習的好習慣有很多,我從在校學生學習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是預習的習慣。在正式學習一章一節內容之前進行預習,預習一章,高屋建瓴,便於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通讀兩遍教材,大體瞭解各節內容,明確哪節是重點,根據自己的基礎確定哪節是難點。預習一節內容,就要動動筆了,如果是語文,要先圈點重點字詞,不懂的查詢工具書解決,然後書寫掌握;如果是理科,先把公式定律理解背誦,英語的話,就要會讀寫單詞。把基礎的東西掌握了,語文就再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同時把文章的疑難點用問號做記號;數學,可以仿照例題試一試會不會做該節的練習,通過做題發現本節課的難點,以便下一步深入學習;英語,就要讀讀句型課文,理解一下課文的意思,不懂的做記號,便於老師講解的時候重點學習。

    其次是認真聽課、做筆記的習慣。課堂集中精力,不走神,除了解決預習中的難點,還要把老師講解的重點消化吸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聽課過程中,把重難點寫在筆記本上。如果有課堂疑難,下了課抓緊時間問老師解決。

    第三,課後及時練習鞏固的習慣。及時、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如果有時間,自己再做一些相關內容的習題,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既可以提高做題的速度,還可以發現一些做題技巧。

    第四,歸納總結的習慣。學完一章之後,不管老師是否帶領大家歸納整理,自己一定要歸納整理一下,梳理一章內各節的知識點,找找各節之間的聯絡和區別,“學而不思則罔”,整合一下,就不會迷惑,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第五,認真寫字的習慣,這一點其實是最重要的!書法是人的第二外表。書寫是否認真,不僅體現了學習態度,最重要的是決定著你的卷面分,也就是試卷的總成績!可不要拿自己的未來敷衍了事,一定要認真寫字喲,相信你只要工工整整的寫,一定會寫出一手漂亮的字!

    另外,語文還要養成多讀課外書,多練筆的習慣,堅持每天讀至少兩千字的課外書,留心生活,厚積薄發,作文才能得心應手。平時多留心觀察生活,多練筆,久而久之,作文能力就會提高。還有一些實驗的科目,如物理等,還要養成動手的習慣,在動手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培養一個人仔細認真、求實的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美國副總統彭斯言論:「新增確診中一半是年輕人,這訊息真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