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董江波

    小人書,其實從五六十年代興起,一直流行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才結束的,真正流行了將近五十年呢。

    第一,小人書存世量過大,不值錢。

    現在,就算是完整品相的,散本的,不管你什麼內容,都是五六元一本,再無更高的價格。

    如果是成套的,力量高一點兒,能夠賣到8到10元一本。個別的比較經典的,能賣到15元一本。

    第二,新的懷舊版的小人物,還在出版當中。

    這個新出版的,價格也不高,定價本身就是12到24元不等。如果搞活動的話,幾元到15元很容易買到。

    而且,這些書的品質,確實比舊的小人物,要好得多。內容和畫質,更精良了。

    小人書作為讀物,其實是兼具閱讀和自我收藏品鑑,至於升值收藏,還是不要了。何況,現在整個古玩文物字畫郵票錢幣收藏都遇冷,收縮到愛好者範圍,何況是這麼冷門的小人書。

    如果問主有,留著收藏玩兒吧,變現意義不大,不值錢。

  • 2 # 西湖北高峰

    你沒有圖就不能具體說明大概值多少錢!小人書值錢衡量標準有幾點,七十年代是文革時期還是文革結束之後(76結束)文革貴一點,小人書新舊品相(品相越好越貴),書的內容提材(提材少見的貴)、書是繪畫本還是電影截圖(繪畫值錢)、繪畫作者是不是名家、以上幾點比較重要,之後就發行出版社與數量和第幾次印刷,發行社當時是小型存在時間短較好,發行數量與第幾次印刷有關聯,一般來說第一次發行與第一印次印刷發行數量不會多,所以兩個第一次比相同後面第二次印、第三次印價格上比後者要貴一些,所以你提出這個問題要多方面評估之後再結合市場行情才能有所瞭解值多少錢!

  • 3 # 老夥計610322

    提到小人書我就很激動,孩時就特別偏愛痴迷小人書,可以說父母給的壓歲錢、零用錢都花費在購買小人書上。

    最後發展到星期天與幾個小夥伴到機關大院,河邊溝畔揀拾廢鐵爛銅、玻璃瓶,暑假期間拿著瓷盆菜刀、毛巾小湯勺上街接等西瓜籽,將瓜籽炒熟後再分成一小包一小包,晚上5分錢一包賣給看戲看電影的人嗑,還有就是上街擺小人書攤,2分錢可以看三本,這就叫以書養書,前前後後家有小人書一千多本。

    書歸正傳,小人書千人借萬人看,真正品相好、八成以上新的少之又少,值不了幾個錢,充其量百拾塊錢,勸題主還是留下儲存,那是我們這代人孩時最美好的回憶……

  • 4 # 米奇as859

    文革時期出版的小人書,很多作品都不署名創作者的姓名,而是冠於集體創作,以突出工農兵在文藝戰線上的重要作用。我們經常看到"業餘創作組",或“工農兵美術創作學習班"等等美術創作組織,那也是特殊時期小人書的一個特點。

    二、七十年代的小人書是文革時期出版的,有收藏家將其劃入“紅色收藏"之列。這個時期的題材多樣,繪畫精良,很多的小人書都已成為經典名作。例如《珍寶島英雄贊》、《紅燈記》、《智取威虎山》、《鐵人王進喜》、《雁翎隊》、《夜戰牛角嶺》、《白求恩》、《飛鷹崖》、《風暴》等等。

  • 5 # 連環畫YXZ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七十年的小人書,分為文革時期的小人書。文革時期的小人書,分為早期66-72年,72-76年為文革後期。那麼70年代的小人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文革後期70-76年。第二部分是77-79年。

    那麼你說的小人書是70年代的。是套書還是單行本,品相怎麼樣。如果是70年代的小人書,是名家繪畫,如賀友直、劉繼卣、顧炳鑫等。品相近十品的小人書都在千元左右,套數就更貴了。

    文革時期的小人書,作為特殊時期,即有文物價值,又有收藏價值。是眾多藏家收藏的重點,現在價格也比較貴。

  • 6 # 最愛連環畫

    七十年代的連環畫分為兩個部分,1、再版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鐵道游擊隊》、《雞毛信》等等。大多是連環畫的經典作品。2、除再版連環畫作品以外新出版的連環畫。這部分連環畫都具備一些文革色彩,尤其是1976年之前出版的作品,被收藏著成為“小文革”。這個時期出版的連環畫依據品相的程度和存世的稀缺性,價格在幾十至幾百不等,高者也有一兩千一本的。

  • 7 # 飄舞的雲

    連環畫俗稱小人書,最早是民國版本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發行高發期,大多數都是那個年代的。小人書的價值是由多方面組成的。一是年代,年代越早價值越高。二是發行量,發行量越少價值越高。三是品相,儲存越好價值越高。四是繪畫者,繪畫者名氣越響價值越高。你從這四方面對照一下你的小人書,再到網上查價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空姐或模特談戀愛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