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有三個孩子,老人在朋友家住著,幾兄弟如何養老一直不清不楚,老人也不願說清楚養老的事,每次都說自己不生病,都說自己不需要人照顧,還說自己要一個人住,那個孩子都不跟。養老問題說清楚了,不是大家都很好過,為嘛就不願意說清楚呢?每次都和稀泥,岔開話題,朋友挺難過的,大家都覺得老人跟他住,他佔了便宜。其實吧,打掉牙往肚裡吞,因為老人成天說其他兩個孩子好,然後呢,說朋友手伸得長,因為朋友老提,幾個孩子都該養老,就算現在老人想一個人住,以後照顧什麼的,應該幾個子女分擔。這有錯嗎?真應了那句話,遠香近臭?
-
1 # 老馬永識途
-
2 # 楓葉紅了花似錦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多子多女多寃家,兒女們每人的性格老人很清夢,十個指頭不一樣齊,只要能自理,老人不想去連累兒女,七嘴八舌的商量老人就心煩了,車到山前必有路,自己不能生活了再說,能跑能了的何必談養老問題?真到老了用人了,不商量也的養,想不養也不行看著辦,一家人在一起守著老人談,老人能說什麼方案?不是岔話題,是兒女各說各有理。
-
3 # 拼優街
可能情況是這樣的:1.因為他們都怕老人藏有私心,老人多少有存款,突然站出來盡責,是不是兄弟姐妹也認為他想得到什麼好處;
2.每個成家的人都有家庭負擔;
3.還有可能他們嫌棄老人;
-
4 # 秋一刀
我51歲,不好找工作,老人看著我揪心,子女抱怨我無能,想死的心都有了。
一個娘能夠養活九個兒,九個兒卻養不活一個娘,悲催啊。
父母老了,父母子女的關係就是一次徹底的翻轉,前三十年,子女聽父母的安排,後三十年,父母聽子女的安頓。只要某個子女真的有孝心,能夠妥善安頓好老人的生活,老人也會非常聽話。經常出現老人與子女較勁的現象,不要找那麼多理由,就是子女沒做好,還把責任推到老人的身上,說什麼老人不好溝通。當然,有孝心是一回事,有沒有“孝力”更加關鍵。這方面,50歲左右的中年人最尷尬,要操心贍養老人,要操心子女的求學或婚姻問題,更要操心如何養活自己,真是活得生不如死。
-
5 # 烽葉戲諸侯
老人心裡不傻,清醒得很,老人說這樣的話心裡是多麼的無奈和心酸,這個我能體會,因為我奶奶也是這個樣子的。
奶奶生性好強,在年輕的時候,父母早亡,由她姐姐一手帶大。從小就知道靠不了別人,只能靠自己,年輕的時候跟幾個兒媳婦都有爭執,弄得不愉快,曾經放下豪言,年紀大了,自己一個人過。
暫時不想做“包袱”,被甩來甩去題主說的老人有可能還比較年輕,還沒有想過自己要兒子輪流養老,知道幾個兒子的品行,一旦輪流養老,就會被甩來甩去,一到月底就會催他趕緊走,趕緊去下一家。
知道自己去那裡,沒好日子故意岔開話題,並不是他不想,肯定是去了之後過得很不習慣,他心裡也有一把稱,因為害怕和擔憂,所以才老是打馬虎眼,再過幾年清靜的日子,等真的老了,再去談這個話題。
嘴上不說,心裡這麼想哪個老人不希望子女天天對著你笑,自己年紀大了輪流過,只要小輩們陪個好臉色,怕就怕還沒過去,就蹬鼻子上臉惡語相向。老人能願意過去嗎?
結語沒有一位老人不想在兒子身邊過,養兒防老,給他們養老送終,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兒子身邊過不下去,才有意推脫,言辭含糊。
-
6 # Amy情感
第一:輪流照看
我有個同事,她老公家也是兄弟姐妹好幾個,家婆早年去世,留下一個家公,他們家的兄弟姐妹就是商量好,輪流照看,每個子女家住一年左右,這樣大家的壓力就沒那麼大。
我老公的一個姑媽就是這樣的,她在老大家生活,由大兒子兒媳料理她的日常起居,其他的兒子兒媳每月給撫養費。如果老大家有什麼事情要離開,那麼會讓比較方便的家庭照看一段時間。後來這個姑姑得了老年痴呆,無法自理,幾個兒媳就每天前去幫老大媳婦,人多力量大,畢竟如果一個人長期照顧無法自理的老人的話,挺累的。
就好像我家公一樣,我前段時間也是趁所有的人在,而提出了這個問題,因為老人一個人在老家生活,他們兩兄弟又不願意回家發展,所以當時老人一句話沒吭聲,看著我們就是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也只能就此作罷,後面再找機會讓他們兄弟兩好好溝通商量,他們不是不想養老,就是卡在老人在外呆不住,做兒子的回老家又沒什麼發展。
-
7 # 善感如我
朋友的外婆有4個兒子2個女兒,享年85歲,最後不是病逝而是摔死了,感嘆子女多有何用!
