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民華

    臨摹字帖時臨摹的是字型造型結構的技巧要認識,二是思考為什麼這樣書寫或者雕刻,古人做法的思想是什麼,如何表現;三是要結合自己對字型的理解,吸收重新融入自己的擅長和思想

  • 2 # 青山綠竹一草亭

    臨摹字帖的初衷是學習和掌握字帖裡的筆法結構佈局,以便融入自己的書寫當中。臨得像是最起碼的要求,先形似,然後神似,畢竟只有這樣,才能更接近原書者的筆意,最大限度地還原筆法,揣摩章法。淺嘗輒止,學得不倫不類的話,容易誤入歧途,比如露鋒藏鋒都混淆不清,那又有什麼學習的必要?

    如果您的書法臨帖到了一定的層次,形神兼備,這時就不僅僅侷限於原版刻書了。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走得進去,還要走得出來。比如吳昌碩,再有鄧石如,摹古而自有新意,終成一代大家。

    理論指導實踐,我也在苦苦地探索之中,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 3 # 橙哥雜說

    臨摹字帖不像,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字如其人”,又不是畫字,有些字帖的字臨得不像很正常。但臨得不像和臨得不好是兩碼事,不像不等於不好,不好肯定不像。

    趙孟頫臨《蘭亭序》,形不像,但神似,不能說他寫得不好。

    臨帖學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臨得像也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人臨帖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自己好像不會寫字了。為什麼?因為過於追求字形的相像,把寫字的感覺丟棄了。

    常有人自詡,臨過多少大家書體,其實真能融會貫通嗎?“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古人學書,沒那麼多字帖供臨習,尤其碑刻,只能觀摩。所以,古人對讀帖最為注重。

    臨帖,學的是寫字的方法,自己能心神領會多少,要依賴於悟性。把字形臨得相像是技術,把寫字的氣韻學到才是藝術。而古人書作中的的氣韻我們是學不完整的,因為我們不是古人。

  • 4 # 吳自強書畫藝術

    臨摹字帖的目的,就是為了自我學習書法水平的提高。很多書法愛好者,都是透過臨帖來研習規範書寫行為,從臨摹書寫融入到古人的法度之中,從而得到書寫用筆、結體、法度、佈局等方面收穫。很多初學書者,都能端正態度從古人字帖中的點畫學起,掌握用筆的特點和規律臨摹,可是也總有些人臨摹不像、脫帖意臨更不像,很影響書寫進步與情緒。怎樣才能臨帖臨摹的像,我認為首要把書法理論知識學習重視起來,因"理論是指導實踐基本之途徑",理論來自實踐,但又指導實踐。秦漢以來的書法家們在書法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了很多書法理論,這些知識既有技法,也有更高層面的概述。對於初學者而言,掌握這些書法理論知識,從中可以獲得書寫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得以全面的答解,需要我們對傳統書法理論知識的重視與學習。

    中國書法史及古人書論是系統而全面的,這是幾千年來先賢們在書法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而出,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技法論述學起並配合我們的書寫,將逐漸會增加我們的書法知識,開闊視野,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積累學習中,書法功底也就會逐漸增加起來。很多人怕麻煩不願意學習書論,理論知識方面的缺乏,即使寫的再好,高度始終是上不去。而那些願意學習書論的人,雖然在時間上分配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但並不影響他的書法實踐,反而為書法修為提供了強大持續的內在動力與堅實礎。

    在書法臨帖中,書法臨貼實踐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書法成就高低都是從臨帖開始的,在臨帖中能贏在起跑線上的那些書者,總是在學習中踏踏實實對照古人字帖中的點畫、結構、章法、佈局等仔細對照揣摩,用心體會其中的用筆方法,凡是臨帖蜻蜓點水,人在神跑,而不深究的習書者,最終還是掘不到自己想要的清泉。書法臨帖從來沒有捷徑可走,書法大師們更是一生都在臨帖,明代書法家王鐸一日臨帖,一日創作,當代書法大師林散之、啟功、沈鵬等把臨帖當作日常必修課來做,在每夭臨帖中總會有新的體會,由量變到質變,不僅提升思想境界並且還有新的認識與提高。

    在臨帖中也有人寫個把月就認為自己收穫很大,覺得古人的字不過如此,然後頻繁換貼,一年下來寫了一大半各類字帖,認為自己已臨遍各類法帖,沾沾自喜,但讓他照臨與脫帖寫,結果都不像,最終還是"我"字型。究其原因,就是換帖太勤,基本功不紮實導致的不像。

    古人傳承至今的經典書法都是經過千百年來實踐檢驗過的,先賢們在勞動中創造的中國文化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面對這些碑帖作品的時候,要有恭敬謙卑態度去學習。初學者在臨帖中,最容易忽視最不能得法的就是用筆的方法,在用筆中,古人找到了書法的中鋒用筆,旨在提高線條質量,增強字的骨力,用筆方法不是很難的事,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和掌握的。用筆,簡單講就是使用毛筆書寫。用筆應當從執筆開始,這看起來是一件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執筆對用筆影響很大,有的人執筆習慣不同,用筆的效果也就會有差異,書寫出來的線條也會有質量的高低。執筆時應當按照五指執筆法,用力不可過緊或過鬆,筆桿挺直,堅持中鋒行筆,始終保持筆尖線上條的中間行走。不好的執筆方法也會影響字型與臨帖的質量。另外,臨帖前提倡讀帖,要仔細翻閱字帖,放眼在歷史中瞭解這本字帖的時代背景和書家的書法風格,為自己在書寫前開闊眼界,搞明白了書家的書風和字帖特點,更有助於把握書寫規律,按規律辦事,會節省精力,舉一反三,才會找到書寫像的竅門。臨帖還要在細節觀察上要看筆法特點,也要看結體特點,透過觀察點畫的用筆、結構的組合以及章法的構成特點,就慢慢會得到這個字帖的整體特點規律和書法風格,在此基礎上,為臨摹像就提供了宏觀指導。另外,分析法是臨帖最可靠的一種方法,如何在臨帖中進行有效分析?一是看點畫,檢視點畫的起筆、運筆和收筆,這是把一個線段分成三個部分來進行的,如果對一個長畫看一眼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分成三部分後就能得到其中所需的東西,再進行組合分析,一個完整的線條書法辦法就出來了。二是看搭接。搭接的分析主要是結構的需要,有時候我們無法對字的結構進行準確把握時,用搭接的方法是最好的辦法,搭接就是看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筆畫的連線關係。

    總之,在書法學習中我的體會是做到以上這些,能有效克服掉臨帖臨摹不像的弊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並在書法藝術中有所造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馬上就上三年級了,我們兩口子都不會英語,該不該給孩子買個家教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