2個女兒有孝心,但也只能偶爾照顧,那個年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加上有4個兒子,嫁出去的女兒如果大包大攬,兒子們就會沒有面子,所以能力有限是一方面,不能插手過多也是一方面。4個兒子沒有商量贍養對策,結果外婆一個人住在鄉下瓦房裡自食其力。過八十大壽時大家給的紅包兒子們說要拿出來充公。外婆手裡沒有什麼錢,但身體硬朗,八十多牙齒比年輕人還好,一顆沒有掉,也很講衛生,每天梳洗打扮清爽乾淨。每年過年外婆還給外孫壓歲錢,那個年代大家都沒錢,外婆那麼大年紀還給紅包真的是太善良了。
外婆的身體活到90多歲沒有問題,但卻在爬樓梯時腳踩空臺階摔死了,腦袋流了很多血,手還在拼命抓樓梯扶手的狀態,過了好幾個小時才被發現。按理說那麼多子女如果好好商量養老對策,一人出點錢請個阿姨照顧沒有什麼壓力的,但子女們忙於應付自己的家庭壓力,對老人照顧不周,讓人唏噓。手能夠到腳,腳卻夠不到手,做子女欠父母太多太多了。
子欲養而親不待,善待老人從你我做起。如果老人不提,那麼子女間應該主動商量贍養對策。人生苦短,生養我們的父母最偉大,我們要盡全力善待老人,讓老人安度晚年。
-
8 # 蒼山紀事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並不是所有多子女老人不願意跟子女商談養老問題,但不排除有一部分老年人不願和子女談及養老問題。這牽設到一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今老人不願觸及的"人老黃昏"的內心傷感。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贍養父母是子女天真地義的責任,但在老人內心裡卻是我老了,那些個曾經依戀父母的兒女們都各自成家,也各散四方,那個曾讓父母操勞同時又讓父母溫馨驕傲的家,隨著兒女對父母養老問題的深入討論而逐漸失去了過去家的溫度,無疑對父母不諦於一個打擊,一種日落黃昏的悲涼感,這其中還有一部分根本不服老的父母,子兒提出養老問題更是更是大逆不道。
-
9 # 春之聲1953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要從小就讓每個孩子自立,從小就讓每個孩子學會各種生活技能和勞動能力,從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規律。每個孩子成長到18歲了,就必須完全自立,必須依靠自己的一切努力,創造自己想要的東西,要使每個孩子懂得,人生就是一個終身奮鬥的過程,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父母的錢,是父母用一生的辛勤勞動掙來的,是父母的,不是兒女的。如果兒女也想有錢,就必須像父母一樣,用終身奮鬥的精神來創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和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才是一個人真正成功的地方。如果我們每個孩子18歲就完全自立了,父母親的養老問題就可以自己解決了,就基本不太要兒女去幫助養老了。只要能做到這樣的條件,一個家庭出現的問題就不大了。孩子18歲就完全獨立,父母完全靠自己的資本養老,這是每個家庭最好的養育方式,這種養育方式,全世界的每個家庭都是這樣做的,中國的每個家庭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做法。
-
10 # 鳳146983974
個人認為那是因為你朋友對他(她)很好,他(她)捨不得離開這個孩子家,擔心去其他兩個孩子家裡會遭受白眼或者受氣。所以他(她)才對這件事情含糊其辭、支支吾吾的。建議你朋友繞開自己的爸爸(媽媽),自己和兄弟們對接,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然後再告訴老人就行了。至於你提到的老人住在誰家就說誰的壞話,誇其他孩子的這件事,告訴你吧!很多老人都這樣,我婆婆戴著我給買的帽子、穿著我給她買的衣服褲子鞋子,坐下來就誇她的二兒子一家人,轉過頭來就糟蹋我買的衣服質量不好,直到我最後心灰意冷……是的,就是遠香近臭造成的
-
11 # F雙月
作為孩子們,別計較老人的什麼想法對與不對?他們想怎麼過,讓他們。你們幾個兄弟姊妹先商量在那兒放著,到時候他們希望你們照顧的時候再說。這種事,急不得。也不要強迫老人服從你們,那樣的話,老人和你們都有點難受。
-
12 # 看淡一切才會輕鬆
我只知道多子女的,各自能找許多理由不善養老人的,而在老人能動能做時,都是搶著回家,吃老人的,喝老人的,拿走人的,確不成發現,這時候回去最少的,確擔當了老人不能自理的時候。
-
13 # 伸張正義62
不願意生閒氣。再說老年人也是欺負老實的,那個子女和物件老實,他就跟著誰或者多讓他付出些,和不好惹的保持一定的距離。。一開會,麻煩大了,不好惹的一說話,老人下不來臺,還得生氣,不歡而散。
-
14 # 思筠
其實,老人還是覺得你朋友家比較安逸。不然,如何能一直呆在那裡?
遠香近臭是有。但不管老人怎麼講其他兩個孩子好,在她心裡,你朋友應該是最好的。儘管老人嘴硬不願當面承認。個人認為如果與老人之間沒有太大沖突,就不要把這些放心上。我覺得老人是明白人。老人覺得現在還能自理,住哪裡都一樣。所以才不想提這個事。真到了不能自理的時候,她會自己提出輪流照顧的。
因為大多數子女想的是共同贍養老人,搞平均主義,但是子女之間經濟條件相差很大,老人肯定掛念小的或者困難的,這時候就會有人說老人偏心眼。其實大家仔細想一下,你孝敬的是你的父母,盡你的一份孝心,儘量的不要和兄弟姊妹攀比,做好自己就行了。